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小米集团-W24Q1业绩:利润创单季新高 汽车业务全年交付目标冲刺12万台

小米集團-W24Q1業績:利潤創單季新高 汽車業務全年交付目標衝刺12萬臺

中信建投證券 ·  06/04  · 研報

核心觀點

小米24Q1 營收爲75.5 億元(YoY+27%),其中手機、IoT、互聯網收入分別預計爲465/204/80 億元(YoY+33%/+21%/+14.5%);整體毛利率由於IoT 毛利率創新高+高毛利的互聯網業務強勁,環比持續提升至22.3%(YoY+2.8 pct);Q1 調後淨利潤大超預期爲64.9億元(beat consensus 34%),YoY+100.8%,造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爲23 億元,對應核心業務調後淨利潤爲88 億元,YoY+103%。SU7目前處於以產定銷狀態,24 年目標交付10 萬臺,挑戰12 萬臺。

簡評

手機業務:出貨量增長強勁,毛利率穩健。24Q1 小米手機出貨量爲4060 萬,yoy+33%,單季度同比增加1020 萬臺,遠高於全球出貨量9.8%的同比增速,市場份額提升至13.8%(yoy+2.8pct),位列全球第三。出貨量強勁提升一方面系公司在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表現亮眼,另一方面受益於去年同期去庫存週期下的低基數。ASP 方面,受益於高端化戰略持續推進,國內及海外ASP 均有提升,Q1 綜合ASP 爲1145 元每臺(qoq+4.9%/yoy-0.6%),綜合ASP 同比略下降主要系ASP 較低的海外市場強勁帶來的結構性調整。毛利率受到BOM 成本提升影響環比出現下滑,但同比仍保持較高水平,爲14.8%(yoy+3.6pct/qoq-1.6pct)。

AIoT&互聯網業務:IOT 毛利率達到歷史新高,互聯網業務單季收入超80 億。24Q1 AIoT 收入爲204 億元(yoy+21.03%),主要由平板、可穿戴、大家電等核心品類及海外清庫存週期結束拉動;同時公司主動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提升自研產品比例,毛利率提升至歷史新高19.9%(yoy+4.14pct/qoq+5.93pct)。受益於海外用戶規模的增長和廣告收入的提升,24Q1 互聯網業務收入爲80 億元(yoy+14.5%),毛利率維持74.2%高位。

汽車業務首戰告捷,今年交付目標“保10 萬衝12 萬臺”,毛利率預計超預期。Su7 在口碑、效率、及交付方面均表現強勁,目前最新鎖單量爲8.8 萬臺(截至4.30),基於火爆的銷售表現,我們認爲小米目前處於以產定銷狀態,訂單不是主要限制因素。交付方面,公司目標6 月起月交付達到1 萬臺,全年保證10 萬臺,衝刺12 萬臺交付量。隨着產能爬坡、後續新車產品矩陣發佈,汽車業務虧損收窄有望超預期。目前看,小米造車從0-1 進展相對順利,我們看好公司 “人車家全生態”戰略下的造車成長空間。

盈利預測及估值:我們預計小米集團2024/2025 年收入3379/3884億元(yoy+25%/+15%),調整後淨利潤168/178 億元,2024 年造車及其他新業務投入預計爲113 億元,調整後核心業務淨利潤爲281 億元(yoy+9%)。我們給與公司核心主業24 年15x PE,汽車24 年2x PS,目標價22.9 港幣,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分析:新產品出貨量不及預期;手機市場下行風險,大盤出貨量下跌,新品推廣不及預期的風險;存貨減值撥備的風險;政策管理風險,國內互聯網業務發展受限;海外產品競爭加劇等;IoT 週期屬性較強,需求端疲軟;宏觀經濟下行導致3C 類產品需求下降;歐洲能源緊缺的影響;匯率波動風險;地緣政治風險導致部分國家業務受損;互聯網業務受宏觀經濟影響,廣告業務持續受到衝擊;造車等新產品業務造成的研發費用呈長期上升態勢,帶來利潤端壓力。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