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光伏板块又现脉冲式“回血” 头部组件厂预判:利润见底表明拐点将至

光伏板塊又現脈衝式“回血” 頭部組件廠預判:利潤見底表明拐點將至

財聯社 ·  05/30 07:36

①伴隨落後產能加速出清、需求恢復,以及相關政策落地,光伏行業有望逐步回到良性健康發展軌道; ②晶科能源認爲,各環節利潤見底就是拐點到來之時,一季度70%以上企業虧損說明拐點將至。天合光能認爲,下半年新增裝機會繼續增加。

財聯社5月30日訊(記者 劉夢然)對在極端低價下緊繃許久的光伏產業鏈而言,稍有變化即有可能成爲拐點信號。晶科能源(688223.SH)副總裁錢晶對財聯社記者最新表示,各環節利潤見底表明拐點將至,一季度70%以上企業虧損,說明拐點即將到來。天合光能(688599.SH)全球營銷總裁楊豹認爲,一二季度需求正常增長,下半年地面電站裝機增加後,預計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

在落後產能加速出清、需求恢復的預期下,光伏板塊昨日集體反彈,多隻個股盤中一度觸及漲停,東方日升(300118.SZ)、晶澳科技(002459.SZ)、億晶光電(600537.SH)、中來股份(300393.SZ)等漲幅顯著。消息面上,伴隨成本高企、技術落後的產能加速出清以及相關政策落地和市場需求恢復,行業有望逐步回到良性健康發展軌道。

但也有多位受訪的企業人士表示,雖然產能出清有望加速,但何時反轉仍然難有定論

產業鏈價格新低=拐點將至?

去年10月,光伏組件招投標價格跌破單瓦1元“底線”後,各環節盈利水平普遍承壓,且價格跌勢難止。在晶硅產業鏈最上游的多晶硅環節,本週僅有N型棒狀硅維持在4萬元/噸之上,成交均價爲4.18萬元/噸,環比下跌2.79%,P型緻密料和N型顆粒硅成交均價分別爲3.73萬元/噸和3.75萬元/噸。

據硅業分會消息,目前價格已突破所有在產企業現金成本。在目前的極端低價情況下,多晶硅實際價值與價格愈發背離,越來越多的在產企業選擇壓貨不出,停車企業暫停外售。

硅料減產幾乎箭在弦上。硅業分會在最新周評中認爲,企業陸續減產,供應壓力緩解,預計5月份多晶硅產量約18萬噸,環比下降約5%。Infolink認爲,供給端新增供應水平仍未有明顯下修的話,二季度末硅料庫存水平恐將面臨接近三個月產量的超高警戒線。

供需矛盾導致的低價潮也在向下遊蔓延,晶硅產業鏈四個主要環節無一倖免。在接近終端客戶的組件環節,價格踩踏亦在發生。本週,北京能源集團2024-2025年光伏組件框架協議採購開標,25家企業的投標均價爲0.805元/W,其中9家企業的單瓦投標價低於0.8元,最低0.76元/W。

隨着產業鏈各環節產能加速釋放,光伏製造業2023年第三季度開始進入下行週期。從上市公司業績來看,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光伏行業收入及歸母淨利潤均存在下滑情況。頭部企業中,僅有晶科能源、阿特斯(688472.SH)、天合光能淨利潤爲正,隆基綠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TCL中環(002129.SZ)等一季度均爲虧損狀態。

錢晶認爲,2024年對於供應鏈上的各家企業都是考驗,“行業下行去庫存階段,企業創新競爭力不足或者技術路線的弱點將被放大,從而傷害盈利能力。”

而機構研報認爲,惡劣市場環境下,也會讓產能出清速度加快。隨着三季度庫存調整,以及供給端縮減,供需關係在下半年有望逐步改善。

晶澳科技在本月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從全球光伏市場需求看,今年光伏市場需求較爲旺盛,當前光伏行業面臨產業鏈失衡,在行業調整期,擁有核心技術、銷售渠道、品牌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將更容易渡過難關。

晶澳科技認爲,行業擴張速度在放緩,並且落後產能也在出清,調整過後一定會有良好表現。

組件廠看好下半年市場需求

上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指導下在北京召開了“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會議中釋放出有關行業發展的新信號。據機構解讀,本次座談會給出光伏“供給側改革”預期。

對於產業鏈如何重新獲得平衡,錢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主要還是市場自身的天然調節機制。光伏是生產資料,多發一度電就多一度電收益,所以純粹低價並不是客戶第一考量因素。產業鏈的重新平衡的條件取決於去低效產能的速度。

對於今年光伏新增裝機,業內仍持樂觀態度,預計新增裝機總量將超過去年。楊豹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今年預計全球有650GW的光伏新增裝機,其中最大的新增市場依然是中國,樂觀預計可能260GW到300GW。其中,國內地面電站今年的裝機目標都有較大增長,會是主要增量。

對於組件價格預期,他認爲不會有很大變化,因爲供給方面還是足夠的。不過,目前組件價格基本到底,從一季度行業整體營收和利潤上已經有體現,繼續下降的空間極小,且對於電站投資方而言,組件單價目前即使再有3到5分錢的波動,也不會影響終端電站收益率。

在出口方面,隆基綠能副總裁張海濛在接受財聯社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對海外市場需求謹慎樂觀,由於需求爆發和供應鏈週期等原因,歐洲海外市場此前形成大量庫存,近期又出現了紅海危機事件,對供應商採購造成擾動。

他認爲,隨着供應鏈擾動因素逐步解除,二季度海外市場需求開始重新進入健康增長的軌道。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