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铜价高位回落,行情就此结束?顶级交易员:继续看涨

銅價高位回落,行情就此結束?頂級交易員:繼續看漲

證券時報 ·  05/26 16:55

國際銅價在創出歷史新高後大幅震盪,引發市場關注。

5月24日,LME期銅主力合約收盤報10334美元/噸,自21日創下的歷史新高11104.5美元/噸回落了770元美元/噸;滬銅主力合約也從8.9萬元/噸高點回落。

銅價飆升背後,一方面是市場認爲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對銅的“巨量需求”;另一方面則來自於投機資金的大舉湧入,押注銅價將飆升至1.5萬美元/噸。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知名大宗商品交易員、對沖基金經理安杜蘭認爲,銅價仍有巨大上漲空間,未來幾年或翻兩番,達到4萬美元。

兩大因素衝擊,銅價高位回調

近期,大宗商品市場最亮的明星,除了黃金白銀外,“銅博士”自然當仁不讓。作爲現代工業的重要原材料,銅廣泛應用於電力、家電、建築、新能源汽車等行業,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自今年2月以來,銅價開啓一輪上漲風暴,LME期銅和滬銅分別從8100美元、6.7萬元附近,一路飆升。5月21日,LME期銅觸及11104.5美元/噸,滬銅主力合約觸及88940元/噸,雙雙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不過,在銅價創出歷史新高後,本週的後幾個交易日開始高位回調。截至5月24日收盤,LME期銅主力合約收盤報10334美元/噸,回落了770元美元/噸;滬銅則從8.9萬元/噸高點回落了5450元/噸。

有分析師指出,銅價從高位回落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現貨需求不振,面對高銅價下游採購意願低迷;二是聯儲局降息預期降溫,打擊了投資者情緒。

據Mysteel消息,面對高銅價,當前多數下游買家選擇觀望,等待較低價格時補貨。國內終端消費復甦緩慢且去庫存過程遲滯。下游加工企業畏高情緒仍存,且部分加工企業選擇停爐未有生產。因此整體下游入市採購意願表現較爲低迷,需求難有明顯改善,基本日內接貨以滿足剛需生產爲主。

盛寶銀行(Saxo Bank)駐哥本哈根的大宗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表示:“中長期來看,漲勢可能會繼續,但短期內我們必須尊重基本面。我們必須承認,最近的漲勢是由金融投資者推動的,而不是由現貨交易商推動的。隨着利率開始下降,我們一直期待補庫存需求對金屬市場的支撐,但聯儲局年內僅降息一次的預期抑制了部分投資興趣。”

頂級交易員看漲銅價至4萬美元

銅價飆升背後,一方面是市場認爲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對銅的“巨量需求”,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另一方面則來自於投機資金的大舉湧入。

國際能源論壇(IEF)的一份報告稱,一輛電動汽車目前需要約60公斤的銅,是一輛傳統內燃機汽車所需銅數量的兩倍多。未來30年,這個世界將不得不比2018年之前的歷史均值水平多開採115%的銅。爲了滿足全球電動汽車供電需求,需要投入生產的新銅礦將比歷史均值增加55%。

花旗集團發佈最新研究報告表示,目前美國COMEX與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銅期貨市場已吸引250億美元投機性多頭資金,多數投機資本正押注未來全球銅價將觸及1.5萬美元/噸。

全球知名大宗商品交易員、對沖基金經理安杜蘭則更爲樂觀。安杜蘭認爲,由於供應難以跟上需求激增,銅價仍有巨大上漲空間,在未來幾年內或將翻兩番,達每噸4萬美元。

安杜蘭稱,由於包括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電場在內的全球電氣化趨勢,以及軍事用途和數據中心等領域的需求,我們正朝着銅需求翻倍增長的方向邁進。

據了解,安杜蘭對銅市場的信心幫助其管理的13億美元“大宗商品自主增強基金”從去年55%的虧損中反彈。該基金今年已上漲83%,收益來源於廣泛的大宗商品種類。安杜蘭還看好包括鋁在內的其他大宗商品,並認爲基於與銅類似的原因,鋁價也將持續上漲。

不過,麥格理分析師稱,全球銅需求增長正被中國需求增長放緩所抵消,鑑於當前基本面指標,銅價走勢似乎有些過頭,大幅回調的風險非常高,甚至已開始有所回調。

中信建投期貨也表示,從定價邏輯上看,銅依然是實物交割的期貨品種,其金屬屬性並不容小覷,當前產業需求走弱,持續高漲的價格限制賣盤角色的多元化,高價成交難度趨增。參考美銅創新高後局部獲利了結的交易表現,滬、倫銅在刷新歷史高位後同樣面臨着多頭分散式止盈回落的壓力。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