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郭谨一如何应对?库迪低价策略会持续2年,将冲击瑞幸咖啡利润

郭謹一如何應對?庫迪低價策略會持續2年,將衝擊瑞幸咖啡利潤

五穀財經 ·  06/06 09:18

6月5日,瑞幸咖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郭謹一與合作伙伴簽署《瑞幸咖啡與多方供應商在巴西採購咖啡合作意向書》,據相關約定,2024年至2025年,瑞幸咖啡計劃向巴西相關咖啡產區,採購總量約12萬噸的咖啡豆。

據悉,瑞幸咖啡在2022年前後,與全球咖啡豆原產地的合作上動作頻頻。2022年,瑞幸採購埃塞俄比亞生豆超6000噸,並簽訂了未來3年在巴西採購總量約4.5萬噸咖啡豆的採購計劃。

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瑞幸咖啡門店總數已達18590家,目前已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

回顧發展史,爲了在“星巴克一統天下”的咖啡市場上立足腳跟,瑞幸咖啡採取低價策略殺出了一條血路。

在美股上市之後,瑞幸咖啡因財務造假而“臭名昭著”,但禍福相依,瑞幸咖啡也因此在國內市場上“聲名鵲起”。

仗着“潑天的流量”,瑞幸咖啡仍未放棄低價策略,還藉此瘋狂地跑馬圈地,大舉開拓全國市場,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但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從瑞幸咖啡“灰溜溜”離開的陸正耀,按照“複製”、“粘貼”的方式打造了庫迪咖啡,而庫迪咖啡比瑞幸咖啡更狠,將低價策略發揮到極致,這不僅衝擊到了星巴克,也影響了瑞幸咖啡的業績。

爲了避免市場被侵佔,面對庫迪咖啡這個克隆似的競爭對手,瑞幸咖啡不得不繼續實施低價策略,但這也蠶食了自身的利潤。

4月30日,瑞幸公佈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數據顯示,公司一季度總營收爲62.78億元,同比增長41.5%。同時,一季度月均交易用戶數從2023年的2949萬人次,增長至5991萬人次,同比上漲103.2%。

此外,第一季度瑞幸全球門店數量淨增2342家,門店總數達18590家,其中自營門店12199家、聯營門店6391家。

然而,正是在營收、門店擴張、交易規模快速增長的背景下,2024年一季度瑞幸重回虧損局面。業績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虧損6510萬元,營業利潤率爲-1%,而2023年同季度公司淨利潤達6.784億元,營業利潤率達15.3%。

針對虧損的情況,瑞幸咖啡董事長兼CEO郭瑾一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一方面是客觀因素影響,另一方面也是主動調整的結果。客觀上,一季度的寒潮、溫度波動使得消費出行受到影響。主觀上,公司將市場佔有率作爲發展的主要戰略目標,調整了開店節奏,通過迅速拓店進一步拉開了品牌與競爭對手的距離。由於門店結構調整,商場及街邊店的週期性更強。

在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咖啡價格戰本質是以價換量,是成立前期鋪開市場的普遍策略。這也是整個行業內卷化的直接表現,現在的消費者不單講究性價比,也講究質價比,因此價格戰對企業來說不是長久之計。

“早期企業入局某個行業,都會採取低價策略用以吸引消費者、拓展市場版圖,不管是早期的滴滴、快的,還是美團、餓了麼,抑或是伊利、蒙牛,都是如此,但低價策略是不可持續的,否則企業的業績就上不來。”快消行業分析師康定平認爲,低價策略會讓咖啡企業的業績下滑甚至虧損,那結果就是不斷燒錢,爲此,咖啡企業必須保證“彈藥糧草”充足,否則,就只能通過不斷融資或是借款的方式才能保證資金鍊的正常運轉。

日期,作爲瑞幸咖啡最大的競爭對手,庫迪咖啡明確表示,要將低價策略進行下去,且持續時間可能需要幾年,因爲庫迪咖啡的資金庫較爲充足。

“從創業開始(即2022年)我們就已經準備好了5年的資金池,並且已經根據門店模型、供應鏈規模、人效成本等方面做出整體測算,3年的補貼大概需要花多少錢。”庫迪首席策略官李穎波告訴界面新聞,按照中國咖啡行業目前的發展速度,庫迪判斷市場仍會經歷2-3年的培育階段,而價格就是培育咖啡市場的一種方式。

當然了,投資者、消費者也在關注,庫迪咖啡的低價策略到底能夠持續多久,不過,這個問題,就連庫迪咖啡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李穎波坦言,9.9元大戰能持續多久,還要看未來咖啡市場的情況。不過他也強調稱,庫迪目前“不會有資金壓力”,資金消耗進度也在預期之內。

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庫迪咖啡都要繼續進行低價策略,就連星巴克也在跟進,這就意味着瑞幸咖啡不得不“被迫應戰”。

“現在的咖啡市場已經進入寡頭競爭時代,在兩大競爭對手都在採取低價策略的時候,而且持續時間還很長,那瑞幸咖啡也不得不跟進,否則市場可能就會被搶奪走。”康定平直言,眼下的咖啡消費群體,缺少忠誠度和消費粘性,且對於價格還十分敏感,所以在競爭對手採取低價策略之際,瑞幸咖啡必須跟進,“但是,低價策略會影響利潤,所以瑞幸咖啡需要在成本上下功夫,從而減少利潤虧損的額度。”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