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超长期特别国债火热发行 多家保险机构"抢票"进场

Securities Times ·  May 29 09:11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正在发行中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不仅受到个人投资者热捧,“配债主力”保险资金的参与也非常积极。在20年期、30年期超长期国债发行中,不少保险资金已入场。

多家机构配置超长期国债

“对于超长期国债,可能没有任何机构有我们配置的力度这么大。”一家具有外资背景的保险资管公司的固收业务负责人说,“我们有硬性需求,在资产配置的年度规划中,有相当的比例是固定要配债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肯定是我们选择之一。总体上,我们肯定会配,有没有超长期特别国债,我们都会配长债。”

上述保险资管公司的股东为全球保险巨头,长期以来追求资产负债匹配,该公司也一直“顶配”50年期国债,以此来拉长资产端久期。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的通知》,超长期特别国债5月17日首发,到11月中旬发行完毕,共22次。其中,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的发行次数分别为7次、12次和3次。目前,已经发行了两期。

一家大型保险资管机构的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首发时,该机构参与了认购配置,规模超亿元。

另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的投资负责人表示,近期通过资管产品买了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虽然利率不能覆盖负债成本,但能提供很好的安全垫。“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是基于配置需求,防范利率极端下行风险。”该负责人说,就算未来利率上升的概率高于下降的概率,从保险公司风险控制和管理角度考虑,也必须适度配置长期债券。

配足了长债的某外资寿险公司的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低利率且利率下行阶段,保险公司配足长期债券有配置策略和交易策略的综合考虑。如果策略得当,总体收益并不低。同时,超长债属于长久期资产,有助于资产负债久期匹配。

此前,有多位险企投资人士称,在超长期国债一级发行市场的购买机构中,外资保险公司现身较多。外资保险公司大多经历过利率下行周期,对优质超长期资产的价值认知更高,行动上也更坚决。

降低久期缺口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长期国债是降低久期缺口的重要资产。

某大型寿险公司投资管理部的负责人表示,结合国际经验,在低利率趋势下,叠加新会计准则的执行,保险公司在固收投资方面的重点之一是提升久期,特别是对利率敏感性最高的传统账户,针对久期缺口的管理要更加严格。

除了上述因素,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且不消耗偿付能力,这也使得不少保险企业热衷配置国债。根据相关规定,企业从发行者处直接投资购买的国债持有至到期,其从发行者处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全额免征企业所得税。

此外,随着利率中枢下行,在缩小寿险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和优质非标项目供给减少的背景下,长久期国债对险资来说也是个很好的配置机会。

不过,也有多位保险固收投资人士称,会综合考虑收益率因素。一家大型保险资管的相关高管称,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超长期”有一定吸引力,目前看发行还可以,会有一定配置,同时也会综合收益率来考虑,“主要是目前地方债的收益率更高一些”。

以30年期债券来说,据证券时报记者查询,5月27日,2024年深圳市政府专项债券(七至十三期)发行结果公布,其中,1.7亿元的30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2.62%。而2024年山东专项债券发行结果显示,79.39亿元的30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2.66%。这两地政府专项债券的利率,较已发行的同期限的30年期特别国债利率(2.57%)高出5~9个BP。

上述外资保险资管的固收负责人称,长期来看,伴随经济转型,未来利率下行还是大趋势。随着超长债和专项债供给增加,短期供求关系有一定变化,利率出现一定波动,但这更多是阶段性表现,不改变利率整体走低的长期趋势。因此,长期债是有配置价值的,具体配置时点上,各家机构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债券配置达到历史高点

险资热衷配置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债券配置升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保险资金配置债券的热情持续升温。2022年,险资债券配置首次突破10万亿元。截至2023年12月末,险资投资债券余额为12.57万亿元,居各投资品种之首,占比达到45.41%,投资余额和占比均为2013年以来新高。

债券投资余额大幅增加,既有收益积累原因,更有险资主动作为的因素。由于利率下行带动资产收益率下行,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压力增加,收益稳定的长久期资产相当受青睐。长久期国债因有利息收入免税政策加持,具有重要配置价值。

以中国太保为例,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债券投资占投资资产的51.7%,较年初上升8.7个百分点;其中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占投资资产的35.9%。固定收益类资产久期为9.4年,较年初增加1.1年。

中国平安也不例外,截至2023年12月末,中国平安债券投资占投资资产比例达58.1%,较上年末增加3.5个百分点。

近日,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称,中国太保自2018年开始实施的“哑铃型”资产配置策略,有效缓解了利率中枢下行风险和期限匹配风险。一方面,加强对长久期政府债的配置力度,拉长资产久期、降低再投资风险,持续缩小久期缺口;另一方面,通过适度提升公开市场权益、私募股权、不动产等资产的配置比例,提升投资组合穿越经济周期波动并获取长期风险回报的潜力。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