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专访神农集团董事长何祖训:养猪不赌周期,每一步都在为未来做准备

專訪神農集團董事長何祖訓:養豬不賭週期,每一步都在爲未來做準備

時代財經 ·  06/06 09:30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周立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生豬行業經歷了5輪豬週期,相比前幾輪週期,最近這一輪豬週期行業虧損的深度和時間長度有明顯的擴大。

史上最長豬週期正在改變企業家們的認知。

在神農集團董事長何祖訓看來,這並不僅僅是豬的問題,應該從全球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待,“(生豬養殖)跟其他行業是相似的,尤其是傳統行業,在全球經濟下行之時,都面臨着內卷嚴重而導致的產能過剩。”

在此背景下,生豬養殖的生態格局也有所改變,大量抗風險能力弱的落後產能因不具備競爭力而逐步退出市場,在生物安全、成本管控方面表現較好的農場或企業,藉助資本力量迅速崛起,形成規模化。

而在豬週期低谷中,神農集團在飼料和物流成本不佔優勢的雲貴高原上逆勢穩步擴張,在降本增效、成本管控方面進入行業第一梯隊。

“今天之所以我們養豬養得還算過得去,是因爲我們早在20年前就開始養豬。”從1994年開始創建神農,逐步佈局生豬全產業鏈,何祖訓始終不斷改變傳統、突破自我,但唯一不變的是不斷學習、對行業保持思考,順勢而爲、前瞻佈局。

5月中旬,國內生豬價格開始回暖,何祖訓接受了時代財經的專訪。對話時,他身着休閒裝和運動鞋,神色輕鬆,“我去年就說過,今年豬價能平均維持15.50元/公斤,我就滿意了,這樣我一頭豬可以賺幾十到上百塊錢。”

創業30年,生豬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何祖訓深知經驗主義阻礙企業的發展,創始人要放權,培養年輕的團隊,“讓年輕人成長,公司才有未來”。

big神農集團董事長何祖訓。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每一步都在爲未來做準備”

從神農集團總部恒隆廣場驅車15公里,可以抵達公司位於昆明的生豬屠宰場。每天下午四點,便開始有滿載生豬的大貨車來到這裏,卸下的生豬將被趕到豬欄靜置(休養生息),等待深夜來臨進入屠宰區。

437469a71e40447fb8263e53f8aca492.jpg一輛大貨車拉着豬豬到神農集團的屠宰場。圖片來源:時代財經 周立/攝

雖然這個屠宰場建成於2008年,至今已經走過16個年頭,但目光所及之處還是乾淨整潔、鋥亮如新,牆上掛着的農業農村部頒發的認證凸顯出這個屠宰場的“含金量”,這是雲南省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農業高質量發展標準化示範項目(生豬屠宰標準化建設)示範單位。

時代財經從神農集團工作人員處了解到,建設之初,神農集團便引入了德國“BANSS(伴斯)”進口屠宰生產線、韓國“HI-COOK(好烤克)”進口分割生產線。廠區佈局、屠宰線設計、工藝流程均符合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並符合歐盟標準。2023年,該屠宰場年屠宰量目前已經達到148萬頭,佈局早、標準嚴、規模大,是這個屠宰場能實現盈利的原因之一。

屠宰場只是何祖訓在生豬板塊的佈局之一。從華南農業大學畢業,何祖訓做過獸醫,也曾當過“深漂”,再到回雲南創業做飼料、佈局生豬養殖和屠宰業務,背後是何祖訓不斷改變和突破自我的初心。

“擋在面前的只有你自己,你能改變的也只有自己,所以我一直在戰勝自己的小農意識,走現代農業、現代文明之路。如果你不突破自己,就會失去更大的發展空間。”何祖訓剖析道,“像打高爾夫球一樣,我不僅喜歡自己琢磨,還經常找不同教練學習各種揮杆理念,打球、企業和人生的意義就是終身學習,不斷進步,才能保持企業長青。”

回顧創業30年,何祖訓總結道,“今天之所以我們養豬養得還算過得去,是因爲我們早在20年前就開始準備,包括屠宰也一樣,我們預判行業發展趨勢,拋開過去,不與趨勢爲敵。現在開始我們要爲未來10年、20年做準備。”

2023年,神農集團再一次佈局未來,而這一步,走向了食品深加工。

當年4月,雲南澄江神農食品有限公司年產2.4萬噸食品深加工項目正式投產運營。爲了確保食品安全,加工廠設備採用國內先進的肉製品加工設備和生產線,生產車間參照十萬級無菌生產車間標準建設。

但重金打造的深加工業務在初期並未帶來盈利。去年年報顯示,神農集團深加工業務虧損。對於這個結果,何祖訓並不意外,“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急於求成,深加工市場開拓有投入期和成長期,它需要時間和過程,堅持穩步推進並要有能夠承受風險的心態。”

“食品深加工相當難,但是我們要去培育它,在降成本和食品安全兩者之間尋找平衡點。”何祖訓說,要志存高遠,敢於做難做的事情。

豬群健康、高效運營、產業一體化是競爭核心

本輪豬週期出現了史上最長、最難熬的週期底部,近日山西證券一份研報指出,2024年進入本輪豬週期的第4個“虧損底”,是2006年以來首次出現4個“虧損底”的週期,且週期磨底有望逐漸進入尾聲。

但何祖訓建議不要過度關注豬週期,未來生豬行業將長期處於豬價波動不明顯的微利狀態。“隨着生豬行業規模化的發展,供需方面不會出現較大的波動,所以未來行業長期處於微利狀態;與此同時,通過規模化和工業化生產、技術創新、生物安全防控,生豬養殖成本會進一步降低。”

“生豬養殖規模化興起、淘汰落後產能僅僅是行業變遷的一個過程,國外早在前10年甚至20年就走過這條道路,緊隨其後便是規模化豬企的內部競爭,也就是高質量發展。”何祖訓認爲,基於良好的創新和管理能力,藉助現代化農業的技術手段,疊加先進的生物安全理念,或許會讓部分第二、第三梯隊的豬企及家庭農場成長起來,而墨守成規的豬企可能會面臨被行業淘汰的殘酷局面。

“所有傳統行業的發展途徑都是一樣的,可能有一半會虧本,20%~30%保本,真正能活下來並賺到錢的只有20%~30%。”何祖訓認爲,豬群健康、高效運營、產業一體化生豬養殖行業的競爭核心。

豬群的健康離不開生物安全防控,在何祖訓看來,生物安全防控要從豬場建設開始佈局,而神農集團會尋找優秀的家庭農場主,按照其制定的標準和要求來建設豬場和養豬,一同建立新的行業生態。“他們(家庭農場主)承擔生產風險,我們承擔市場風險,同時還提供生物安全等各方面的幫助,讓家庭農場有穩定向好的、可持續的收入。”

未來是年輕人的天下,企業最終的道路是扁平化

從一個小小的飼料廠起家,何祖訓帶領着神農集團奮鬥成爲生豬全產業鏈的雲南上市豬企。對於企業如何走得更遠,何祖訓最常掛在嘴邊的是“尊重人性”“尊重科學”“正確做事”這三個詞。

雖然現在很多人呼籲年輕人來養豬,但在何祖訓看來,若非熱愛,讓年輕人長期待在深山老林的豬場是困難的事情;而較爲適合養豬的是家庭農場,尤其是中年夫妻檔,責任心比較強,能吃苦,又耐得住寂寞。何祖訓認爲,這些人可能會變成主流養殖人群。

“我們要尊重人性,並認識人性的問題。一個優秀的企業能夠百年存活,靠的不是人治,而是文化、制度和流程支撐。人治最大的一個缺點就是不可傳承、不可持續。”何祖訓尤其看重企業文化,在他看來,企業文化把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企業經營發展融合到一起,要一直堅持企業才會長遠發展。

其次,要樹立“管理流程化、制度化,生產工業化、標準化”的思想,並且尊重團隊力量,“我們這一代人已經是過去式了,但我們要讓新一代成長,培養他們要有擔當,這種企業文化能讓大家齊心協力把產業做好。”

新老之間難免會有衝突,但在何祖訓看來很正常,他也總結出一套與年輕人的相處方式:尊重、溝通,給別人說話的機會,要心胸更寬闊也要敢於否定自己。

“一是要放權、授權給年輕人,只有這樣年輕人才能夠成長;二是認可年輕人的優點,要順應時代,因爲年輕人才是代表未來。我幹到80歲也沒用,身爲企業家,更重要的是讓企業可持續發展,最終的道路必然是扁平化,而非家族化。”

對於神農未來的發展,何祖訓認爲,尊重科學很重要。“養豬要按照傳染病學的基本原理去做,比如我經常說的全進全出、兩點式生產、適度規模、疫病淨化,如果無法做到前面這些,就可能會因疾病等各方面因素導致成本偏高。”

在何祖訓看來,真正的科學管理,是通過數字化管理、供應鏈管理使得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這就是科學做事、正確做事。“以賭博思維去養豬,最後越賭越輸。”

尊重人性、尊重科學,正確做事。何祖訓堅持做擅長的事情,不盲目跟風投資。“有人邀請我去開礦、去投資,雖然看起來利潤很高,但是那不是屬於我該賺的錢。我只能去養豬、做食品,這才是我該做的事情。”何祖訓說。

創業30年,何祖訓始終不忘初心,他認爲“公司+現代化家庭農場”會成爲未來的行業生態,神農集團也正與越來越多的家庭農場主共建產業生態鏈,讓“跟着神農去養豬”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在交流的過程中,何祖訓還不忘提醒,“以後宣傳不要用我西裝革履的照片,那個不是我,我就是吃家常菜、農家飯的一個人,帶着鄉土味、人間味。”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