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不良率抬升压力下中原银行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年内十家分行有所动作

不良率抬升壓力下中原銀行持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 年內十家分行有所動作

財聯社 ·  06/05 22:55

①6月5日,中原銀行平頂山分行在銀登中心連發5條不良資產轉讓信息,年內該行已有至少10家分行相繼進行不良資產轉讓。 ②專家認爲,近年來商業銀行覈銷力度持續較大、不良生成保持穩定,未來隨着金融科技發展及不良資產處置渠道拓寬,銀行業不良率仍有下降的空間。

財聯社6月5日訊(記者 史思同)不良率抬升壓力下,今年以來,中原銀行密集開展不良資產轉讓業務。6月5日,中原銀行在銀登中心再次連發5條不良資產轉讓信息,合計涉及未償本息總額4274.44萬元。

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近年來監管對重點領域風險的關注程度持續提升,銀行不斷加大不良資產處置,有利於緩解自身資產質量壓力,進一步增強抵禦風險能力,釋放更多的放貸空間。

據財聯社記者粗略統計,截至目前,已有約30家銀行在銀登中心發佈近200條不良資產轉讓信息。專家認爲,在商業銀行覈銷力度較大以及不良生成保持穩定情況下,行業資產質量指標持續平穩。隨着金融科技的發展以及不良資產處置渠道拓寬,未來銀行業不良率仍有下降的空間。

不良率再抬頭,中原銀行10家分行先後進行不良資產轉讓

具體來看,中原銀行這一波不良資產轉讓項目爲該行平頂山分行與當地5家企業的不良貸款,合計未償本息總額達4274.44萬元。而就在前一日,該行開封分行也連發3條不良資產轉讓信息,涉及未償本息總額合計達1.79億元。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中原銀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頻繁發佈相關不良資產轉讓項目。據粗略統計,包括上述兩家分行在內,年內中原銀行已有至少10家分行相繼通過銀登中心開展不良貸款轉讓業務,且相關項目普遍爲對公不良貸款。

業內分析人士認爲,中原銀行密集推出不良資產轉讓項目無疑是爲加大不良資產處置,緩解資產質量壓力,釋放更多放貸空間。他指出,2023年該行淨利潤有所下降,主要受淨息差收窄,加大撥備計提力度等影響。隨着國內經濟穩步復甦,企業經營改善,通過積極加大不良資產處置,有助於銀行盈利的改善。

實際上,中原銀行不良率長期處於較高水平,近年來已有所改善,但去年末其不良率又重新回到2%以上。

數據顯示,2019-2023年該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爲2.23%、2.21%、2.18%、1.93%、2.04%,連續多年下降後再次出現增長苗頭。橫向對比來看,2023年末全國商業銀行不良率爲1.59%、城市商業銀行爲1.75%,中原銀行不良率仍處行業較高水平。

與此同時,中原銀行業績壓力也逐漸凸顯,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61.83億元,同比增長2.23%;歸屬淨利潤32.21億元,同比下滑11.75%。同時,該行淨利息收益率爲1.73%,較上年進一步下降33個bp。

持續大力覈銷,約30家銀行發佈近200條轉讓信息

今年以來,銀行業不良資產轉讓活躍。據財聯社記者粗略統計,截至目前,已有約30家銀行在銀登中心發佈近200條不良資產轉讓信息。其中包括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國有大行,以及平安銀行、光大銀行等股份行,同時也包括不少城商行及農信機構。

博通諮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告訴財聯社記者,近年來監管對重點領域風險的關注程度持續提升,隨着市場化的多元化處置手段增加,銀行自身也在不斷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同時,監管部門持續加大對融機構違規行爲的查處力度,也能進一步避免不良資產累積。

同時甬興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鄭嘉偉也指出,近年來商業銀行風險偏好也在降低,除了迎合監管的要求外,積極處置不良資產能夠幫助其自身儘快實現風險出清,從而提高收益率水平。尤其是在經濟下行期,爲進一步增強抵禦風險能力,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將呈現加速趨勢。

據東興證券最新研報分析,今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率爲1.59%,環比持平;關注類貸款佔比2.18%,環比下降2BP,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指標持續平穩。一方面是商業銀行覈銷力度持續較大,另一方面是不良生成保持穩定。

從國有行業績披露看,2020-2023年持續大力覈銷處置不良貸款(0.65、0.690.63、0.55萬億元);測算加回覈銷不良生成率分別爲1.26%、0.93%、0.87%0.71%,不良生成壓力處於合理區間。

展望後續,鄭嘉偉認爲,未來銀行業不良率仍有下降的空間。一方面,隨着金融科技及AI技術的發展,銀行對客戶風險的把控不斷增強;另一方面,隨着不良資產處置渠道拓寬,銀行機構對不良資產的處置方式更加多元化。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