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新粽子蚕食五芳斋

lanjinger.com ·  Jun 7 13:31

文|斑马消费 沈庹

又到一起吃粽子的时节了。

这个原本产品和渠道都颇为传统的细分市场,近些年,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诸多新粽子品牌,正在携新产品、新场景、新渠道,以更具质价比的方式,蚕食老品牌们的市场。五芳斋、煌上煌旗下的真真老老等,防守渐渐吃力。

然而,这样的故事,正在几乎所有的行业上演。创新无止境,市场永不眠。新粽子崛起

折叠粽叶,装一把糯米,一块猪肉或者两颗蜜枣置于其中,封口扎绳,蒸煮之后,成就美味。这几样食材,单看都无甚特别,组合在一起,却能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美食­——粽子。

中国人吃粽子,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最近几十年,粽子行业形成,诞生了五芳斋等头部品牌。然而,这个市场,一直没什么新故事。

长期以来,即便粽子有甜咸之分,产品上也并没有太多创新;粽子一直算是区域性的产品,除了江浙与广东的部分地区,大部分中国人并没有长期吃粽子的习惯。就渗透率而言,它可能还不如另一项节令食品月饼。

不过,最近几年,人们对粽子的这些固有认知,正在一一被打破。

现在的很多粽子,原材料已经不再局限于糯米、猪肉、蜜枣了。主打健康概念,会使用粗粮,或加入坚果;为了提高颜值,可以把糯米做成彩色;如果想要高端化,加入黑松露、海参或鱼子酱,等等等等。

随着食品工业的提升和消费习惯的演变,粽子也不再完全作为节令产品而存在,方便食品的本质,让它的使用场景稍微扩大了一点。在华东地区,粽子已经成为主要的早餐及主食之一。

另外,新渠道的崛起,也让更多的新兴粽子品牌,在大品牌对传统渠道的垄断中,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这些特点加持之下的新粽子,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型:

一类是食品巨头依托其品牌和供应链,对粽子场景的布局。五芳斋一直将三全、思念作为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零食巨头良品铺子(603719.SH)、三只松鼠、盐津铺子,以及烘焙连锁企业元祖、仟吉等,粽子体量都不容小觑。

另一类,借助新渠道实现跃升。例如深耕供应链的盒马与山姆,以及借抖音、快手等渠道崛起的那些走性价比路线的粽子品牌。

近几年,这些新粽子玩家们,实现了惊人的业务增长,今年同样突出。2024年,三只松鼠(300783.SZ)粽子礼盒销量增长约3倍;截至6月4日,良品铺子端午粽礼盒全渠道售罄,其中团购渠道增幅高达61.8%。

一位抖音粽子品类运营商,结合自身业绩及行业数据,预估抖音渠道粽子业务的销售额增长在100%以上。

蝉妈妈数据显示,抖音渠道粽子销量排行榜中,大多为新面孔或“白牌”,部分粽子礼盒甚至可以做到日销10万单以上。这其中,完全看不到五芳斋等主流粽子品牌的身影。老品牌承压

五芳斋的跌宕过往,是大半部中国粽子产业崛起史。

1921年前后,浙江兰溪商人张锦泉,在嘉兴开了一家粽子店,用清道光年间留下的字号“五芳斋”作为品牌名。所以,如今的五芳斋,一直将1921年作为自己的创始时间。

上世纪,五芳斋粽子名震江南,进入新世纪后谋求全国化发展,成长为这一细分市场的绝对老大。在此过程中,浙江五芳斋合并武汉五芳斋,实现品牌统一;同时,五芳斋改制,从一家国资控股企业,变身为厉建平、厉昊嘉父子控制的私营企业。

2021年,五芳斋百岁之际向A股发起冲击,终于2022年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粽子第一股”。

仅次于五芳斋的粽子小巨头真真老老公司,同样来自浙江嘉兴,连创业故事也颇为类似。

2015年,“鸭脖第一股”煌上煌控股真真老老,成为A股第一家粽子概念股,2023年继续加注,目前持有真真老老94%的股份。

近年新粽子们的崛起,对粽子行业的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市场CR5呈现出下降趋势,就连五芳斋和真真老老也难以避免冲击。

最近几年,五芳斋的粽子销量波动明显。2018年-2020年,分别为4.11亿只、4.08亿只、3.66亿只;2021年靠着降价、加大广告宣传和电商投入,恢复至4.48亿只。上市后,公司更换了计量单位,2021年-2023年粽子销量约为5.51万吨、4.75万吨、5.44万吨。

去年的恢复,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可言,大部分原因还是降价。2023年,五芳斋粽子销量增加了14.52%,但收入只增长了11.06%;粽子业务毛利率38.91%,减少了2.39个百分点。

所以,五芳斋的整体业绩有所恢复,但仍未重返上市前2021年的巅峰状态。

真正老老去年的情况与之相反。煌上煌财报数据显示,米制品业务毛利率18.06%,提升2.53个百分点;销量同比下降6.32%至3.11万吨,该板块收入却同比增长5.31%。

两大传统粽子巨头,今年能否在新粽子们的合围中创造奇迹?等到半年报,答案就会揭晓。

粽子老品牌承压,首要原因在于,这个规模并不算太大的市场,已经出现增长压力,渐渐进入到存量时代。每年销量十几亿只,市场规模不到百亿元,僧多粥少。中国粽子市场的新增企业数量,也在2021年遭遇断崖式下降。

在这种市场背景下,新粽子们携新产品、新场景、新渠道,以及更为明确的价格优势,蚕食老巨头们的市场。此长彼消之下,五芳斋们的防守,越来越吃力。

盒马表示,今年的粽子礼盒均价,较去年降低了三成左右,推出了大量百元以下的产品。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盐津铺子(002847.SZ)的粽子礼盒,大部分集中在百元以内,部分走量型礼盒甚至低至19.9元。

相比之下,五芳斋的粽子礼盒,高端的三四百元,普通版也要百元上下,质价比还是略低了一些。

毕竟,粽子这个品类的同质化太明显了,大家的产品差异并没有那么大,卷品质的空间非常小,卷价格的效果更为明确。

不进入抖音等渠道,坚守自己的价格体系,成为五芳斋等头部粽子品牌们的默契。然而,当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企业,把触角伸向团购、经销线下渠道,五芳斋们还坐得住吗?破局之道

本来,曾经的卤味三巨头之一煌上煌,就是想通过收购真真老老、开辟第二曲线,来解决自己的增长问题。

但是,粽子业务缩量难止,真真老老未能撑起半边天。这两年的煌上煌,艰难站稳、难返巅峰,在卤味市场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五芳斋(603237.SH)靠着降价策略,主营业务的整体状态略好。然而,存量时代背景下,新粽子们的崛起势头,几乎锁死了这家公司粽子业务的增长上限。

如何突围?五芳斋,往南看向了广州酒家(603043.SH)。

与五芳斋一样,广州酒家也是老字号。创立于1935年,开业之初就以“广州第一家”作为招牌;1986年,开设了广州第一家“超级面包西点饼屋”,10年之后正式进入食品工业领域。

广州酒家、陶陶居、利口福等品牌的月饼、粽子、腊味等,几乎称霸华南市场。借助餐饮业务孵化出来的食品业务,目前已经成为公司收入和业绩的顶梁柱。

餐饮业务的现金流,与季节性食品业务的规模及盈利相结合,造就了广州酒家独特的业务护城河。

五芳斋,也早已在食品业务之外,开辟了餐饮业务。其同名中式快餐业务,在江浙及武汉等地,拥有400多家门店。2023年,公司餐饮业务营业收入微增至1.48亿元,毛利率57.08%。

食品业务内,五芳斋稳固粽子业务,近几年也在向月饼业务拓展,并且还在以“糯米+”战略,开展食品业务。

但这两项业务的进展并不顺利:2023年,公司月饼收入2.28亿元,同比下降4.32%,毛利率低至22.42%,下降了1.68个百分点;蛋制品、糕点及其他业务收入2.53亿元,同比下降5.54%,毛利率21.68%,下降2.50个百分点。

五芳斋的短期希望,还是得寄托在粽子和快餐业务上。不过,五芳斋餐饮业务的影响力,远不如广州酒家;况且,这种商业业态,到底算中式快餐,还是五芳斋粽子、月饼和食品的销售点?另外,五芳斋看中的中式快餐市场,竞争同样激烈,不仅要与老娘舅和顺旺基同区德比,还要面对乡村基大米先生与老乡鸡的围追堵截。

去年,五芳斋直营店数量下降。5月底举行的股东大会上,公司称,未来战略是连锁门店以加盟为主。

接下来,五芳斋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擦亮自己的这块百年金字招牌?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