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信金融资产出售第6张金融牌照,中信集团拟百亿收购华融金租60%股权

中信金融資產出售第6張金融牌照,中信集團擬百億收購華融金租60%股權

時代財經 ·  05/30 16:49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張昕迎

繼此前出售5張金融牌照後,中信金融資產(02799.HK)擬將華融金租多數股權轉讓給中信集團。

中信金融資產爲原中國華融,此次轉讓是持續“瘦身”的一部分,至此,其旗下的非主業金融牌照將基本出清。

5月28日,中信金融資產在港交所公告稱,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向中信集團轉讓華融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融金租”)已發行股份數量的60%,出售事項的總代價爲人民幣119.98億元。

根據公告,出售完成後,中信金融資產持有華融金租股份比例降至19.92%,華融金租將不再爲公司附屬公司,財務上不再並表。

截至2023年6月末,華融金租100%股權估值爲199.96億元;截至2023年末,其資產淨值爲197.08億元。以此看來,中信集團本次交易價格爲華融金租估值基礎上的平價收購。

5月29日,時代財經就股權出售、公司業績等相關問題致電中信集團和華融金租,其中華融金租表示“一切以公告爲準”。

同日,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向時代財經表示,此前中信金融資產賣出5張金融牌照,可能出於資產整合、優化業務結構、提高資本使用效率或響應監管政策等考慮。

“本次再次轉讓華融金租60%股份,將進一步減少中信金融資產在非核心業務領域的投入,釋放更多的資本和資源用於其主業的發展。這有助於中信金融資產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運營效率,同時也有助於降低其業務複雜性和風險。”江瀚稱。

“補血”超63億

具體看本次股權轉讓,中信金融資產公告顯示,公司擬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向中信集團轉讓所持華融金租60%股權,於5月28日(交易時段後)與中信集團簽訂股份轉讓協議,交易總價爲人民幣119.98億元。

賣掉金租公司或是中信金融資產聚焦不良資產主業的考量。公司在公告中稱,本次出售事項有助於公司堅持回歸本源、回歸主業,確保可持續經營發展,符合監管機構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業的要求。

除此之外,其核心資本金也將得到補充。公告顯示,因處置該部分股權產生處置損益可一次性補充公司核心一級資本,考慮所得稅及印花稅影響後,中信金融資產可實現超過63億元的資本補充效果。

華融金租前身爲成立於1986年的浙江省金融租賃公司,後經改制,2006年由中國華融控股。本次轉讓前,華融金租第一大股東爲中信金融資產,持股比例爲79.92%。此外,其股東還包括紹興市柯橋區天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等。

中信金融資產旗下的牌照涵蓋銀行、證券、信託、金融租賃、投資、期貨、消費金融、資產、地方AMC等諸多領域。重整過程中,中信金融資產靠轉讓這些金融牌照,實現現金回血。

據時代財經統計,2021年9月至今,中信金融資產前後出售了華融交易中心、華融消費金融、華融湘江銀行、華融證券、華融信託的股權,分別由銀登中心、寧波銀行、湖南財信和中央匯金、國新資本、中國信保基金受讓。若本次華融金租順利轉讓,將是中信金融資產出售的第6張金融牌照。

業績方面,中信金融資產在2020年巨虧千億,一度震驚市場。經過2021年扭虧爲盈後,2022年再度虧超百億。2020年~2022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029.03億元、3.78億元、-275.81億元。

今年3月底,中信金融資產公佈了更名後的首份業績,2023年實現歸母淨利潤扭虧爲盈。業績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收入總額758.00億元,較上年增加105.2%;實現歸母淨利潤17.66億元,同比扭虧爲盈。截至2023年末,其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分別爲9681.03億元、9200.66億元。

中信金融資產以不良資產經營爲主業,其他業務包括金融服務和資產管理、投資。對於業績大幅增長,中信金融資產在業績中表示,2023年公司收購處置類業務資產佈局和業務結構持續改善。

收購端,全年新增收購不良資產包及單戶不良債權230個,新增收購成本352.05億元,同比增長15.9%;在處置端,加大資產推介和資產處置力度,全年處置不良債權資產總額282.17億元,實現收益40.12億元。

5月29日,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向時代財經分析稱,“雖然中信金融資產在2023年實現了17.66億元的淨利潤,但是主要還是營業外收入,不具備可持續性;同時,2020年和2022年底的大額虧損也導致其目前必須在主營業務上扭轉不利局面。”

標普信用評級5月20日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四大AMC的撥備對二、三階段資產的覆蓋遠低於商業銀行平均水平,導致盈利質量弱。

屈放也向時代財經表示,“據估計,截至2023年末,中信金融資產的撥備對二、三階段資產的覆蓋率僅爲36%左右,如果要達到70%的目標,預計需要約1100億的資金缺口。面對如此大的資金缺口,完全依靠國有資本注入的可能性不大,自己通過出售牌照瘦身非常有必要。”

或與中信金租構成同業競爭

本次股權處置是中信集團的內部收購。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集團旗下已擁有另一張金租牌照——中信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下稱“中信金租”),由中信銀行(601998.SH)在2015年獨資設立,註冊資本爲40億元。

5月28日,中信銀行發佈公告稱,於近日收到實際控制人中信集團通知,華融金租收購完成後,將與該行全資子公司中信金租在金融租賃業務上存在一定的業務重合。

中信銀行稱,爲消除和避免二者之間的同業競爭,中信集團將力爭自取得華融金租控制權之日起5年內,按照相關證券監管部門的要求,在符合屆時適用的法律法規及相關監管規則的前提下,本着有利於中信銀行發展和維護其股東利益尤其是中小股東利益的原則,綜合運用資產重組、資產處置、股權轉讓、業務調整、委託管理等多種方式,穩妥推進相關業務整合以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若將中信集團旗下的兩張金租牌照進行對比,華融金租在總資產規模方面幾乎是中信金租的兩倍。業績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華融金租、中信金租的資產總額分別爲1176.42億元、603.83億元。

業績方面,2023年,華融金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據中信金融資產2023年年報,當期華融金租實現收入總額58.51億元,同比減少22.6%;稅前利潤1.32億元,同比驟降91.8%。

對比來看,中信金租則保持了一定的增長。據中信銀行2023年年報披露,當期中信金租實現營業淨收入17.84億元,同比下降1.68%;淨利潤8.38億元,同比上升18.31%。中信銀行在業績中稱,2023年全年,中信金租實現了自成立以來年度投放最高、盈利最好、質量最優的嶄新業績。

在屈放看來,不良資產業務在未來仍有較大的發力空間。“中信集團收購華融金租後,一方面通過承諾函表示未來五年將通過資產重組等方式避免同業競爭,另一方面也可以依託集團其他子版塊加速中信金控內部的資源整合與配置,使其成爲更強大的的金融龍頭企業。”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