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资本市场启示录,京基金融国际的清盘危机从何而来?

資本市場啓示錄,京基金融國際的清盤危機從何而來?

證券之星 ·  05/23 14:34

近日,京基金融國際接獲通知,高等法院已確認呈請人與公司達成的和解協議的法律效力。根據頒令內容,原本針對京基金融國際的清盤呈請已被撤銷。

清盤,是指公司因各種原因停止運營後,按照法律程序進行資產清算,短期內出售所有資產以償還未付債項,並最終宣佈公司解散的一系列過程。如果說股票退市是指該股票並非就此消失,只是不能繼續在退市所在的交易市場進行交易,那麼清盤就是相比退市還要嚴重的事件,清盤意味着被清盤公司徹底消失,投資者投入的資金可能面臨無法收回的風險。

清盤呈請被撤銷,也意味着公司暫時擺脫了危機。這一消息公佈後的數個交易日,京基金融國際最大漲幅已超1倍。同時由於其港股通標的的原因,該股成交量急劇放大,人氣值也迅速飆升。然而,短期的翻倍行情,卻無法掩蓋公司年內跌幅仍超60%、自2023年高點跌幅超90%的事實。那麼,京基金融國際的這場清盤危機,究竟從何而來呢?

裘皮起家 進軍金融

京基金融國際的前身是一家名爲英裘控股的公司,最初以經營毛皮貿易爲主要業務。2012年在香港聯交所創業板上市,2015年在香港聯交所由創業板上市轉至主板。它在港股中股價長期在0.2港元至0.4港元的區間內波動,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市場稱爲“仙股”。

雖然交投清淡,京基金融國際的前身英裘控股可沒閒着,除了毛皮貿易主業外,這家公司開始逐步向金融行業進軍。2017-2019年,英裘控股先後拓展證券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保險經紀業務,2019年,英裘控股進行股權重組及全面收購各子公司,並於年底更名京基金融國際。

在外擴展併購經營範圍的同時,京基金融國際在內部股權上也上演着“更新換代”。在京基一代陳華“大公子”陳家榮的不斷入股中,其持股比例在2019年來到了72%以上。當年9月,陳家榮以1美元代價間接將持有的股份轉讓給弟弟陳家俊,這也意味着,京基的“二公子”正式完成了對上市公司的控股。

值得一提的是,京基金融國際屬於京基集團旗下,該集團最初以房地產開發爲主營業務,並於2011年成功打造了深圳的標誌性建築——京基100城市綜合體。自公司成立以來,其董事長陳華很少在媒體面前露面。陳華對高負債持謹慎態度,堅持使用自有資金進行項目開發,這可能是導致公司擴張速度相對較慢的原因。

與陳華的保守策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陳家的下一代,即陳家榮和陳家俊兄弟,他們在資本運作方面表現得更爲積極和大膽。在更名之後,京基金融國際雖然短時間內並未有顯著的行動。但在2021年,由陳家俊領導的公司通過兩次配股收購的舉措開始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公司通過配股方式從Great Return公司手中購得其所持有的FGA公司70%的股份,並同時接管了FGA的全資子公司福布斯環球聯盟,這在當時,被視爲公司發展中的關鍵一步,憑藉着福布斯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這家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公司,也走進了很多人的視野中。

成也併購 敗也併購

在港股市場,仙股之所以爲仙股,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個股無人關注所致,一旦關注的投資者增多,公司也就有了脫離仙股隊伍的可能。自2021年開始,通過這些配股收購的舉動,京基金融國際的股價開始水漲船高,直到2023年下半年,公司股價達到2.18港幣每股,對應市值接近200億港幣。

隨着市值增長,交易額上升,該股也獲准調入港股通標的。根據上交所、深交所2023年9月5日的公告,關於滬港通、深港通下港股通標的名單發生調整,調入22只股票,調出24只股票,自2023年9月5日起生效,而在調入的22只股票中,京基金融國際赫然在列。

然而,併購是一把雙刃劍,它能給你帶來財富擴張的喜悅,但如果併購標的後續的表現不及預期,也會讓公司的財務報表出現較大的損失。不幸的是,在京基金融國際這裏,併購標的的表現更傾向於後者,例如前文提到的收購福布斯環球聯盟的行爲,就導致了資產減值。在2023財年中,京基金融國際由於在收購福布斯環球聯盟導致公允價值虧損10.10億港元。京基金融國際歸母淨虧損額也從7312.9萬港元增加到了11.58億港元。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京基金融國際收購這些公司,採用的是配股收購的方式。配股收購的好處是不需要付出資金即可完成併購,但是這導致了大股東股權的被動稀釋。當然,在“二公子”陳家俊持股比例沒有低於50%以前,一切都還好說——哪怕他的股份佔比是50.01%,他也能夠享有對於公司的絕對控股權。事實上,陳家俊一開始也正是這麼做的:2019年9月,完成配股收購後,陳家俊實際持股比例爲50.02%,仍佔據着控股權。

這一平衡一直持續到2023年,爲了支付收購FGA Holdings70%股權的款項,京基金融國際再度配售股份,雖然最後這筆收購獲得了成功,但這一次,陳家俊的持股比例降到了50%以下,這也意味着如果其他股東均與大股東意見相左,陳家俊就將失去對於公司重要提案的主導權。

一般來說,如果控股股東能夠正常治理公司,公司業績也蒸蒸日上的話,即便大股東佔公司比例僅有三四成,由於剩餘股權分散,且其他股東能夠看到公司的發展,控股股東對於公司的控制權一般來說也會比較穩定,但是在京基金融國際這裏,先不說前文提到的公司業績的虧損,在公司董事會中,由於主席和行政總裁的職位一直空缺,執行董事履行類似行政總裁的職能。作爲公司執行董事的兩位分別爲陳家俊和蒙焯威,在京基金融國際過去兩年召開的常規董事會中,陳家俊出席的次數分別是4次、1次;包括蒙焯威在內其他董事,則保持了全勤。由此可見,在公司的實質管理中,後者的參與似乎要更多一些。

矛盾爆發 黯然離場

控股股東長期缺位公司治理,這讓京基金融國際的控股股東與董事會之間的矛盾與日俱增,隨着公司內部權力分配和制衡機制的失衡(陳家俊已喪失對公司50%以上股份的絕對控制權),以及連續虧損造成的財務危機,2024年年初,這一矛盾最終還是衝出了公司的內部層面,被公之於衆:

由於虧損數額巨大,京基金融國際在1月份嘗試通過股份認購來籌集資金,目的是清償一些流動債務併爲公司的日常運營儲備資金。然而,1月22日,公司控股股東KHIL(由陳家俊實際控制)啓動了法律程序,試圖使股份認購無效,併成功獲得了臨時禁令。結果,股份認購事項未能完成,控股股東與董事會一方徹底決裂,考慮到陳家俊對公司籌資活動發起的法律挑戰,董事會認爲進行財務重組是迫切需要的。因此,公司決定向開曼群島大法院提交破產申請(清盤呈請),以便進行重組。公司的清盤危機,便由此而來。

危機被搬上臺面,投資者擔憂自身的股票變成一張廢紙,開始恐慌出逃,2024年2月1日,公司股價下跌及成交量上升。董事會查詢後,獲執行董事陳家俊告知,由於由陳先生最終擁有的KHIL未能彌補按金賬戶中的虧損,2.8875億股股份(存放於設有按金融資的證券交易賬戶)於2024年2月1日在市場上被強制出售,其佔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約3.78%。

2月2日,京基金融國際在再度大跌後宣佈停牌。在配股稀釋,以及股價下跌帶來的強制出售影響下,陳家俊的持有股份數量降至37.18%,對公司的控制權變得更加岌岌可危。3月8日,在董事會以及中小股東的參與下,罷免陳家俊執行董事職務的普通決議案在股東特別大會上獲得通過,陳家俊在股東特別大會後不再爲執行董事。這也就意味着,昔日的控股股東陳家俊,就這樣以被罷免的形式,黯然離開了京基金融國際的董事會。

事已至此,陳家俊也選擇了放手,在京基金融國際復牌後,他選擇出售掉手中的大部分股份,港交所披露,陳家俊旗下KHIL在3月13日至15日三個交易日連續減持京基金融國際,持股僅剩餘1.32%。在公司管理層逐漸明晰後,京基金融國際的清盤呈請宣佈撤銷,公司的危機這才算是暫時解除。

這一場清盤危機,對於公司治理來說可謂教科書式的案例:京基金融國際的盲目擴張,讓自身陷入了財務危機,同時出現了公司治理的混亂,可見在拓展業務領域時,公司應謹慎評估自身實力和市場需求,避免盲目擴張。其次,公司應重視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建立健全的權力分配和制衡機制,確保公司內部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而對於京基的二公子來說,雖說這一退場顯得不那麼體面,但至少在退出公司時,他還拿到了一筆資金——低位出售股份的現金,以及一個深刻的教訓——資本市場,永遠比想象的要殘酷。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