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野村辜朝明:几周前,鲍威尔还被捧成“当代格林斯潘”,如今美联储意识到紧缩还不够

野村辜朝明:幾周前,鮑威爾還被捧成“當代格林斯潘”,如今聯儲局意識到緊縮還不夠

華爾街見聞 ·  05/24 20:41

來源:華爾街見聞

辜朝明指出,QE時代遺留的結構性問題,正在削弱聯儲局緊縮政策的效果——儘管連續大幅加息,金融環境仍較爲寬鬆。在服務業通脹高企和大量流動性的情況下,聯儲局還需要更長時間的高利率,才能達到與之前政策同樣的效果。

隔夜公佈的美國5月製造業PMI數據意外創兩年新高,通脹韌性超出市場預估,經濟“不着陸”的概率上升,疊加稍早前公佈的聯儲局5月份會議紀要顯示,決策者們一致希望在更長時間內維持較高利率,徹底拉崩了市場好不容易重建的降息預期。

降息預期反反覆覆之際,野村資本市場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本週撰文指出,量化寬鬆時代遺留的結構性問題,正在削弱聯儲局緊縮政策的效果,導致聯儲局在對抗通脹的道路上舉步維艱。

報告稱,就在幾周前,金融市場還對美國經濟實現“軟着陸”充滿期待,甚至將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譽爲“當代格林斯潘”,當時的數據暗示,鮑威爾成功實現了在不提高失業率或引發衰退的情況下,將通脹率降至目標水平。

然而,隨着近期一系列經濟數據好於預期,所謂的“金髮姑娘經濟”成爲黃粱一夢,“不着陸”預期不斷升溫,市場開始擔心聯儲局不得不維持更長時間的高利率。

辜朝明指出,在服務業通脹高企和大量流動性的情況下,聯儲局還需要更長時間的高利率,才能達到與之前政策同樣的效果。

緊縮力度可能還不夠

根據辜朝明的分析,聯儲局似乎已經意識到當前的緊縮力度可能還不夠。

鮑威爾在最近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承認,除了金融緊縮之外,供應鏈問題的自然緩解也是通脹率下降的一個關鍵因素。這暗示聯儲局認識到,通脹的降溫可能並非完全歸功於緊縮政策。

聯儲局官員們原本暗示今年可能降息三次,但現在開始討論維持高利率的可能性,這反映出他們對通脹的擔憂加劇,意識到緊縮力度可能不足。

週三公佈的FOMC會議紀要顯示,因一季度通脹數據不佳,聯儲官員預計需要觀望更長時間,才會對通脹降至目標更有信心,暗示他們不急於降息、高利率會保持更久。多名官員還對錶達了一旦通脹重燃就進一步加息的意願。

此外,強勁的經濟數據表明,高利率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有效抑制經濟活動,這讓聯儲局感到金融緊縮的效果可能不及預期。

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已經失效?通脹下行或歸功於供應鏈緩解

辜朝明指出,當前困擾聯儲局的一個主要問題是,一旦實施量化寬鬆,之後收緊金融環境將變得非常困難。

過去聯儲局通過調節政策利率和銀行準備金供給,就可以有效調控經濟。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後實施的量化寬鬆政策導致銀行持有大量超額準備金,這導致傳統工具失效——儘管連續大幅加息,金融環境仍然較爲寬鬆。

換言之,當前5.25%-5.5%的政策利率目標區間,對金融環境的限制性影響不及往昔。

芝加哥聯儲編制的全國金融狀況指數(NFCI)印證了這一點。該指數目前處於-0.53的寬鬆區間,且自聯儲局兩年前開始加息以來幾乎沒有上升。

辜朝明認爲,美國商品通脹率的下降,可能更多源自疫情初期供應鏈問題的緩解,而非聯儲局貨幣政策。

如果聯儲局的緊縮政策有效,金融狀況指數應該大幅上升,在抑制需求和提高失業率的過程中最終減輕通脹壓力。

然而,儘管金融狀況指數仍然處於寬鬆狀態,股票價格、消費和就業仍然強勁,通脹率卻有所下降。這表明,通脹下降的原因不是聯儲局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而是供應鏈問題的自然緩解。

隨着供應鏈問題的解決,通脹開始緩和,但現在供應鏈基本恢復正常,通脹已經停止下降。

辜朝明指出,目前通脹的主要來源是服務業,這一領域對貨幣政策的反應較爲遲鈍。此外,在大量超額準備金的情況下,銀行間的競爭導致銀行利差正在收窄,所有這些都意味着,聯儲局還需要更長時間的高利率,才能達到與之前緊縮政策同樣的效果。

QE在金融市場埋下了雷

辜朝明還認爲,量化寬鬆帶來的房地產問題,限制了聯儲局加息的效果。

在量化寬鬆時期以低利率獲得抵押貸款的購房者,在當前高利率下無法負擔更高成本,從而導致房屋交易和新房供給減少,住房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降低了購房者對央行貨幣政策的敏感度。

反映在CPI數據上,4月份住房成本環比漲幅連續第三個月保持在0.4%,同比漲幅堅挺在5.5%的高位。

此外,一些金融機構可能因持有量化寬鬆時期發放的住房抵押貸款(或這些抵押貸款的證券化產品),因聯儲局大幅加息面臨巨大的損失,比如去年年初倒閉的硅谷銀行(SVB),或在金融系統裏引發更嚴重的問題,這可能會限制聯儲局進一步加息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聯儲局在5月FOMC會議上決定放緩量化緊縮的步伐,辜朝明認爲,這表明他們可能擔心一些金融機構的潛在流動性問題,但這與儘快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的目標相悖,聯儲局面臨兩難境地。

但如果美國某些金融機構確實存在流動性風險,那麼放緩QT的決定是有道理的。

編輯/tolk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