share_log

供销大集摘帽记

供銷大集摘帽記

證券之星 ·  06/07 13:57

2021年2月,深陷業績巨虧危機的供銷大集,被深交所戴上了*ST的帽子,隨後直到今年5月29日晚間,公司發佈公告稱,撤銷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ST大集”變更爲“供銷大集”,公司的漲跌幅限制也由5%變更爲10%。

三年又三個月,供銷大集這頂沉重的帽子,戴了許久才得以摘下,其中2022年底的時候,該股還一度連續多個交易如股價低於1元每股,險些遭遇退市,那麼供銷大集在這三年間都經歷了什麼?公司又做了哪些事情,讓股票成功擺脫了ST的帽子呢?

資金短缺 瀕臨退市

供銷大集被ST的原因,還要從公司的大股東說起,2017年,在重大重組完成後,除去供銷系統旗下的新合作集團等,海航系包攬了公司前十大股東中的多數席位。這也意味着供銷大集成爲了海航系的上市公司。

然而,正是在2017年下半年開始,海航集團逐漸開始陷入流動性危機,債務問題集中爆發,隨着危機愈演愈烈,海航的擴張終於出現了資金鍊斷裂的情況。受累於海航整體的危機,供銷大集淨利潤開始下降,2019年直接虧損了12.2億元,2020年,虧損金額更是上升至45.39億元。在財務狀況不斷惡化的背景下,公司彼時已幾近資不抵債,2021年2月10日,供銷大集股份有限公司發佈警示性公告,因公司被法院債權人的重整申請,公司股票觸及退市風險警示,直接被*ST。

2022年年中,由於公司業績暫時好轉,*ST大集成功摘星,證券簡稱變更爲ST大集,然而還沒等公司回過神來,受到行情持續低迷的拖累,到2022年11月2日ST大集的股價連續18個交易日低於1元的警戒線。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的退市規則,如果ST大集在隨後的兩個交易日中收盤價仍舊低於1元,公司將直接面臨退市的嚴峻局面。

然而,11月3日的股市交易爲ST大集帶來了一線生機。在收盤前的關鍵時刻,出現了高達51.8萬手的大規模集合競價買單,助力ST大集的股價精準觸及1元的關口。根據相關規定,這一收盤價才使得ST大集暫時擺脫了退市的威脅。

浴火重生 積極重組

瀕臨絕境後的重生,是最深刻的洗禮,對於公司來說也不例外,在面臨退市危機之前,供銷大集就積極尋求重組,公司也深知,資產重組是供銷大集擺脫困境的最重要手段。在這一過程中,公司不僅優化了資產負債結構,還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來增強公司的資本實力和市場競爭力。以期解決公司的債務問題。

2021年,經過反反覆覆多輪的談判,供銷大集的股權重整方案終於敲定:供銷大集以每10股轉增34.9股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大股東海航商業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特定關聯方合計所獲轉增股票,將全部讓渡上市公司,一部分註銷用以履行業績承諾補償義務,剩餘部分則直接補償給上市公司,用以抵償債務、引進戰投。

在資產重組的過程中,公司還特別關注了負債結構的改善。根據重整計劃,有財產擔保權債權的清償期限長達10年,留債利率僅爲3%,遠低於原平均融資利率。這一措施顯著降低了公司的財務成本,爲公司的持續經營提供了支持。

在渡過退市危機後,今年1月,供銷大集公告稱,中國供銷商貿流通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合農信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中合聯投資有限公司擬作爲產業投資人合計認購26億股供銷大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破產企業財產處置專用帳户預留股份。隨後3月29日,供銷大集正式公告稱,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統籌指導下,以總社下屬子公司供銷商貿、中合聯、中合農信爲平台,收購了上市公司供銷大集的控制權。收購完成後,供銷大集的實際控制人變更爲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

摘帽成功 輕裝前行

量變產生質變,在供銷大集以及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不懈努力下,如今供銷大集終於摘星又摘帽,得以輕裝前行,回望供銷大集的摘帽之路,是一段充滿挑戰和轉型的歷程。通過資產重組、債權人溝通、實控人變更等一系列措施,公司逐步擺脫了ST狀態,爲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儘管過程中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困難,但供銷大集的案例展示了企業在逆境中通過積極變革和戰略調整,以及企業擺脫困境後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隨着公司股票簡稱由“ST大集”變更爲“供銷大集”,市場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期待也隨之升高。雖然眼下的一季報,公司仍出現了財務虧損的情況,但展望未來,供銷大集仍有望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協助下,繼續鞏固其在城鄉商品流通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積極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以實現可持續的長期發展。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