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途牛(TOUR.US):股价重回1美元以上,扭亏为盈是起点还是终点?

途牛(TOUR.US):股價重回1美元以上,扭虧爲盈是起點還是終點?

智通財經 ·  06/06 17:20

與這兩大巨頭疫後業績高漲類似,在經過2023年“回血式復甦”後,國內OTA平台如途牛(TOUR.US)在今年Q1季度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5月3日,Booking、Expedia等國際OTA平台相繼發佈2024年Q1季度業績。從業績來看,二者均超過了預期。Booking當期總收入爲44億美元,Expedia總收入爲29億美元。

實際上,由於歐美國家多數從2021年持續放鬆管控,歐美兩大OTA平台得以先於亞太同行實現業績復甦。這也使得在 2023年亞太跨境出行逐漸恢復後,Booking、Expedia成爲亞太OTA平台二級市場投資的參考對象。

與這兩大巨頭疫後業績高漲類似,在經過2023年“回血式復甦”後,國內OTA平台如途牛(TOUR.US)在今年Q1季度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業績“報復性”增長背後的邏輯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2024年Q1季度,途牛實現營收1.08億元,同比增長70.9%;毛利爲8200萬元,同比增長111.0%;與此同時,公司當期淨利潤2190萬元,調整後淨利潤2770萬元,同比實現扭虧。這也是途牛上市以來首次在Q1季度實現單季盈利。

途牛之所以能在今年Q1季度實現業績反轉,得益於國內旅遊業逐漸復甦爲線上旅遊OTA企業回的一大口血,而這對於途牛來說無異於“起死回生”。在2020年之前,爲了打贏線上OTA市佔率大戰,途牛先後與多個熱門綜藝及熱門電影進行合作,砸下大量廣告費。但由於後續疫情影響,途牛的投入並未實現盈利轉化。

這在途牛近年來的業績中體現明顯。據智通財經APP了解,2018-2019年,途牛營銷費用佔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爲34.7%和40.5%。截至2022年,途牛上市以來累計虧損約77億元。2020年之前,公司僅在2018年第三季度實現了單季度盈利。

但這一現象在2023年似乎得到了轉變。去年Q3季度,途牛順利實現同比扭虧爲盈,而這也是其自去年Q2季度後實現連續第二個季度盈利。雖然其在去年年報未能守住盈利,但從往期淨利潤同比增長來看,途牛自2022年Q1季度起,其淨利潤狀況便在明顯好轉。

這一方面得益於途牛的控費策略,另一方面則得益於市場復甦帶來的營收增長。從下圖不難看到2021-2023年,國內OTA市場正處低谷期,途牛採取了較爲嚴格的控費策略。2023年Q1季度,其營銷和管理費用合計4230.6萬元,較2021年同期的8016.2萬元大幅下跌47.22%。

在市場復甦趨勢推動收入增長的同時,途牛的費用控制也從疫情時的全面收緊開始向有的放矢的方向調整。這一趨勢從2023年開始出現,在今年出現大幅增長。

出現上述控費策略變化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亞太跨境旅遊業以及國內旅遊業的全面復甦。

根據IATA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亞太跨境旅客運輸量(RPK)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恢復程度與歐、美在2022年的75%、79%相近。而在2023年,歐美跨境出行基本完全恢復,其中北美從2021年的34%恢復至2023年的101%、歐洲從2021年的32%恢復至2023年的93%。可以看到,2023年歐美跨境出行恢復至90-100%,以此路徑作爲參考,2024年亞太出入境遊恢復可期。

而在國內市場,由於國內在移動支付等方面基礎設施更完備,旅遊在線化滲透提升更爲顯著。根據Fastdata《2023年中國旅遊業復甦趨勢報告》,2023年一季度,在線旅遊交易額佔比超六成,在線旅遊滲透率從2019Q1的38.8%提升至2023Q1的60.6%,整體高於全球水平。也正因此,國內OTA出行RPK數據早在去年上半年便實現快速反彈,超過疫情前高點。

旅遊供給側變化帶來的機遇

目前來看,行業的全面復甦,已在途牛當期的業務端收入體現明顯。業績顯示,今年Q1季度,由於跟團遊業務的增長,途牛打包旅遊產品收入爲8300萬元,同比大幅增長106.7%;其他收入爲2500萬元,較2023年同期增長8.5%。

在其背後,旅遊供給側變化帶來的新業態值得關注。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公共衛生事件過後,國內旅遊產品的供給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發展的趨勢,從去年五一的“進淄趕烤”、特種兵旅遊,到近年全國各地的Citwwalk、文博遊、演藝旅遊,再到杭州的亞運會以及哈爾濱的冰雪狂潮,2023年的中國旅遊市場呈現出與疫情前截然不同的發展特點。

平台側便開始針對以上出現全新市場需求推出全新的OTA服務,業績中反映的途牛酒旅直播,便是其中之一。

數據顯示,今年Q1季度途牛直播交易額超4.4億元,同比增長71%;當期直播產品覈銷率大幅提升,同比增長138%;今年1-5月途牛直播產品覈銷金額同比增長超400%。截至今年5月底,途牛直播交易額及覈銷金額均超過了2023年全年。

除了旅遊產品出現供給側變化外,一級投融資市場的重新活躍也正進一步推高國內旅遊市場的熱度。

數據顯示,今年Q1季度,國內旅遊產業融資恢復的趨勢明顯。國內旅遊產業在今年1-3月單月融資項目數量同比變化分別爲28.6%,8.7%以及18.8%,單月融資金額同比變化分別爲40.6%,72.3%與16.4%,從融資規模上看,均實現正增長。可見,國內旅遊消費市場的強勁復甦以及多地出現的旅遊熱還是對資本市場的信心起到了顯著提振作用。

對於途牛而言,消費市場和一級投融資市場的火熱,推高了公司對於市場復甦程度的預期。正如上文提到,從今年Q1季度開始,途牛也逐漸放開了在市場的營銷投入。但這或許也會引發投資者的擔憂:面對日益恢復的市場,途牛是否會回到疫情前大肆燒錢搞營銷,從而導致再度虧損。

從途牛疫情前後的收入變化以及業務收入佔比變化不難看出,由於跟團遊一直是途牛的優勢業務,這也成爲這家在線旅遊企業成爲區別於其他OTA頭部企業的差異化存在。

從服務供給端角度來看,出境跟團遊的業務運營核心,在於企業建立從供應商、到銷售、再到服務落地的“全鏈條”能力。這也意味着,想要主營這項業務,需要企業持續投入不菲資金資源才能運轉。

而從服務需求端來說,跟團遊週期性較長、客單價較高且復購率相對很低,想要擴大需求端用戶群,企業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大營銷投入。從今年Q1業績來看,途牛的營銷費用已經一轉往期的控費策略開始加大促銷投入,只是與此前的大肆燒錢不同,今年Q1展現的投入產出比較高,也從側面印證了其運營效率的提升,但未來公司是否會大幅提高促銷力度還尚未可知。

另外,途牛的另一問題在於業務單一。正如此次業績所見,旅遊業市場復甦後,途牛的出境跟團遊的收入佔比大幅提高再度成爲公司的核心收入來源,並實現同比大幅增長,而公司僅有的其他業務收入增幅卻僅爲個位數。如何持續拓展業務無疑將是途牛未來持續增長的一個看點。

不過華爾街的投資者顯然更樂於看到途牛當下的業績改善。今年3月20日,在盤中觸及0.59美元低點後,途牛股價便開始了反攻勢頭,直至6月4日盤中最高已達到1.26美元,兩個多月的累計漲幅已達113.56%。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