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曹安潯
編輯 | 周智宇
地產江湖沉浮四十載,頭部房企座次幾經輪換,曾經風光無限的巨頭如恒大、碧桂園等紛紛跌落,而一批央企、國資巨頭又在拔地而起了。
中建壹品,這個稍顯陌生的名字,就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這個從武漢走出的中國建築旗下子公司,野心不小,它希望今年銷售衝刺“全國前二十強”;前4月,中建壹品新增土地貨值爲262.9億元,更是高居行業第5。
中建壹品與綠城、建發、越秀、華發等央、國企一道,已經成爲地產下半場的新貴,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 他們會更加活躍;而曾經的閩系千億黑馬、“拿地飛虎隊”,早已化爲了地產週期輪轉裏的幾縷雲煙。
在經歷了三年多的深度大調整之後,十萬億級的房地產市場依然大有可爲,隨着新週期開啓,新玩家、新巨頭們將打響下半場的競速賽。
飛馳
史詩級樓市新政出臺四天後,中建壹品開發的浦江之星開盤,乘此東風,開盤當日去化九成,勁收49億元。
稀缺地段的優質資產總是不缺買家。
不只是這一個項目,中建壹品今年整體都賣得不錯。前五月,中建壹品實現全口徑銷售額超百億元,排在行業三十強之列。而在三年前,它還是百名開外的小透明。
中建壹品來自中國建築旗下三局,原本只專注於做建築類工程,2021年開始介入地產開發,以湖北爲大本營,足跡逐步擴散到成都、重慶、北京、天津、廣州、佛山等地。
中建壹品的想像力,不只是前30,而是劍指前20、前10,成爲未來的地產新巨頭。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建壹品這兩年拿地迅猛。
據克而瑞數據,繼去年大舉擴儲之後,中建壹品前四個月新增土地貨值262.9億元,涉足上海、北京、深圳,是位列行業第5的大地主,將綠城、招商蛇口、龍湖、保利發展等一衆大開發商都拋在身後。
一個月前(4月25日),中建壹品斥資37.5億拿下楊浦濱江一宗舊改地塊,代價約37.5億元。這樣的資金實力和拿地魄力,已經是當前絕大部分開發商都難以企及的了。
作爲地產新貴,中建壹品的崛起離不開央企背景的加持。
曾在中建任職的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作爲建築施工類央企子公司,以前它們主要做代建,現在藉着央企信用擁有融資渠道,同時具有規劃設計、項目施工與成本控制的協同能力,轉型做開發商有着天然的優勢。
隨着近年中央調整央國企考覈標準,加大了對盈利和回報的要求,也讓“中國最大包工頭”中建旗下各子公司,爭相做起開發商。
據中建業績,其營收第一、第二主力軍——房屋建築工程與基礎設施建設,近年營收增速持續下滑,毛利率走低;市場廣闊、毛利率顯著高於前兩者的房地產開發業務就成了中建改善盈利,提振合同銷售額的發力點。
市場也給它們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國金證券指出,受益於政策利好不斷落地,房地產行業正緩慢復甦。一二手房市場活躍度提升,深耕一二線城市,主打改善性產品的央國企或將率先反應市場預期的好轉。
不只是中建壹品,中建八大工程局其他地產開發平台,中建東孚、中建智地、中建玖合等“中建八子”正逆流而上,成爲銷售和拿地百強榜中的常客。
今年前五個月,中建集團地產業務累計全口徑銷售額已超過保利發展,成爲事實上的第一了。
更迭
中建壹品的崛起乃是週期使然。在它的背後,上一輪週期裏的巨頭、黑馬已經黯然退場。
回望中國房地產的四十年,房企格局密集洗牌。
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從廣州起家的“華南五虎”,到後來的四巨頭萬科、碧桂園、恒大、融創,央企背景的保利、中海、華潤、綠城陸續登上銷售榜前十,盡數站在了風口上,一時光芒萬丈。
緊隨它們身後的,是陽光城、泰禾、融信、寶龍、中駿等閩系軍團, “西南王”金科,四川“地產一哥”藍光發展等等玩家,它們憑藉深耕區域,快速崛起,稱霸一方。
那是個烈火烹油的時代。連帶着創始人們也身家倍增,許家印、王健林一度位至全國首富,多位地產大佬躋身百富榜,購入不少豪宅、私人飛機和遊艇,年會上常大撒紅包,堪稱地產春晚。
然而,當行業從黃金時代逐漸變爲白銀時代、黑鐵時代,巨頭和大佬們的命運轉盤加速輪動起來,首富跌落、“斷臂求生”屢見不鮮,只有極少部分還穩定在行業前列。
央企和國資地產商成爲穩定序列裏的主力。去年,保利發展取代碧桂園成爲新的房企老大,一衆央、國資開發商等銷售排名也都逐年提高。
當前的房地產,正處於新一輪週期開啓的前夜。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近期史上最強救市政策井噴,中央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決心非常堅定。市場見底企穩可以預期。
更多產業資本和投資機構已嗅到了地產企穩復甦的信號。
不僅有“亞洲小黑石”太盟聯合中東土豪等投資方,斥資救了王健林,獲得控股權;張亞平、溫秋貴等多個“煤老闆”家族也加倉上海寶格麗酒店、中糧海景壹號等優質房地產資產。
隨着行業出清加速,市場企穩,新時期的玩法也截然不同。只有適應新規則的玩家,才能順利穿越此輪週期,或在新週期中崛起、存活。
從碧桂園到中建壹品,地產的新老巨頭正在銷售榜、拿地榜中交錯、易位,此後註定江湖路遠,各有另一番天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