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锂电池正极材料亏本卖,龙蟠科技跨界利润一朝亏光,负债率新高欲赴港“补血”

鋰電池正極材料虧本賣,龍蟠科技跨界利潤一朝虧光,負債率新高欲赴港“補血”

證券之星 ·  05/22 17:12

2021年以來,龍蟠科技(603906.SH)靠佈局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實現了業績的跨越式增長。但“一夜暴富”後,龍蟠科技2023年利潤結束了三位數增長,巨虧12億元,不僅出現上市後首度虧損,也將過去兩年賺到手的利潤一舉虧完,今年一季度繼續深陷虧損。

隨着主要原材料碳酸鋰價格下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價格也隨之大幅下滑,加之高度依賴寧德時代(300750.SZ)缺乏議價能力,龍蟠科技核心產品毛利率出現虧損。同時,2023年來自寧德時代的營收大幅縮水,也考驗着龍蟠科技的業績穩定性。

證券之星注意到,切入鋰電池領域後,接連擴產推高了龍蟠科技的資產負債率。在債務承壓之際,龍蟠科技遞表港交所尋求新的融資渠道以緩解債務壓力,同時繼續尋求資金支持擴產計劃。

上市首虧,存貨跌價激增

龍蟠科技於2017年4月登陸A股市場,最初主營業務爲車用環保精細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涵蓋潤滑油和發動機冷卻液、柴油發動機尾氣處理液、車用養護品等產品系列。2021年6月,龍蟠科技以8.45億元收購天津貝特瑞納米和江蘇貝特瑞納米100%股權,開始涉足鋰電池正極材料業務。

有了鋰電業務的加持,龍蟠科技的業績加速爆發。2021及2022年,龍蟠科技分別實現營收40.54億元、140.72億元,增幅分別爲111.72%、247.15%;對應歸母淨利潤3.51億元、7.53億元,增速分別爲72.98%、114.61%。

但歷經兩年高增長後,2023年龍蟠科技業績遭遇“滑鐵盧”。根據2023年年報,龍蟠科技實現營業總收入87.29億元,同比下滑37.96%;對應歸母淨利潤虧損12.33億元,同比下滑263.8%。這也是龍蟠科技自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且將跨界後所賺利潤一舉虧光。

龍蟠科技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行業面臨下游需求增速放緩和產業鏈去庫存壓力,公司主要原材料碳酸鋰價格大幅下跌,產生大額存貨跌價損失,導致淨利潤出現虧損。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1-2023年,碳酸鋰平均價格分別約爲每噸11.98萬元、48.24萬元及27.23萬元,2023年價格較前一年出現“腰斬”。據悉,2021年至2022年的價格上漲主要是由於鋰電池產品需求增加導致碳酸鋰供應短缺,而2023年價格主要系因供需動態平衡而有所下降。

龍蟠科技董事長、總經理石俊峯在2023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現在看來,碳酸鋰的價格已經處於低位,未來再發生大幅波動的幾率較小,公司在磷酸鐵鋰板塊的利潤也有望逐漸回歸正常區間。

證券之星注意到,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推高業績的同時,龍蟠科技進行了大量的囤貨。其中2021及2022年的存貨規模分別達到11.01億元,30.07億元,較2020年的3.21億元顯著增長。從結構來看,原材料爲主要存貨內容。

然而,隨着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高位囤積的原材料也成爲了“燙手的山芋”。2023年,龍蟠科技存貨規模下降46.46%至16.1億元,但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卻遠超往年,達到5.55億元,進一步加劇了虧損。

今年一季度,龍蟠科技依舊深陷虧損境地,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4.74億元,同比下滑29.24%;對應歸母淨利潤虧損7804.5萬元,同比增長64.96%,主要系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業務利潤減虧所致。

收入受寧德時代左右,鋰電產品虧本賣

從產品端來看,龍蟠科技的潤滑油、冷卻液、車用養護品均實現了正向增長,對應的營收分別爲7.07億元、4.85億元、7023.99萬元,增速分別爲13.32%、26.67%、20.42%。

但有兩項業務收入同比下滑,其中柴油發動機尾氣處理液收入同比下降9.16%至6.26億元;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品實現營收67.54億元,同比下降44.83%。可以說收入佔比達78%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極大地拉低了整體收入水平。

證券之星注意到,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也是唯一虧本售賣的產品,其毛利率從2022年的16.49%減少24.31個百分點至-7.82%。受此影響,龍蟠科技淨利率也陷入虧損,下滑337.02%至-17.35%。

今年一季度,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仍不復往年,該產品實現收入8.69億元,平均銷售價格較2023年同期下降75.35%。因此,一季度淨利率水平仍在負值徘徊,爲-6.61%。

當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成爲主業後,龍蟠科技的客戶開始拓展至主流電池生產製造商,如寧德時代、瑞浦蘭鈞(00666.HK)、欣旺達(300207.SZ)及億緯鋰能(300014.SZ)等。

與此同時,龍蟠科技也患上了大客戶依賴症。2021-2023年,龍蟠科技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佔比分別爲42.9%、80%及64.5%。

其中,寧德時代貢獻了相當一部分營收。2021及2022年來自寧德時代的收入分別爲11.6億元、74.87億元,佔各期總收入的28.6%、53.2%。龍蟠科技坦言,儘管客戶如此集中,但公司並非主要客戶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獨家供應商。這也意味着,買賣雙方難享有平等的議價權。

然而,高佔比的大客戶也暗藏隱憂,一旦來自大客戶的銷售收入減少,業績往往會遭受衝擊。2023年,寧德時代貢獻的收入降至26.48億元,縮水了將近65%,其收入佔比也降至30.33%。

採購之外,寧德時代與龍蟠科技關係親密,是龍蟠科技兩家子公司的間接股東,控制着常州鋰源及龍蟠時代6.26%及30%的股權。

債務承壓,赴港上市籌錢

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龍蟠科技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設計產能達到20.07萬噸,是2021年收購貝特瑞相關資產時2.36萬噸產能的8倍。

早在跨界鋰電前一年,龍蟠科技就開始佈局年產4萬噸電池級儲能材料項目。自切入鋰電領域後,擴產動作更是頻頻。

2022年6月,龍蟠科技通過定增募資22億元,其中12.9億元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與儲能電池正極材料規模化生產,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僅2個月後,龍蟠科技再次公告,擬通過可轉債募資21億元,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與儲能正極材料規模化生產項目、磷酸鐵及配套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但籌備數月後最終“折戟”。

同時,龍蟠科技還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在江西宜春和寧德時代合資建設4萬噸的碳酸鋰加工廠,項目預計於今年6月底前達到預定可使用。

歷經前期大規模擴產,龍蟠科技的財務壓力明顯加大,資產負債率屢攀新高。該指標一路從2021年的58.8%增長至2023年的75.73%,並在今年一季度進一步攀升至76.5%,創下歷史新高。而2020年的資產負債率僅爲28.45%。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龍蟠科技擁有貨幣資金24.49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9.32億元,合計33.81億元。與之對應的債務中,短期借款高達47.5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6.25億元、長期借款25.56億元。由此看來,龍蟠科技負債是其貨幣資金及交易性金融資產的2倍之多,償債壓力之大可見一斑。

證券之星注意到,2021年至今,龍蟠科技通過籌資活動籌集的現金總淨額已接近97億元。而近幾次融資方案中均包含了“補流”及償債需求。如今,龍蟠科技籌劃赴港上市,尋求更多的融資渠道。

資料顯示,龍蟠科技在2023年10月25日及今年4月29日兩度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書,可見其急切上市之心。

根據募資用途,龍蟠科技募集的資金將分別用於印尼工廠二期的部分開支、湖北襄陽工廠新磷酸錳鐵鋰生產線的部分開支、償還銀行借款、以及用於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據悉,印尼工廠(包括一期及二期)預計總成本約爲20.72億元,一期3萬噸磷酸鐵鋰項目已基本建設完畢,預計於今年二季度末正式投產。(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陸雯燕)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