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药行业下个二十年:药企布局银发经济与OTC市场|中药新周期

中藥行業下個二十年:藥企佈局銀髮經濟與OTC市場|中藥新週期

財聯社 ·  05/26 14:53

①人口週期對於中藥行業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宏觀環境的變化也影響行業政策調整,醫藥行業政策變化使得院外市場吸引力加速釋放。 ②機構投資者認爲,中藥企業在OTC方面更有優勢,特別是人口老齡化後人們對於中藥養生和心腦血管慢病的需求是在提高的。

財聯社5月26日訊(記者 張良德)當前中藥行業出現兩個明顯趨勢——OTC市場會議參會企業和人數明顯增加;資金和企業對老年病市場產品關注度明顯提升。

從醫藥行業會議情況來看,以OTC市場爲主的西鼎會和烏鎮健康大會今年參會企業和人數均創下新高,兩大會議分別圍繞“產業加速轉型,決勝品類升維”“韌性·馭變”爲會議演講主題,行業風向轉變氣息明顯。

烏鎮健康大會主辦方北京搜藥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財聯社記者:“中藥產品在OTC市場佔比更高,所以你看到的參會企業可能多數是中藥行業的公司。”

而資金也開始敏銳地感覺到行業風向的變化,財聯社記者明顯感受到近兩年出席中藥行業上市公司股東大會的個人投資者和投資機構越來越多。著名私募投資大佬林園也頻頻出現在廣譽遠(600771.SH)、達仁堂(600329.SH)、太極集團(600129.SH)等公司的股東會上。

格林施通基金公司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我們長期關注中藥行業,現在主要看OTC市場的機會,中藥企業在這方面更有優勢,特別是人口老齡化後人們對於中藥養生和心腦血管慢病的需求是在提高的。”

人口週期與銀髮經濟

業內部分人士認爲中藥行業是個弱週期行業,這主要是指相對較短的時間內,中藥行業沒有明顯的週期波動,但是從長週期角度來看,中藥行業受到人口週期和醫藥行業政策週期的影響較大。

根據育媧人口、任澤平、梁建章等人發佈的《中國人口形勢報告2024》,我國老齡化加劇,正從人口紅利期轉入人口負擔期,銀髮經濟迎來大發展階段。

圖片來源:《中國人口形勢報告2024》

報告顯示,自2021年起,中國已踏入深度老齡化的門檻,到了2023年,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攀升至15.4%。大約在2030年前後,中國將跨入超級老齡化社會行列,屆時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20%;並預測2084年後老年人或將佔據中國總人口的半壁江山。

面對未來二三十年內老齡化加速的趨勢,醫藥、養老、醫療等產業被視作將顯著受益的關鍵領域,它們的發展潛力和市場需求預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擴張機遇。

有上市公司高管告訴財聯社記者:“在銀髮經濟這條賽道上,即便只依靠市場自然增長,每年的市場增量也有5%-10%。”

林園去年12月也曾在與媒體的直播連線中表示,“現在我們的投資方向是老齡化。”“未來20至30年,我們只看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三種疾病相關的投資機會。”

從部分慢病代表性藥品的院內銷售數據來看,相關藥品市場呈快速增長態勢。

部分慢病類中成藥處方藥近五年院內市場銷售量(數據來源:中康CMH-開思系統-等級醫院數據庫)

“春江水暖鴨先知”,行業趨勢的變化已被企業觀察到,多數中藥行業上市公司將老年病、慢病管理相關領域視爲公司未來發展重要機遇。有上市公司董秘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未來在外延式發展方面會主要關注心腦血管類產品和企業。

也有上市公司以此對公司發展戰略進行了調整。昆藥集團(600422.SH)2023年被華潤三九收購後,完成了戰略重塑,明確未來將深耕慢病健康領域,並推出“777”“1381”品牌,公司公開喊出了“打造銀髮經濟健康第一股、慢病管理領導者、精品國藥領先者”的戰略目標。

除前述的心腦血管與三高類藥品外,隨着年齡的增長,人們補益類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中康科技中藥大數據中心首席分析師賈海彬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隨着人口老齡化和個體保健需求增長,在線上,中式滋補“補氣、補血、氣血雙補”保健品熱銷;在線下,心腦血管、腫瘤、止咳祛痰、肌肉-骨骼、感冒清熱是Top5品類;其中止咳祛痰、感冒清熱、滋補保健、神經系統/補益安神助眠、皮膚、糖尿病等常見病慢病中成藥增長明顯。到2030年,預計整體中藥板塊營收增長率在8.24%以上。”

市場的變化也與行業專家的分析吻合。以東阿阿膠(000423.SZ)旗下複方阿膠漿爲例,2022及2023年銷售額分別超過9億元和15億元,今年一季度保持快速增長,公司計劃該產品全年營收目標超過25億元,增長超過10億元。

幾大中藥補益類代表產品銷量增長也十分明顯,根據中康CMH-開思系統-零售市場數據庫數據顯示,黃芪精、金匱腎氣、生脈飲等補益類藥品近五年增長迅速,其中黃芪精近五年在OTC市場銷量實現翻倍。

部分補益類中成藥近五年OTC市場銷售量(數據來源:中康CMH-開思系統-零售市場數據庫)

賈海彬表示:“基於前述對行業的分析,國內中藥生產企業紛紛加大中藥滋補保健產品、醫療器械或慢病長期用藥研發投入,主要是基於優勢品牌打造產業鏈一體化,源頭佈局資源或基地,企業做好研發與生產,終端形成康養產品線與治療線全生態閉環。”

從院內到零售市場

受醫保控費、合理用藥及集採常態化等政策影響,處方藥在院內市場頻頻承壓,院內市場支付“天花板”逐漸見頂,讓院外市場的吸引力加速釋放。

對於醫保控費的影響力,醫藥行業已有深切感知。有中藥類上市公司高管告訴財聯社記者,2017年的醫保目錄調整中,中藥注射劑成爲醫保控費重點監控對象,此後中藥注射液院內市場銷售額從2016年的880.58億元降至2022年的406.14億元,市場規模縮減了50%以上,以中藥注射液爲主要產品的上市藥企業績均出現明顯下滑,行業出現一輪洗牌。

本系列另一篇報道(中藥材週期異變?毛利下行,藥企面臨提價抉擇 |中藥新週期)提到,部分中藥企業由於成本變化導致的毛利率下降,但除成本變化之外,售價的變化也是導致企業毛利率水平變化的重要原因。

以萬邦德(002082.SZ)爲例,公司銷售毛利率連續兩年下降,2022年Q1、2023年Q1、2024年Q1的毛利率分別爲49.75%、43.32% 、36.17%,公司人士表示:“主要是主力品種銀杏葉滴丸集採的影響。”

銀杏葉滴丸作爲該公司獨家品種,在2021年湖北省牽頭的《中成藥省際聯盟集中帶量採購》中降價54%入選,產品價格從原來的24.46元一盒降至11.2元一盒,價格腰斬。受此影響,公司業績出現大幅下滑,有投資者在互動平台對此提問,公司回覆稱主要產品銀杏葉滴丸等參與區域聯盟集採,全面實施後多省區跟進,中選集採後產品價格較大幅度地下調,由於各地實施進度不一,帶量採購的增量,未能完全消除價格下調帶來的影響。

除此之外,有業內人士認爲部分專利保護期滿的中藥獨家品種或也將逐步實施醫保降價。步長製藥(603858.SH)本月公告稱根據國家醫保局相關文件精神,旗下產品腦心通膠囊各規格的掛網價格進行了下調,其三種規格腦心通降價幅度分別爲9.09%、9.3%和19.4%。

據國家醫保局公衆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施子海表示,要深入研究、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對藥品全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採取針對性的價格政策措施。

在上述的政策背景下,部分醫藥上市公司業績變化的不確定性增加。受此影響,證券市場上,資金也愈加偏愛在OTC領域優勢明顯的企業。華潤三九(000999.SZ)、東阿阿膠、昆藥集團、濟川藥業(600566.SH)、羚銳製藥(600285.SH)、葵花葯業(002737.SZ)等在OTC市場銷售規模佔比較高,競爭力較強的企業股價走勢明顯強於行業整體水平。

在不同上市藥企的股東會參會人數對比上也有較明顯表現,有近期相繼參加過雲南白藥(000538.SZ)、達仁堂(600329.SH)、以嶺藥業(002603.SZ)年度股東會的投資者告訴財聯社記者,達仁堂和雲南白藥的股東會參會機構和投資者要明顯更多。

而在上述政策影響下,近兩年部分處方藥院內市場承壓,處方藥轉爲非處方藥逐漸增多,對於藥品生產公司來說,“雙跨”品種擴大了銷售渠道,帶來產品銷售量增加,且院外零售價格通常較高,能給企業帶來更豐厚的利潤。

圖片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今年至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了7則共15個處方藥轉非處方藥的公告,較過去兩年明顯加快(2022年有9個,2023年有18個)。且今年中成藥佔比明顯提高,其中包括衆生藥業(002317.SZ)旗下的衆生片、上海醫藥(601607.SH)子公司旗下的強腎片、佐力藥業(300181.SZ)的獨家產品靈蓮花顆粒、華潤三九和惠康藥業(603139.SH)的胃舒寧片等。根據米內網對2021年處方藥轉爲非處方藥的銷量變化數據分析,整體上處方藥轉爲非處方藥後的產品銷售額增速明顯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應當將非處方藥和院外零售市場區別對待,在提高院外零售市場銷售能力的同時,財聯社記者發現藥企對於藥品循證院內學術性推廣和處方藥院外銷售的重視程度也在大幅提升。

上市公司的業績顯示,太極藥業、達仁堂等公司去年研發投入明顯加大,上述企業均將循證醫學作爲研發方面的投入重點。

有藥企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過去在OTC產品佈局較大,不過由於院外連鎖藥店零售市場中處方藥佔比較高,因此公司後期計劃對公司發展戰略在一定程度上向處方藥傾斜。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