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前图森未来CTO加盟,小米智驾要提速?|钛度车库

前圖森未來CTO加盟,小米智駕要提速?|鈦度車庫

鈦媒體 ·  05/23 23:11

王乃巖

近日,有消息傳出原圖森未來聯合創始人、圖森中國CTO王乃巖在離職數月後加入小米汽車。

對此,鈦媒體App向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求證,對方並未做出正面回應,僅表示“良禽擇木而棲,選擇一直都在有準備的手裏面。”並建議“等正式披露”。

圖森未來相關知情人士則向鈦媒體App證實了王乃巖確實已在今年年初離開圖森未來。不過對於王乃巖在離開之後的最新動向,該人士表示並不知情。

在自動駕駛圈內,王乃巖相對而言比較低調。目前,根據各方的回應來看,王乃巖從圖森未來離開之後大概率已經加入小米。

根據小米的風格,可能並不會對外官宣王乃巖的加入。不過,以現在智駕的內卷程度,或許官宣“自動駕駛大牛”加盟小米,也會爲其智能駕駛增彩。圖森未來工作9年後,轉投小米

在傳出轉投小米的消息之前,王乃巖的工作經歷看起來有點“簡單”。博士一畢業就加入了圖森未來,到今年離職時已經有9年的時間。

在此之前,他在高中時被保送至浙江大學,大二獲得 ACM 計算機競賽亞洲區域賽金牌,直博港科大,主攻計算機視覺方向。讀博期間,王乃巖還作爲核心作者參與了知名深度學習框架 MXNet 的研發。

王乃巖加入圖森未來時,也是圖森未來剛剛成立之時。2015年9月,圖森未來正式成立,專注於研發 L4 級自動駕駛卡車。王乃巖作爲聯合創始人加入,主要負責中國的算法團隊。

對於王乃巖加入小米後負責哪部分的工作,根據網上的一些信息顯示,王乃巖加入小米汽車後向小米技術委員會主席、小米汽車自動駕駛負責人葉航軍彙報。

葉航軍與王乃巖類似,上學期間主修的都是人工智能專業。他在200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研究領域包括計算機視覺與圖像檢索。加入小米之前先後就職於IBM、Google、騰訊。

2012年,葉航軍加入小米,負責雲技術。4年後,小米組建人工智能部,他“毛遂自薦” 參與籌建,擔任該部門的總經理。之後,葉航軍升任小米技術委員會主席。

小米正式宣佈造車之後,葉航軍擔任小米汽車自動駕駛負責人。

當時,雷軍在微博官宣造車時還配上了一張17個人的大合影,也就是小米汽車的核心主創團隊,葉航軍便在其中。小米智駕要提速?

對於此次王乃巖的加入,外界不少觀點解讀認爲這是小米智駕技術提速的標誌性信號。

2022年8月,在小米官宣造車近一年後的一場秋季發佈會上,雷軍曾立下Flag:小米自動駕駛要 “全棧自研”, 目前已組建 500 人規模的團隊, 2024年進入自動駕駛行業第一陣營。

在官宣造車之前,也是2021年上半年,小米就以5 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深動科技的團隊。收購後,該團隊成爲小米自動駕駛算法團隊的一部分。

深動科技創立於2017年,四位聯合創始人分別是:CEO 蔡銳、CTO 李志偉、首席科學家楊奎元、研發總監張馳,皆來自微軟亞洲研究院。值得注意的是,CEO蔡銳還是葉航軍在清華大學同實驗室的師弟。

對於該收購,在當年的二季度業績上,小米集團總裁王翔表示,深動科技是一家做智能駕駛核心軟件的創業企業,小米希望通過收購縮短自動駕駛上市的時間。“這個團隊非常優秀,再配合上我們在AI等相關領域的技術積累,將會助力小米智能汽車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進展,加速我們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

如果按照當時選擇深動科技的標準來衡量的話,小米自動駕駛選擇王乃巖也更好理解。

2023年,圖森未來在經歷一系列裁員、內鬥、業務調整之後,重新將發展重心移回中國。當時在國內舉辦了兩場比較大規模的活動,一次是上海車展期間發佈了L2級輔助駕駛產品——TS-Box;另一次則是在幾個月後舉辦的AI DAY。兩場活動中,王乃巖都作爲CTO上臺進行了核心技術講解。

從圖森未來本身的業務轉變我們也能夠看到,王乃巖不僅有L4級自動駕駛方案的開發落地經驗,也負責過L2級輔助駕駛的研發。

今年3月份,造勢許久的小米SU7終於發佈,一度成爲行業焦點。除了產品、營銷等層面的討論之外,外界也在關注小米汽車智能駕駛部分的進展。

尤其是在今年車企之間展開了愈發激烈的城市NOA落地大戰,甚至不少車企已經喊出了“有路就能開”的口號。年初小鵬汽車就已經宣佈城市NOA已經覆蓋全國243座城市,華爲也推送了覆蓋全國的高階智駕,官方稱適用範圍包括大小城市和鄉鎮城區,可用路段高達99%。

相比之下,4月份北京車展期間,雷軍在小米汽車發佈會上公佈的城市NOA計劃則稍顯慢了一步: 5月開10城,8月才能在全國主要城市都開通城市NOA。

與此同時,在城市NOA落地的過程中,隨着大模型推動感知算法升級,智駕正式走向了“無圖”時代,以端到端大模型爲代表的AI技術逐漸成爲各家車企爭相追逐的熱點。

幾天前,小鵬汽車剛剛宣佈端到端自動駕駛大模型量產上車,並計劃2025年在中國實現類L4級智駕體驗。

前幾天,雷軍剛剛進行了一場展示小米城市 NOA功能的直播。直播過程中,在被問到“此前有傳言稱小米日後視覺智駕的方案是不是會採用合作或者第三方競標的方案來進行”時,雷軍親自闢謠道:“我們自打一開始就立下目標,小米所有的智能駕駛要自己研發。”同時,他還透露,“由小米自己研發智駕,每年的成本就超過20億元。”

雷軍在3月份提到過,小米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研發團隊已超1000人,預計年內增至1500人。因此,外界也有分析認爲,王乃巖的加入正是要帶領團隊,幫助小米汽車完善“輕地圖重感知”路線的研發落地。

小米在最新的業績中也提到,會將AI融入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的研發及應用中。對於小米來說,招攬更多既有AI背景也有自動駕駛落地經驗的人才加入,或許會讓小米在成爲智能駕駛第一梯隊的路上跑得更快一些。

但從王乃巖過往的經驗來看,更多是集中在L4級商用車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上,未來能否把商用車的經驗遷移到乘用車上來,也是一個值得觀察的地方。(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韓敬嫺,編輯|張敏)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