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天风证券:国内核能综合利用大踏步向前 建议关注核电运营商等标的

天風證券:國內核能綜合利用大踏步向前 建議關注核電運營商等標的

智通財經 ·  05/24 11:37

我國核電行業高速發展,助力推動電力系統脫碳。

智通財經APP獲悉,天風證券發佈研報稱,中國能源系統清潔低碳轉型過程中,核能一方面需要利用其低排放、穩定可靠供能、保障電網穩定運行、支撐新能源發電消納等優勢,助推電力系統脫碳;另一方面超脫出供電角色,在覈能制氫、區域供熱、海水淡化等多種非電綜合利用領域發揮功能,起到減排降碳、確保能源安全的重要作用。標的方面,建議關注核電運營商中國廣核(003816.SZ,01816)、中國核電(601985.SH);核電設備商:東方電氣(600875.SH)、佳電股份(000922.SZ)、景業智能(688290.SH)、中核科技(000777.SZ);核技術應用:中廣核技(000881.SZ)、中國同輻(01763)。

中國能源系統:清潔低碳轉型,核能定位重塑

我國核電行業高速發展,助力推動電力系統脫碳。全球核電產業格局中,我國核電規模已位居世界前列,2023年底在運裝機全球第三(5703萬千瓦)、在建裝機全球第一(3030萬千瓦),伴隨在建核電有序投產,2030年前我國在運核電裝機規模有望成爲全球第一。隨着技術發展,我國核能需要超脫出僅僅提供電力的角色,在覈能制氫、區域供熱、海水淡化等多種非電綜合利用領域助力能源密集型產業減排降碳。

我國核能綜合利用,有哪些方向?進度如何?

將視角聚焦中國,我國核能綜合利用已在供暖、工業供熱以及同位素研發生產等領域陸續實現突破:

同位素方面,秦山核電擁有我國唯一的商用重水堆,已具備工業鈷-60、醫用鈷-60、碳-14同位素生產能力。

區域供暖方面,我國已開展大型核電廠供暖、供汽示範,截至2023年中山東海陽核電、浙江秦山核電、遼寧紅沿河核電已實現559萬平米核能供暖,以核能供暖的方式替代傳統燃煤供暖,可大幅減少環境污染且經濟性較好。

工業供汽方面,國內首個工業用途核能供熱項目——田灣核電廠蒸汽供能項目,預計將於2024年6月正式投產供汽。從經濟性來看,核電機組熱電聯產出廠熱價約爲30-40元/GJ(不含廠外投資),在動力煤價格1000元/噸以上的情況下,核能供熱具有成本優勢。

海水淡化方面,我國已建和在建的海水淡化系統累計海水淡化能力約爲60萬噸/天,主要用於提供廠區淡水。從經濟性來看,大型核電廠反滲透海水淡化成本約5-6元/噸,與商用海水淡化項目成本相當。

核能制氫方面,2021年清華大學組織華能和中核集團成立了“高溫氣冷堆碳中和制氫產業技術聯盟”計劃2022-2023年形成高溫堆制氫的示範工程;2022年東華能源與中國核電共同出資設立茂名綠能,推進高溫氣冷堆項目大規模工業制粉氫。

風險提示:政策推行不及預期、用電需求不及預期、電價下調風險、核電覈准低預期、核事故風險、鈾燃料價格大幅波動等。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