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心永科技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兴富资本领投

心永科技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興富資本領投

投資界 ·  05/31 09:51

投資界5月31日消息,醫療級傳感器、連續血壓監測技術提供商「心永科技」近日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由興富資本領投,老股東峯瑞資本跟投,本輪融資主要用於傳感器底層技術升級、血流動力學模型算法優化、第三代連續血壓監測產品量產等。

心永科技成立於2020年,聯合創始人李毅彬畢業於清華大學微電子系,在血壓監測方面已深耕10餘年;聯合創始人魏耀廣主持血流動力學模型、信號補償調優等算法開發,創始合夥人文武主要推動傳感器設計、工藝開發、供應鏈和系統硬件開發並主持項目開展等。

當前血糖(CGM)、血氧等體徵指標的連續採集技術已比較成熟,且創造了可觀的市場體量。但血壓作爲同樣重要的生理指標,卻受困於缺乏理想的技術方案,目前仍難以實現連續監測。心永科技嘗試通過複合傳感器陣列,結合流體力學算法模型進行血壓信號解析,並通過AI進行補償、修正,以實現連續、無感採集血壓數據。

據李毅彬介紹,心永科技開發的連續血壓監測產品已經獲醫療器械二類證,大規模人群和臨床試驗中顯示:該產品測量結果與標準水銀汞柱血壓計相比,標準差小於8mmHg,平均絕對差小於5mmHg。圍繞着醫療級傳感器的升級、可測量體徵指標的豐富、血壓測量可靠性的提升等,心永科技進行了多次產品迭代。據了解,其最新一代產品將於6月實現量產出貨,隨後將通過多種合作方式進入醫療應用場景及消費端渠道。

目前在心永科技的無感連續血壓監測產品中已經集成了壓力、光電、超聲、溫度等傳感器,其中超聲陣列傳感器是心永科技的研發亮點。便攜式超聲能夠實現對血管位置、血管直徑、血流流速、血管斑塊等血壓相關要素的精確測量,相比單一應用光電類傳感器的同類產品,在測量準確度和可靠性方面具備一定優勢。

模型算法方面,心永科技在原本的血流動力學模型基礎上增添了補償機制,涉及自適應調光/調壓算法、運動補償算法、人體姿態算法等,核心目的是透過算法提升用戶在佩戴產品及測量時的實際體驗。同時進行疾病實時預警算法開發,採集用戶數據後出具預警報告,以期達到高血壓專病院外管理的目的。

“我們的產品主要面向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康養,從準確、實時、便攜、舒適這四個角度來去做血壓的連續監測”,李毅彬對近年來產品優化的總體方向進行了總結。相比2022年7月心永科技發佈的第一款WB3D型產品,最新一代產品進一步提升了用戶使用體驗、豐富產品功能。

從左至右,依次爲心永科技第一、二、三代產品

從第二代產品開始,產品極大縮小了傳感器尺寸,以柔性化、陣列化設計,將傳感器嵌入在產品錶帶裏,使得用戶在佩戴時肌膚接觸面總在預設的陣列範圍內,持續有傳感器位於理想的測量點上。其次,傳感器採用柔性基材,彎折度能更好適應人體工學設計,同時把傳感器設計成獨立模組,以便後期拆卸替換。

第三代產品,則在背面集成微型氣囊,解決了既往手錶佩戴鬆緊會影響測量精度的問題。用戶佩戴鬆緊不適,會使傳感器與皮膚貼合情況不理想,導致測量信號不穩定。而新集成微型氣囊後,可以定時自動啓動一次,在靜默測量狀態下推動傳感器與肌膚良好接觸,且用戶不易產生異常感覺。

此外,通過氣囊設計,心永科技的第三代連續血壓監測手環可以在首次使用時,不必依賴第三方血壓計就能完成個體化適配,使用更方便。

目前心永科技的無感連續血壓監測產品均爲腕式橈動脈監測,年底計劃推出一款以上臂肱動脈爲測量點的產品。因上臂與心臟的位置基本平齊,上臂測量精度更高,在較專業的醫療場合應用更多。因此上臂測量式產品能更貼近醫療場景或者院內使用,進一步豐富用戶選擇。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