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9块9”卷哭瑞幸

“9塊9”卷哭瑞幸

鈦媒體 ·  05/28 10:10

文 | 定焦,作者 | 金璵璠,編輯 | 魏佳

中國咖啡江湖的故事,又要被改寫。

過去兩年,瑞幸連打了三場漂亮仗:第一場,連續八個季度盈利,靠着業績和營銷活動平息了此前的財務造假醜聞;第二場,從門店規模、營收口徑上超過星巴克,登上中國咖啡一哥的“鐵王座”;第三場,在競爭對手庫迪挑起9.9元價格戰後應戰,藉此加速佔領咖啡市場。

進入2024年,“一哥”位置還沒坐熱,瑞幸就遭遇了業績“滑鐵盧”。

最大的變化是由盈轉虧。

今年Q1,瑞幸經營虧損0.7億元,和之前幾個季度相差甚遠,淨利潤從10億跌到虧損0.1億元。瑞幸經營利潤之前扭虧爲盈的時間點是2022年Q1,有投資者開始擔心,業績一朝回到兩年前,是不是因爲價格戰帶來的影響不可逆?

其次是門店的擴張沒能帶來營收的同步增長。

今年前三個月,瑞幸平均一天開將近三十家店,現在開到了18590家,門店數相比一年前翻了一倍,但公司營收和去年同期一樣,還是63億元。有加盟商開始質疑,瑞幸是不是門店密度過大,或是遇到了增長天花板。

更糟糕的是,瑞幸靠燒錢補貼換來的用戶池開始縮水,月平均交易客戶數從去年四季度的6244萬降到5991萬。

現在還有大批消費者在網絡上發聲:9.9元活動又縮水了,瑞幸是不是玩不起?

從三方的疑問入手,本文試圖搞明白一個問題:把咖啡行業帶進9.9元時代的瑞幸,是打贏了還是堅持不下去了?這場價格戰,到尾聲了嗎?“9塊9”打了一年,瑞幸重回虧損

到今年4月,中國咖啡市場的9.9元價格戰正好打了一整年,被認爲是贏家之一的瑞幸,卻在4月底交出了一份兩年來最差的業績。

2024年Q1,瑞幸營收增速下滑,利潤由盈轉虧,就連門店、用戶的關鍵指標也在下滑。

先看利潤,無論哪個口徑都是虧的。

除了經營虧損爲0.7億元,在更能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非美國會計準則(Non-GAAP)下,淨虧損0.1億元,調整後淨虧損率2%,與去年Q1的6.2億元淨利潤、14%淨利潤率形成鮮明對比。

業績電話會上,瑞幸咖啡董事長兼CEO郭瑾一稱,虧損一方面是受淡季影響,另一方面,公司爲了提高市場佔有率高速開店。

多位長期關注瑞幸的行業人士都表示,價格戰和門店擴張是主因。

一方面,9.9元價格戰直接拉低了產品平均售價;咖啡行業投資人曲樂透露,瑞幸客單價從15元-16元降到了13元左右,單杯毛利率從70%下滑到55%左右。

另一方面,門店擴張太快,導致運營開支翻倍。

今年前三個月,瑞幸新開2342家店(包括國內2340家、新加坡2家),門店總數達到18590家(其中自營店12199家、加盟店6391家),是去年同期的兩倍。高速開店讓運營費用從去年同期的38億元飆升到今年Q1的63億元。

門店規模翻倍,理想情況下,銷量和用戶應該線性增長,可瑞幸的門店銷售和用戶轉化率不增反降。

佔比三分之二的自營門店,是瑞幸的基本盤,今年Q1,其自營門店的同店銷售額增長率成負20%,去年同期爲30%。這是瑞幸這一指標近幾年來第一次爲負,側面說明瑞幸門店接近飽和。

銷售少了,瑞幸門店收益大縮水,再加上支出大漲,難怪瑞幸重回虧損。

就連瑞幸的用戶池也開始縮水。今年Q1,其月平均交易客戶5991萬,環比下滑4%。曲樂對「定焦」分析,有春節期間咖啡消費減少的原因,也有庫迪等對手持續打價格戰,搶了部分用戶的因素。

說到底,價格戰和高速擴張讓瑞幸開始虧損,但搖擺的價格戰,又沒讓它留住這些因補貼而來的用戶。復盤瑞幸價格戰:去年狂賺,今年虧慘

瑞幸去年4月份開始打9.9元價格戰,燒錢補貼,當季(2023年Q2)收穫了上市以來最好業績,公司更賺錢了。到今年Q1,瑞幸補貼縮水,反而開始虧了。

這是爲什麼?要解釋這個反差,我們有必要先梳理出瑞幸參與這輪價格戰的幾個階段。

2023年2月,庫迪打響9.9元第一槍,4月,瑞幸局部跟進,周邊有庫迪的瑞幸門店,主動向消費者投放9.9元優惠券。

進入6月,瑞幸全面反擊,上線“萬店同慶”活動,把9.9元優惠券推廣到全國門店,消費者每週可用一次。

第一階段的價格戰,瑞幸逐步從局部測試到全面應戰,整體策略偏防守。2023年Q2,瑞幸創下了歷史最好成績:

62億元的營收首次超過星巴克中國,成爲中國市佔率第一的連鎖咖啡品牌;瑞幸更加賺錢,做到了10億淨利潤;月平均交易客戶數同比翻倍,增速創下歷史新高。

瑞幸意識到,價格戰對搶用戶、搶市場有“奇效”。於是,郭謹一在去年8月的業績溝通會上承諾,“9.9元喝一杯”活動將常態化進行下去,至少持續兩年。

進入8月冷飲旺季,瑞幸發起了更激進的價格戰——加大在抖音等渠道投放9.9元優惠券的力度,且不再有一週一次的限制。

庫迪一直非常重視抖音渠道的投放,瑞幸把價格戰燒到抖音,轉化了不少庫迪用戶,並很快把抖音做成自己的關鍵渠道之一。

瑞幸第二階段激進的價格戰持續到了年底,反映到2023年Q3、Q4的業績上,除營收高歌猛進、月平均交易客戶數漲到6244萬外,價格戰的“副作用”開始暴露:

自營門店的同店銷售額增長率降到14%,很明顯,門店增多開始稀釋單店銷售額,同時,大範圍的價格補貼拉低了產品單價;

整體毛利率Q3開始下降,Q4降到26%;營業利潤率跌到3%;調整後淨利潤率降到5%,Q4營收超過70億,可賺到手的利潤還不到4億。被“拖垮”的,不止瑞幸

業績慘遭“滑鐵盧”,瑞幸想喘口氣,9塊9補貼就必須縮水了。

今年2月,瑞幸的9.9元優惠券從全場飲品可用,改爲只有8款指定飲品適用,現在活動雖然時有變化,但通常是僅支持5到6款飲品適用,且一週只能用一次,部門門店甚至無法使用。

除了自己的渠道,瑞幸爲了拉新,在美團、抖音也有9.9元團購活動,但都是僅限新客使用,整體力度不如之前。

可以說,瑞幸已經局部退出9.9元價格戰。

小程序

但庫迪還在反攻,價格補貼還在繼續,且力度比瑞幸更大。

今年2月,庫迪再次啓動“全場9.9不限量”活動,活動爲期三個月。近日,庫迪又宣佈,現行門店補貼政策將延長至2026年底,不同門店將獲得不同金額的補貼。庫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穎波表示,公司做好了“全場9.9元促銷”三年的準備。瑞幸爲什麼選擇局部退出?

咖啡行業資深從業者李喬對「定焦」表示,今年和去年上半年不一樣,現在瑞幸管理層的判斷是,庫迪已經構不成威脅。

庫迪沒有公開的財務數據,去年末至今,接連傳出閉店、遭遇供應鏈和現金流危機等傳聞,但都未經證實。今年2月,庫迪稱門店總數達到7000家。

庫迪方面對媒體表示,今年一季度門店整體表現良好,4月當月現金流爲正的門店超95%。

但據李喬透露,庫迪將有一輪較大規模的關店,原因是,過去一年沒能靠9塊9價格戰進入正向循環,而且,依賴加盟商燒錢補貼的模式難以持續。

反觀瑞幸,“因爲有六到七成的門店是自營的,即便是門店大幅虧損,穩定性也比較強”,瑞幸咖啡加盟商周曉稱,但“弊端”是門店虧損會直接反映在公司財務報表上。

在李喬看來,瑞幸補貼之所以縮水,固然有盈利壓力,也可以理解成一個信號:瑞幸管理層認爲,瑞幸在這輪價格戰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不止庫迪,其他玩家也很難掀起更大力度的價格戰。

去年上半年,9塊9價格戰還只是瑞幸和庫迪之間的對壘,下半年至今,已經燒到了中國整個咖啡市場。而從業績表現來看,被迫捲入價格戰的星巴克、Tims天好咖啡(以下簡稱Tims)日子都不太好過。

今年初,此前聲稱“不參與價格戰”的星巴克,推出“39.9兩杯”、“69.9元三杯”的促銷活動,還在抖音、大衆點評等生活服務類平台有19.9元一杯的優惠。也就是說,星巴克變相降價到了20元左右一杯。

對應在業績上,星巴克賺錢變慢了,拖後腿的是中國市場。

星巴克2024財年Q2(自然年Q1)業績顯示,營收微降2%至85.6億美元,淨利潤下滑15%至7.7億美元;中國市場門店數增至7093家,但營收下降8%,是四年以來首次下滑;

此外,門店銷售額同比下降11%,同店交易量下跌4%,平均客單價下跌8%。民生證券研報顯示,2023年Q1-2024QI,星巴克中國可比店訂單量僅恢復至2019年70%-80%的水平。

去年9月份以後跟進9塊9價格戰的Tims,也越虧越多。據其業績,Tims天好中國2023年Q4淨虧損3.11億元,平均到912家門店(截至2023年底),相當於一家店虧了34萬元。瑞幸贏了嗎?下季度很關鍵

競爭對手都沒嚐到甜頭,瑞幸如今選擇局部退出價格戰,但它還需要回答市場的質疑。

在曲樂看來,瑞幸之前給外界的印象是,商業模式被驗證了,它憑藉規模效應換來了穩定的盈利能力,但去年Q4,一些虧損的加盟商萌生了轉讓門店的想法,也讓投資者開始質疑瑞幸的商業模式。

投資人關注的是:價格戰一直在打,爲什麼瑞幸的利潤前高後低?到底是價格戰策略出了問題,還是門店擴張、季節變化因素,導致盈利大幅惡化?

加盟商想知道:一旦停止補貼,消費者會不會拋棄瑞幸?瑞幸現在的門店數相比一年前翻了一倍,會不會分流單店生意?

這些問題可能要等到瑞幸二季度業績出來才有答案。因爲今年Q1,季節、價格補貼這些影響因素還存在,而Q2是瑞幸高速開店後的第一個旺季,因此是觀察“補貼減少、門店擴張,對消費頻次和門店表現的影響”的一個窗口期。

咖啡價格戰打到今天,還沒有品牌成爲絕對贏家。但放眼咖啡行業,價格戰讓更多用戶開始喝咖啡,算是加速咖啡行業競爭的最大變量:頭部效應愈加明顯,大批沒能力應對價格戰,或沒有競爭力的中小咖啡店和區域玩家,加速被淘汰。

在咖啡品牌創業者楊廉看來,雖然參與價格戰的玩家,利潤短期被侵蝕,但也再次驗證了,價格戰依然是搶市場的核心競爭手段之一。

主要咖啡品牌2023年的狀態可以總結爲:價格戰的主力瑞幸和庫迪高速擴張;加大促銷的星巴克和Tims開店穩中有升,但銷售受衝擊;蜜雪冰城旗下的平價咖啡幸運咖低價優勢被削弱,開店放緩;平價精品咖啡Manner不降價,門店剛破千家。

不止一位受訪者判斷,本輪咖啡價格戰即將接近尾聲,短時間內不會再有這麼慘烈的競爭強度,活下來的咖啡品牌可以暫時鬆口氣,集中資源跑馬圈地。

“現在恰恰是一些有競爭力的咖啡品牌擴張的時間窗口。”周曉告訴「定焦」,因爲疫情、以及線下餐飲類品牌開放加盟的原因,大量門店自2023年上半年開始簽約,到2024年上半年正好滿一年,到了考慮是否續租的時候。

咖啡行業只能拼低價了?從業者或許不用太悲觀。低價內卷固然是供給過剩的必然趨勢之一,但現制咖啡賽道足夠大,“現階段,有差異化定位和用戶粘性的品牌依然能活得不錯”,楊廉分析。

任何一家成功的公司都是時代的產物,就像平價咖啡時代長出了一家瑞幸咖啡。中國咖啡行業還在高速增長的機遇期,市場終局遠沒有來。昨天瑞幸取代了統治中國市場的星巴克,誰知道,明天顛覆市場、改寫規則的會是一個怎樣的物種呢?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喬、曲樂、周曉、楊廉爲化名。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