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财报日成交量不足3000股,合股后的燃石医学(BNR.US)还能在纳斯达克“赖多久”?

業績日成交量不足3000股,合股後的燃石醫學(BNR.US)還能在納斯達克“賴多久”?

智通財經 ·  05/30 21:37

雖然靠着變更ADR比率的操作重新合規,但缺乏吸引力的業務及商業模式還能幫助燃石醫學在納斯達克撐多久仍是個未知數。

2020年6月,燃石醫學(BNR.US)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發行價爲每股16.5美元。上市首日公司股價大漲近50%,反映投資者對腫瘤賽道相當看好。然而,自2021年5月以來,公司股價一路斷崖式下滑,而近年來公司研發及商業化進展緩慢,或許是投資者失去信心的重要原因。

今年1月,燃石醫學還收到股價警告通知,滑落至退市邊緣。雖然靠着變更ADR比率的操作重新合規,但缺乏吸引力的業務及商業模式還能幫助燃石醫學在納斯達克撐多久仍是個未知數。

靠“合股”重新合規

今年1月4日晚,燃石醫學宣佈收到納斯達克通知,因存托股票收盤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於每股1.00美元,不符合上市規則。而根據規則,燃石醫藥必須在6月26日之前重新遵守最低股價要求。

實際上,燃石醫學去年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就不盡如人意。雖然其去年Q2季度實現調整後毛利轉正,然後又在Q3季度實現核心院內業務佔檢測業務收入佔比首超50%,但華爾街似乎對此並不買賬。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在二級市場方面,燃石醫學的股價已從去年年初最高的3.80美元跌至今年1月4日的0.96美元,跌幅達74.74%。此後燃石醫學的股價並未有任何氣色,甚至在今年3月14日盤中跌至最低的0.57美元,創下其上市以來的新低。爾後公司股價一直在0.6-0.9美元之間徘徊直至5月14日。

也就是說從1月4日至5月14日的4個月內,燃石醫學仍未達到“維持至少10個連續營業日不低於1.00美元”的最低投標價格要求,眼瞅着即將進入第二個180日合規期,退市風險越來越高。

不過對於納斯達克的退市警告,燃石醫學表示“通知並未影響其業務運營,公司計劃監控其ADS的投標價格,並“採取一切合理措施”以恢復合規性。”而這個措施就是“合股”。

今年5月15日,燃石醫學發佈公告表示,將改變其美國存托股份(“ADS”)代表其普通股的比率,由1 ADS代表1股普通股變更爲1 ADS代表10股普通股。

從此次燃石動作的動機來看,其更改ADS比率的目的便是提高公司ADS價格以符合納斯達克交易價格要求。由於ADS比率的變化,燃石的ADS價格預計將按比例上漲。5月16日,燃石醫學股價大幅“漲至”8.99美元。雖然其股價隨後仍在緩慢下跌,但直到5月29日,其股價最低也有7.5美元,已恢復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合規性。

只是對於燃石醫學來說,靠合股“賴在”納斯達克顯然非長久之計。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從2021年到2023年,燃石醫學在納斯達克的成交量已從3030.1萬股大幅下滑至1968.7萬股,而今年年初至今,其成交量僅剩554.1萬股。按此趨勢,其2024年成交量或較上年同期再度腰斬,徹底陷入流動性困境被市場遺忘。現在似乎只有亮眼業績才能拯救這家公司。

Q1業績會是救命稻草嗎?

5月29日,燃石醫學公佈其2024年Q1季度業績。業績顯示,燃石當期實現營收1.26億元,實現毛利857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燃石此次Q1季度在Non-GAAP毛利扣除Non-GAAP銷售及一般和行政管理費用後,實現經營歷史上的第二次扭虧爲盈。

從公司的業務結構來看,爲應對不同醫院的不同需求,在商業模式上,燃石醫學採用了“中心實驗室+院內”模式。其中中心實驗室模式成爲院外市場,院內實驗室稱爲院內市場。其二者區別在於,院內市場的樣本及費用由患者流向醫院,而院外市場的樣本及費用不經過醫院直接交給第三方實驗室。作爲國內NGS龍頭企業,燃石醫學的業務構成便同時包含的以上兩種業務。

實際上,燃石醫學在上市之初曾主要宣傳其開發的“院內+院外”雙輪驅動增長模式,然而隨着業務的逐步深入,燃石醫學近年業務重心開始全面轉向院內模式。在其看來,院內模式擁有無可比擬的競爭力。在此前的業績中燃石醫學曾提到“一旦院內實驗室、設備和系統到位,我們就會定期向他們出售我們的試劑盒,從而創造高進入壁壘和高客戶忠誠度。”也就是說,燃石醫學認爲院內模式業務更穩定,利潤率可能也會更高。

然而,短期內的業績表現似乎與公司的預想存在一定差距。以此次Q1業績爲例。從分部業績來看,燃石醫學中心實驗室業務營收爲4760萬元,較2023年同期下降23.0%;與之相對,院內業務營收爲5740萬元,收入超過中心實驗室,且較2023年同期增長了11.3%。但Q1季度公司合作醫院數增長已陷入停滯。

院外業務被迫縮線情況下,院內業務顯然在短期難挑大樑,以致燃石醫學Q1總營收同比下跌11.85%。

另一方面,由於公司此前中心實驗室業務的毛利率高於院內業務。前者毛利率超80%,後者則在65%-70%。因此業務結構向後者傾斜調整也意味着會拉低公司整體毛利率水平。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爲68.22%,同比減少1.09個百分點。

費用端來看,燃石在今年Q1季度繼續延續了此前的“控費”策略。數據顯示,當前銷售和市場費用爲4690萬元,較2023年同期的6480萬元下降27.7%,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約爲37%;另外,燃石醫學也加大了在研發方面的控費力度,當期研發費用爲6600萬元,較2023年同期下降30.1%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Q1的控費力度較上年同期有所加強。去年Q1季度公司在銷售和行政兩項費用的合計同比降幅爲16.51%,而今年達到24.52%;研發費用同比降幅則從2023Q1的20.99%,增至今年的30.11%。從運營角度來看,燃石醫學的控費策略核心顯然是爲了“活下去”。

不過,從現金流角度來看,由於經營性活動現金流仍處在淨流出狀態,所以公司當期現金儲備同比仍出現大幅下滑,截至今年3月31日,公司現金、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及短期投資爲5.73億元,同比減少28.69%。

雖然在業績上,燃石醫學表示其藥企合作業務的簽約額較2023年同期增幅超過100%,並且其多款癌症早檢產品還獲得臨床指南共識強推薦,但這些業務上的“小成績”似乎已難以入華爾街的法眼。5月29日,燃石醫學的業績日成交量僅有2347股,成交額僅有1.78萬美元。這家公司似乎已被市場投資者遺忘。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