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光伏龙头深陷停产风波 “关税大棒”压力下 出海业务走向何方|深度

光伏龍頭深陷停產風波 “關稅大棒”壓力下 出海業務走向何方|深度

財聯社 ·  06/06 17:30

①隆基綠能、天合光能、阿特斯針對停產傳聞作出最新回應;業內專家認爲,借道東南亞出口美國受阻,且東南亞光伏產能成本昂貴,停產觀望或是合理選擇; ②業內人士表示,長遠看確實可以考慮向其他地區轉移,但不建議往美國和墨西哥轉移,政治風險太大,可以考慮中東等一帶一路沿線。

《科創板日報》6月6日訊(記者 餘佳欣 邱思雨 實習記者 任思瑩) 東南亞光伏廠商深陷停產風波。

近期,兩大龍頭隆基綠能、天合光能的東南亞工廠雙雙傳出停產消息。對於相關傳聞,隆基綠能方面回應《科創板日報》記者稱,目前行業環境錯綜複雜,公司持續對全球光伏市場和政策等關鍵因素進行洞察和研判。同時,爲了實現敏捷智造模式的廣泛推廣,公司持續推動全球基地工廠的數字化升級和技術改造,因此出現不同區域基地的生產計劃調整。

隆基綠能方面進一步表示,在此期間,該公司採取跨基地支援、排班輪休等多種措施,將生產計劃調整對員工的影響降至最低,並依法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後續公司將根據市場變化和升級改造進展適時調整排產。

天合光能方面則表示,“公司在泰國和越南的產能即將進入停產檢修狀態,這個檢修每年的年中都會有。”

不過,該公司也坦言:“美國市場的需求受到一些政策環境影響,短期會有一些波動。公司會依據行業和市場的情況,對生產計劃進行動態的、最優的調整。”

阿特斯證券部人士則表示,“具體情況我們這邊也不太清楚,目前來看還是一切正常的,沒有放出什麼特別的通知。目前公司在泰國、越南等地都有工廠。”

截至今日(6月6日)收盤,隆基綠能、天合光能兩家公司股價雙雙下跌,隆基綠能跌超6%。

▍“關稅大棒”影響幾何?

究其原因,今年5月,美國宣佈,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晶體硅光伏電池發起雙反調查。據美方統計,2023年美國自各涉案國家進口被調查產品的金額分別約爲:柬埔寨23億美元、馬來西亞19億美元、泰國37億美元、越南40億美元。

SEMI中國光伏標準委員會聯合秘書長呂錦標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這是直接對東南亞產光伏產品的‘雙反’,無論是否全產業鏈在東南亞,只要是電池或組件,都是限制範圍。申請書上的傾銷幅度超過100%,裁定後稅率將會很高,沒辦法出口美國。”

那麼,相關產品借道東南亞出口美國一路受阻後,會對光伏廠商產生多少影響?

據隆基綠能2023年年報,其馬來西亞2.8GW組件、越南3.35GW電池等項目按期逐步投產,馬來西亞6.6GW硅棒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天合光能在泰國和越南建設有光伏產品生產製造基地,擁有6.5GW的拉晶切片、電池、組件一體化產能。

不難看出,兩者均在東南亞佈局了GW級產能。而東南亞亦是此前中國光伏企業出海浪潮下的重要佈局陣地之一。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中國已有近20家光伏企業通過合資、併購、投資等方式在東南亞地區佈局光伏生產。“關稅大棒”的壓力下,中國光伏廠商的營收、利潤亦受此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東南亞地區的光伏產能成本十分高昂。呂錦標指出,東南亞建廠、生產用的設備,材料及配套均來自中國,且產線已經老舊,成本相對高。

“此前,美國對中國光伏雙反,沒辦法只能取道東南亞,成本高但可控,政治風險也可控。”呂錦標進一步表示,現在或許應該暫停生產,觀望後續。

不過,從東南亞進口的光伏產品佔到美國市場的80%以上。“關稅大棒”揮舞之下,美國市場也會遭受不小的衝擊。

呂錦標指出,在美國本土產能無法滿足裝機需求的情況下,會引發美國市場價格高漲,同時抑制各洲的裝機目標。另外,美國及韓國等企業在東南亞也有出口美國的產能,如何豁免,是WTO規則難以操作的。

“說不定到時候又不得不放開口子,比如兩年前對東南亞反規避調查的措施就因此延後執行。”呂錦標分析道。

▍行業“內卷”加劇 中東或成出海“答案”?

現下行業“內卷”加劇,從硅料到組件的光伏全產業鏈承壓。因此,停下成本昂貴的東南亞產線,或成合理選擇。

“目前中國光伏存在的問題不是市場需求問題,無論國內還是國際市場都是同比增長的。目前最迫切、最嚴重的問題是投資過熱引發競相殺價賣組件,全產業鏈虧損,已經虧現金流。”呂錦標表示,龍頭企業已連續虧三個季度,不應該再壓價爭市場,應該考慮壓負荷,減少虧損。

今年5月,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會議指出,加強對於低於成本價格銷售惡性競爭的打擊力度,鼓勵行業兼併重組,暢通市場退出機制。

現下,重塑光伏產業生態,合理佈局產能已成爲業內的重要議題。

中信證券分析師華鵬偉指出,光伏價格觸底,供給見頂,存量產能受技術迭代、成本差異、庫存積累、財務壓力等因素推動下,落後產能有望加速出清,行業供給格局重塑有望帶動產業鏈迎來曙光。

對於出海趨勢,SEMI中國光伏標準委員會聯合秘書長呂錦標表示,“長遠看確實可以考慮向其他地區轉移,如:可考慮中東等‘一帶一路’沿線。”

在呂錦標看來,政治風險是中國光伏企業出海所首要考慮的因素。“中東政治風險較低,另外光伏企業也需要尋求強力資本的合作,‘不要單打獨鬥’。”

總體來看,中東地區或成光伏出海的“答案”之一。

近年來,沙特、阿聯酋、土耳其等國家光伏迅速發展,政府通過電價補貼政策、大型投標計劃等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據國金證券研究所統計,中東多個國家提出了可再生能源裝機及光伏發電目標:

今年5月底,晶科能源CEO陳康平接待沙特NEOM CEO一行,探討了光伏、儲能、氫能等領域的項目合作。

國內協鑫科技、天合光能等公司均在中東有產能佈局、天合光能在阿聯酋規劃建設5萬噸硅料、30GW晶體硅片和5GW電池組件,分三期建設;協鑫科技規劃建設12萬噸硅料項目。

國金證券分析師姚遙指出,中東地區光照資源充足,政府不斷推出大型標案,疊加組件價格下降帶來經濟性,預計2024年中東地區光伏需求將快速增長。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