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兴业证券: 海外家电市场增量空间充足 国内家电企业海外自主品牌持续成长

興業證券: 海外家電市場增量空間充足 國內家電企業海外自主品牌持續成長

智通財經 ·  05/24 17:09

當前全球主要家電品類合計規模超 6000 億美元,海外整體增速快於國內,行業空間廣闊。              

智通財經APP獲悉,興業證券發佈研報認爲,長期來看,海外家電市場具有充足增量空間,領先的產品力及全球化產能佈局下,國內家電企業海外自主品牌持續成長,收入及利潤空間廣闊。短期來看,2023年海外需求回暖+補庫增加+通脹改善預期,家電企業海外業務表現亮眼。展望 2024年,繼續看好α屬性突出的家電自主品牌出海投資機會。

海外空間:海外家電市場空間廣闊,中資品牌競爭優勢鞏固。當前全球主要家電品類合計規模超 6000 億美元,海外整體增速快於國內,行業空間廣闊。分品類來看,海外冰洗、廚電品類持續增長,家用空調受地區環境差異影響,滲透率仍有空間。掃地機等新品類快速成長。分地區來看,歐美地區市場成熟,換新需求拉動價格上漲,短期以本土品牌爲主,中系廠商通過品牌收購及自主出海實現逐步滲透;南亞及東南亞市場增長潛力充足,家電滲透率加速提升,大家電率先普及,中系品牌相對強勢。短期,美國地產復甦疊加海外渠道去庫,中國家電出口趨勢向好;中長期,中國家電企業憑藉製造與供應鏈優勢及持續提升的品牌力,全球份額提升大有可爲。

中國出海:1)出海規模:中國家電出口規模近千億美元,考慮部分公司海外產能佈局,實際出海規模預計更高。2023 年 3 月起,海外補庫需求、人民幣貶值趨勢、海運價格回落及 2022 年低基數下,中國家電出口規模同比增速逐季提升。2)出海模式:家電出海模式主要有 OEM/ODM、OBM、本土品牌收購,80 年代至今中國家電企業經歷了產品代工→產業鏈整合→品牌出海三個階段,出海模式逐步由代工業務轉型爲品牌運營,在產業鏈中由低利潤的製造環節延伸至全價值鏈經營。3)決策因素:對家電公司而言,當下時點品牌出海是否爲“最優方案”取決於海外市場空間以及現階段公司的資金和供應鏈佈局,而是否需要本土品牌協同則取決於當地市場準入門檻。從產能、技術、品牌、渠道等層面衡量,中國家電企業普遍具備品牌出海條件,當前白電、黑電、掃地機、電動兩輪車等行業自主品牌出海較多。4)盈利能力:根據微笑曲線理論,產業鏈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即設計和銷售環節,處於中間環節的生產製造環節附加值最低。因此,終局盈利能力來看,自主品牌>ODM>OEM。

核心板塊:1)白電:家電出海先鋒,國內供應鏈優勢顯著,龍頭品牌出海全球整合,細分企業拓展代工市場。海爾智家堅持品牌出海,集中併購海外龍頭品牌,全球佈局進入收穫期;美的集團、海信家電海外亦逐步由代工向 OBM 業務轉型。長虹美菱、奧馬電器等專注細分品類代工,拓展全球市場,2023 年訂單回補海外增速亮眼。2)黑電:平價高質搶佔市場,自主品牌加速出貨。當前黑電全球產業鏈重心逐步轉移至中國,海信視像、TCL 等國內黑電企業向上遊芯片、雲服務業務延伸,同時加強海外產能、營銷及渠道佈局,中資黑電全球品牌力領先,份額加速趕超韓系。3)小家電:廚小電國內成本優勢顯著,頭部客戶資源穩定,代工基本盤穩固。掃地機等新品類依靠產品差異化後來者居上,持續搶佔歐美本土品牌份額。

風險提示: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海外需求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