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港A兩市半導體概念股齊舞,利好消息點燃投資熱情!

財華社 ·  05/30 19:01

5月30日,A股、港股兩市半導體相關板塊全線爆發,存儲芯片、半導體及元件、光刻機、集成電路概念、第三代半導體、先進封裝等細分賽道均漲幅居前。

A股半導體概念股中,國科微(300672.SZ)、西測測試(301306.SZ)錄得20CM漲停,萬潤科技(002654.SZ)、上海貝嶺(600171.SH)同樣收獲漲停板,台基股份(300046.SZ)、富滿微(300671.SZ)均大漲超13%;復旦微電(688385.SH)、國林科技(300786.SZ)、波長光電(301421.SZ)等亦都有不錯的漲幅。

在港股半導體概念股中,宏光半導體(06908.HK)飙漲32.47%,晶門半導體(02878.HK)漲18.03%,中芯國際(00981.HK)漲4.86%,上海復旦(01385.HK)、華虹半導體(01347.HK)均漲3.97%。

二級市場對此表現出高漲的熱情背後,與半導體行業受到多方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動有關。

首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高達3440億元人民幣,超市場預期。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發文表示,國家大基金第三期正式公佈,其規模超過了前兩期的總和,達到3440億元。第三期投向可能會逐步轉向一些關鍵設備和關鍵材料,因為我國在芯片半導體制造方面主要是中低端的優勢較大,而高端芯片特别是14納米以下的芯片還存在較大的技術難點,而上遊的設備多數也需要進口。所以通過科研投入來突破技術難關,帶動民間投資,從而在設備和材料方面實現突破,將是第三期的重點。

信達證券表示,國家大基金對我國半導體行業投資與發展具備指引意義,往往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半導體項目投資,支持行業整體發展。根據此前兩輪大基金投資的佈局方向,大基金三期或將主要投向重資產、高研發投入環節,重點覆蓋領域或涉及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先進制造與先進封裝,以及AI芯片相關產業等方向,涉及相關上市公司有望具備投資機會。

東吳證券也指出,半導體行業是典型的周期行業,從全球範圍來看,半導體行業從2022年下半年已經進入了周期性的下行階段,逐漸轉向低景氣周期。當前,半導體行業處於歷史較低水平,大基金三期預計將帶動半導體行業增長。伴隨國產替代的持續推進,國内相關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廠商有望長期收益,建議持續關注半導體行業。

除了國家大基金三期利好之外,從行業基本面看,半導體產業景氣度正進入上行通道。

自2024年以來,在智能手機、PC需求改善及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助力下,半導體行業已經出現復蘇迹象。

根據全球半導體行業協會(SIA)數據,2024年一季度,全球半導體收入達到1377億美元,同比增長15.2%。該行預計,2024年半導體銷售額預計將增長13.1%。

天風證券認為,2024年半導體周期有望開始復蘇,其中AI有望成為本輪周期核心推力,看好AI硬件增量(雲端算力/終端NPU/存儲容量增加等)及換機帶來的存量(AI手機/AIPC等)的投資機會。

此外,5月29日,韓國半導體行業的龍頭企業三星電子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勞資紛爭。其全國性的工會(NSEU)在經歷了長時間的薪資談判破裂後,決定於近期進行公司歷史上首次的罷工行動。有業内人士指出,韓國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然而近期龍頭企業三星的罷工事件,無疑將給其他競爭對手帶來新的市場機遇。

與此同時,半導體的國產替代步伐正在加快。

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生產了981億塊芯片,同比增長40%,創下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隨著國產芯片和設備在技術、性能、質量、成本等方面的不斷提升,其在國内市場的佔比正逐步提高。特别是在智能手機、電動汽車等高端應用領域,國產芯片和設備的市場佔有率已經有了顯著提升,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格局或面臨重塑。

國内廠商中,晶圓代工廠「一哥」中芯國際(00981.HK)於今年一季度在全球市場份額為6%,已躍升為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企業。半導體設備的龍頭企業——北方華創(002371.SZ)、中微公司(688012.SH)等在前道設備、檢測設備等領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逐步替代了部分進口設備。

業績層面來看,2024年一季度,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業績整體回暖。據統計,超四分之三的半導體行業上市企業收入同比正增長,超半數的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正增長。如,中芯國際今年第一季度營收人民幣125.94億元,同比增長23.4%。

在政策助力、技術進步、市場需求增長、國產替代加快、業績回暖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動下,半導體行業正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涉及相關上市公司或有望迎來投資機遇。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