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菌数が多いほど肌が粗い”などの 皮膚常在菌の数と肌状態の関係性を確認 ~2023年度 日本化粧品技術者会 最優秀論文賞を獲得~

確認「皮膚常在菌的數量與肌膚狀態成正比」等相關性,贏得2023年度日本化妝品技術人員協會最佳論文獎。

高絲 ·  06/03 23:00

株式會社KOSE(總部位於東京都中央區,代表董事社長:小林一俊)確認,皮膚常在菌數目高的人與數量相比較少的人之間,存在“皮膚粗糙”、“毛孔多”、“泛紅”等皮膚狀態與菌數之間的相關關係。這是通過確立肌膚菌數的簡便計量方法取得的成果,並且爲肌膚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評價軸“菌數”,並且加入了傳統的菌存在比率作爲指標。該研究成果已於 2023 年 9 月發表於日本化妝品技術人員會志(SCCJ Journal),並於 2024 年 5 月獲得了該雜誌的“2023 年度最優論文獎”※。
日本化妝品技術人員會志(SCCJ Journal)優秀論文獎發表頁面

圖1 皮膚常在菌數與肌膚狀態的關係(女性,269人,20-80歲)

研究背景

圖2 個人皮膚常在菌的存在比例示例

人體皮膚上存在着肉眼無法看見的常在菌,在肌膚研究領域中,通常使用基因分析技術來分析常在菌種類和存在比率。但是,健康肌膚中的常在菌會形成一種特定於各人的肌膚菌群比例。例如,即使連續使用一月的保溼劑,其存在比例也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圖2)。由此可知,常在菌存在比例是個人穩定的,並且限制了肌膚狀態的解釋。因此,本研究關注於皮膚常在菌的“數量”,並研究了其計量方法和與肌膚狀態之間的關係。

皮膚常在菌數的計量方法

爲了了解菌數,首先研究了傳統方法,即培養計數法。由於皮膚菌種的繁多,該方法的覆蓋性有限。其次,研究了分析菌種的遺傳分析技術,但由於不同的菌有着不同的寄主基因數量,因此存在着定量性問題。
因此,利用共有的“tuf gene”基因,並通過實驗優化方法,建立了一種綜合性和具有高定量性的計量方法來計算皮膚常在菌數。

皮膚常在菌數與肌膚狀態之間的關係

爲了研究皮膚常在菌數量與肌膚狀態之間的關係,採取了膜片剝離法(將膜片粘在肌膚上,採集皮膚表面以獲取樣本的一種方法)從269名20-80歲女性的面頰上採集了部分皮膚,並對其進行了該項新開發的計量方法分析。結果發現,菌數在每平方厘米數百個到數十萬個不等,各人間差異很大,菌數多的與菌數少的人之間差異可達100倍以上(圖1)。 此外,隨着年齡的增長,菌數也會減少。

通過將菌數最高的53個人與菌數最低的53個人的皮膚狀況進行比較,發現皮膚粗糙程度評分高,毛孔數量多。這可能是因爲皮膚凸凹不平,毛孔多的皮膚更容易生存常在菌,菌數多的人的肌膚紅斑更明顯。這可能是由於常在菌或其代謝產物易引起肌膚炎症。菌數多的人皮脂分泌量較大,推測皮脂是常在菌的營養來源。儘管隨着年齡的增長,皮脂分泌量會減少,但在各年齡段的分析中,菌數較多的人皮脂分泌量也明顯較大(圖3)。

圖3 皮膚常在菌數和皮脂量的年齡分析

與菌數生長相關的因素,如角質層水分含量和 pH 值等與菌數之間無相關關係。因此,與菌數相關的因素主要是皮脂分泌量、毛孔數和皮膚粗糙程度,而不是水分量和 pH 值。
綜上所述,菌數是研究肌膚狀態和皮膚常在菌之間相互關係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望未來

本研究表明,皮膚常在菌的“數量”是肌膚與菌研究中重要的評價軸。皮膚常在菌是對人體有益的有益存在,可以產生保溼成分保護肌膚,通過免疫響應防止病原菌的定植。未來,我們將繼續研究皮膚與常在菌的關係,致力於創造預防肌膚健康的有用成果。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