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第四范式戴文渊:我的世界只有自我目标,没有杂音

第四範式戴文淵:我的世界只有自我目標,沒有雜音

格隆匯 ·  06/02 21:06

堅持自我,就是最好的選擇

近日,“AI 大神”、第四範式公司創始人、CEO 戴文淵做客格隆匯高端訪談《格隆博士會客廳》。

在訪談過程中,戴文淵詳細地講述了他選擇上海交大的原因、在ACM班學習的經歷以及對高考學子選學校和專業的建議。

戴文淵表示,在專業選擇方面他沒想過熱門或者冷門,未來是否有前途,就只是在於自己是否喜歡,因爲興趣是最好的動力。

學位只是世俗的東西,對於那些從本科就開始不走尋常路的學生來說可能不那麼重要。

自己想學什麼,和別人讓你學什麼,是有本質的區別。最好的選擇就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自己不是天選之子,堅定信念學習計算機專業

翻開他的求學和創業經歷可以發現,都非常巧合地集中聚焦在了AI這個領域,同時他在中國的AI領域某種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神一樣的存在。

被問到智商是多少,戴文淵表示,實際上並沒有沒測過。

自我感覺智商可能不是最高的,因爲在求學的經歷中見過很多高智商的人,我覺得我的智商無論如何都無法跟他們匹敵,無論付出多少的努力都達不到他們那樣的水平,應該是處於較高水平,但絕對不是什麼天選之子。

高一時,戴文淵在就獲得全國信息學奧賽的銀牌,也因此拿到了保送清華和上海交大的資格。

但因爲不能選專業,戴文淵果斷放棄清華,選擇了上海交通大學並就讀於ACM班,因爲他從小時就堅定了自己以後要學計算機方向。

在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學習有計算機興趣小組。那時候的計算機對於戴文淵來說就像是遊戲機,每天都沉浸在其中。他沒有想過哪個專業熱門或者冷門,專業未來是否有前途,就只是覺得自己特別喜歡,因爲興趣是最好的動力。

不走尋常路

上海交大的ACM班,成立於2002年,被稱爲“神仙班”,可以說是中國計算機界的黃埔軍校,定位於培養計算機領域世界最一流的科學家。

戴文淵介紹,當時ACM班的班主任是俞勇,他希望學校能支持他去辦這樣的一個班,但是在那個時候若提這樣的方案,絕大多數的學校都不會支持,因爲這聽上去好像是不可思議的。

2002年很多中國的教授都沒有見過世界上最好的論文,所以有人如果提出說中國高校能培養出世界上最一流的科學家,這是不會有人相信的。

俞勇教授當時打了一個擦邊球,因爲在2002年上海交大拿了一次叫ACM ICPC的世界冠軍,所以他和學校說要做一個ACM班。

學校以爲是要組織一個競賽班,但實際上在俞勇教授獲得了資源後,請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希望培養這些學生去成爲就世界上最優秀的科學家。

戴文淵回憶,班裏上到班主任下到學生,在當時的那個環境裏是不能走尋常路的。

對於班級的師資力量,他們當時從外面請了很多老師,甚至需要把學生送到其他能培養出來的地方去。這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思維模式的改變。

很有意思一點在於,班級裏相當大比例的學生離開班級的方式不是畢業,而是退學。包括戴文淵,在博士階段選擇退學離開。

至於爲何退學,戴文淵表示,大家一直以來都會在堅持對着某一個目標去努力,但在爲目標去努力的過程中需要去另一個地方,而這個地方與學位產生了矛盾。如果堅持讀完這個學位,可能就會錯失一些機會。

學位,其實只是世俗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可能不那麼重要,特別是那些從本科就開始不走尋常路的學生。

寄語高考學子:堅持自我,就是最好的選擇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關於莘莘學子將如何選學校或者專業,戴文淵表示,他幾乎從來不給人一些方向性的建議,帶着這樣的想法其實已經站在功利的角度思考問題。

比如說選擇人工智能,是因爲自己認爲人工智能特別有價值,這是你畢生的理想?還是因爲選擇人工智能有前途?如果是後者的話,往往不會成功。

自己想學什麼,和別人讓你學什麼,有本質區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以及基於這個特點之上所喜歡的事,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因爲堅持自我,就是最好的選擇,就是最大的成功。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