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用户量相近,为什么腾讯音乐市值等于6个爱奇艺?

用戶量相近,爲什麼騰訊音樂市值等於6個愛奇藝?

讀懂財經 ·  06/07 12:01

曾經,大多數內容消費在國內市場似乎都很比較難獲得市場的價值認同。版權意識少+可支配收入低,共同造成的白嫖心理讓內容平台的邏輯總是難以自洽。也正是如此,前些年互聯網大漲的時候,騰訊音樂、愛奇藝都跑輸了行業。

但現在情況有了變化,互聯網公司泥沙聚下的大背景下,騰訊音樂實現了2年3倍,是同期百億市值以上互聯網公司中股價漲幅最多的。而愛奇藝就沒有那麼好的表現了,股價一路俯衝下,已較市值高峰跌去了9成。

一上一下之間,騰訊音樂的市值已經可以頂得上6個愛奇藝。但實際上,兩者的用戶、營收規模都在一個體量,付費用戶都是1億上下,營收規模愛奇藝還領先騰訊音樂。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明明都是內容平台,規模也差不多,市值卻出現瞭如此大的差距呢?

本文持有以下觀點:

1、競爭格局穩定給騰訊音樂帶來了定價權。愛奇藝深處四戰之地,而騰訊音樂市佔率超70%。靠着市佔率優勢,騰訊音樂既不會遇到愛奇藝那麼大的版權競爭壓力,造成高內容成本,也能從容的實現提價,實現用戶量價齊升。

2、愛奇藝輸在爆款模式。流媒體永遠在賭下一個爆款,一旦沒新內容,用戶流失非常快。而音樂能無數次聽,可重複性消費遠強長視頻。生命週期長的特點使音樂平台購買版權能產生更高的ROI。同時也既降低了平台對新內容的要求,靠老音樂也能保持很好的份額。

3、騰訊音樂扭轉了預期差。反壟斷使騰訊音樂失去獨家版權後,市場認爲騰訊音樂失去了護城河業績會下降。但因爲行業競爭趨緩以及公司的規模優勢,其依然獨佔了最頭部的版權。同時,反壟斷要求版權方合理報價,騰訊音樂採購成本降低,有了更強的盈利能力。

/ 01 / 1個騰訊音樂等於6個愛奇藝

用戶規模是互聯網公司核心的估值維度之一。尤其是一些互聯網腰部平台,一旦用戶停止增長,就直接打上收入停滯的標籤,表現爲估值隨着用戶擴張而擴張,隨着用戶放緩而萎縮的變化規律。

但按用戶估值的方法顯然在騰訊音樂和愛奇藝身上失效了。兩者的MAU、DAU和付費會員數都在5.9億、1億、1億左右,相差無幾。如果在考慮用戶ARPU,愛奇藝是用戶價值更大的一方,愛奇藝付費用戶ARPU爲15.98元/人,而騰訊音樂的用戶ARPU爲10.7元/人。

照這個用戶數據看起來,騰訊音樂的市值怕是要稍遜愛奇藝。但事實恰恰相反,騰訊音樂上市後市值大多數時間高於愛奇藝,近些年兩者的市值差距更是持續擴張,如今騰訊音樂的市值已經是愛奇藝的6倍。

爲什麼用戶規模差不多,市值差距卻如此巨大?核心出在兩者的盈利能力上。騰訊音樂上市後始終保持了盈利,而愛奇藝剛剛在2023年首次扭虧爲盈。兩者的利潤差距也拉的很開,2023年騰訊音樂淨利潤52億,淨利率22.6%。愛奇藝淨利潤19.5億,淨利率8.4%。

看到這很多人想到了是因爲兩者的競爭格局不同。愛奇藝身處四戰之地,和騰訊視頻始終分不出高低,優酷、咪咕、芒果也在後面虎視眈眈。反觀騰訊音樂一家獨大,市佔率高達70%。

內卷的愛奇藝,只能花大力氣的買版權維持份額,內容成本最高佔到收入的85%。而騰訊音樂因爲競爭格局穩固,不要說內容成本,就是所有的運營成本加一塊也從沒超過收入的7成。

不僅節流,騰訊音樂的競爭優勢還能轉化爲定價權,在不影響會員增長的前提下,提高會員ARPU。比如2023年4季度,騰訊音樂在付費會員同比增長20.6%的情況下,用戶ARPU還同時提高了20.2%。反觀愛奇藝就算小心翼翼的提價,還不能保證量價齊升,23年愛奇藝用戶ARPU雖然提高了12.7%,但會員數量不升反降。

由此看來,極度內卷的競爭環境限制了愛奇藝的盈利能力,使它與騰訊音樂的差距越來越大。不過近些年長視頻和解,行業都在降成本要利潤,那麼愛奇藝能縮小和騰訊音樂的差距嗎?答案也是否定的,兩者最大的差距是在商業模式上。

/ 02 / 視頻只能賭爆款,音樂卻能重複消費

任何生意都是算術題,算到最後都會歸結到ROI,了解騰訊音樂與愛奇藝商業模式的差別可以從兩者的ROI切入,它們各自的內容投入能換多少用戶付費。

愛奇藝ROI計算方式很簡單,用當年的會員收入除以上一年的內容成本,得出23年ROI是1.23。很多人可能要問,爲什麼不用當年的內容成本?原因是,電視劇的播出通常要延期,版權劇是6-12個月,自制劇是12-18個月,所以對業績的影響是滯後的。

騰訊音樂ROI計算方式要複雜些,騰訊音樂沒有披露內容成本,我們要根據運營成本簡單測算下。騰訊音樂運營成本包括內容成本、給主播的分成成本、服務器和帶寬成本。其中,主播分成成本好拋出去,按直播最常用的5/5分賬慣例,結合23年騰訊社交娛樂直播收入,其23年分成成本大概是52億。

用騰訊音樂會員收入除以去除分成的運營成本,騰訊音樂ROI是1.36,高於愛奇藝的1.23。考慮到,騰訊音樂還沒去掉帶寬成本,其ROI是被低估的,兩者實際差距會更大。

騰訊音樂比愛奇藝ROI更高,核心是商業模式的差別。

愛奇藝走的是爆款模式,《狂飆》一個季度可以拉新3000萬會員,沒有爆款新劇,會員立馬下跌。但爆款劇的生命週期也有限,沒有幾個人會重複刷一部電影或電視劇五遍。這決定了長視頻永遠需要保持高強度的內容投入,打造爆款,而且還不一定能成功。

但騰訊音樂並不依賴爆款,音樂的優勢在於可重複性消費遠強了長視頻,很少有人會重複消費影視劇,但很多人會無數次重複聽喜歡的音樂。這決定了音樂內容生命比視頻更長,是音樂ROI更高的原因。

音樂可重複消費屬性更強,也使騰訊音樂的用戶粘性更強。長視頻只能靠不間斷的更新電視劇或電影來維持份額,否則它的用戶流失會非常快。而音樂即使不更新版權,用老音樂也能保持穩定的用戶增長。

體系在數據上,愛奇藝內容成本從2020年209億下降到2023年的162億,其會員數量從彼時的1.2億下降到如今的1億出頭。而騰訊音樂雖然包含內容成本的運營成本也連續兩年下降,但公司付費會員依然維持了穩定增長,近兩年付費用戶規模增長了近2000萬。

除了商業模式的優越性,騰訊音樂在資本市場上表現強勢也是因爲自己扭轉了預期差。

/ 03 / 騰訊音樂扭轉了預期差

2021年騰訊音樂遭遇至暗時刻,從2021年3月到2022年11月,騰訊音樂股價跌超87%。而後,騰訊音樂觸底反彈,股價實現了兩年翻倍。從“棄兒”再到“寵兒”,是因爲騰訊音樂徹底扭轉了預期差。

2021年,監管掀起反壟斷,在線音樂是重點整治對象。監管要求,音樂平台要30天內解除與版權方簽署的獨家協議。隨後騰訊音樂發佈聲明,放棄音樂版權獨家授權權利,上游版權方可以自行向其他經營者進行授權。這意味正,騰訊此前花大力氣構築的版權壁壘被瓦解。

彼時市場開始質疑騰訊音樂:沒了獨家,拿什麼守家?隨後在版權護城河喪失,市佔率下滑、業績暴跌的預期下,騰訊音樂股價一路俯衝。

但回過頭看,這個預期滿打滿算只實現了一半,缺少獨家版權後,騰訊音樂MAU確實出現了下滑,但騰訊音樂賺錢的能力反而更強了,其淨利潤從2021年的32.2億提高2023年的52.2億,淨利率提高了8個百分點。

投資人預期出現偏差是因爲騰訊音樂護城河被低估。在獨家版權放開初期,很多人認爲網易雲等競對會迅速買買買,補齊內容劣勢。但時至今日,周杰倫等頭部音樂還是隻能在騰訊音樂聽。

出現這種情況是很多人忽視了騰訊音樂的規模優勢。平台與版權方簽訂協議,一般都是固定金額+可變動成本(根據播放量)。用戶體量大一是可以攤銷固定成本,二是每次播放量收費價格也和規模有關,量大從優。

騰訊音樂的用戶體量是老二網易雲的近3倍。意味着,騰訊音樂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賺更多的錢,很多版權在騰訊音樂這能盈利,但在網易雲那不一定能盈利。於是反壟斷後,雖然其它音樂平台的版權庫有所補充,但對採購金額較大的頭部版權上始終謹慎。

版權護城河受到的衝擊有限,騰訊音樂還有點因禍得福。過去,音樂流媒體與版權方博弈嚴重,隨着平台賺錢,版權方會提價,生意很辛苦。可反壟斷要求版權方合理報價,騰訊音樂的採購成本開始降低,有了更強的盈利能力。

時代總在變,資本市場唯一不變的是追逐利益最大化。如今的互聯網巨頭或多或少的都面臨增長到頂,內卷加劇的問題。相比起來,像騰訊音樂這種穩定增長的小而美公司價值開始凸顯出來了。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