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百亿基金经理开始盯上消费板块?董承非4月减持这只个股

百億基金經理開始盯上消費板塊?董承非4月減持這隻個股

格隆匯 ·  05/22 17:17

朱少醒、胡聽煒和謝治宇加倉千味央廚。清倉後,張坤三買伊利股份

不知不覺間,百億基金經理今年業績已經悄悄開始轉正了。

截至5月21日,焦巍管理的銀華富裕主題A、趙楓管理的睿遠均衡價值三年A、蕭楠管理的易方達消費行業、胡昕煒管理的匯添富消費行業、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以及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精選成長A的產品年度漲幅全部回正,且積累了可圈可點的漲幅。

易方達消費行業年度漲幅爲11.55%、匯添富消費行業同期上漲8.48%、易方達藍籌精選上漲8.4%。

big

如此看來,似乎與消費有關的主動權益基金表現更好。同時,近期多位百億基金經理持倉變動曝光,調倉的對象也主要集中在消費股上。

比如張坤近期就頻頻出手,加倉伊利股份。喬遷管理的興全商業模式優選新進公牛集團前十大流通股東,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精選成長、胡聽煒管理的匯添富消費行業混合、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混合都新進成爲千味央廚前十大流通股東。另外,5月17日,胡昕煒還調研了溫氏股份。

01朱少醒、胡聽煒和謝治宇加倉千味央廚

4月26日,千味央廚公佈的前十大流通股名單顯示,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混合新進成爲千味央廚前十大流通股東,持有102.14萬股。胡昕煒管理的匯添富消費行業混合也新進成爲千味央廚前十大流通股東,持有70萬股。

big

5月14日,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成長混合(LOF)也新進成爲千味央廚前十大流通股東,持有57.46萬股。

big

千味央廚2023年收入19.0億元,同比增長27.7%,歸母淨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31.4%。2024Q1收入4.6億元,同比+8.0%,歸母淨利潤0.3億元同比+14.2%。

整體來看,千味央廚2023全年業績穩健增長,2024Q1收入承壓。

浙商證券認爲,千味央廚在渠道端:餐飲行業需求仍處復甦階段,長期來看公司經營穩健,有望實現大B恢復、小B穩健增長。產品端:繼續圍繞油條類、蒸煎餃類、烘焙類、米糕類四大優勢產品線,穩固自身在油條產品上的領先地位,同時加大其他大單品的開發和推廣力度,爭取在未來3-5年內形成3-5個億元核心大單品。

02董承非減持公牛集團

公牛集團近期公佈了截至2024年4月25日前十名流通股東持股情況。該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興全合宜,喬遷管理的興全商業模式優選等多隻百億基金產品現身。

big

與2024年一季度末相比,喬遷管理的興全商業模式優選再次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持股數量爲181.98萬股,持股比例爲0.2%;該基金最早於2021年三季度進入公牛集團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興全合宜A持股數量保持不變,分別爲公司第五、第七大流通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睿郡資產合夥人董承非管理的睿郡有孚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今年一季度是新進成爲公牛集團第十大流通股東名單,持有186.15萬股。

然而4月25日的數據顯示,喬遷管理的興全商業模式優選取代睿郡有孚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成爲第十大流通股股東,持有181.98萬股,可見董承非管理的睿郡有孚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應該在4月減持了公牛集團。

截至4月25日,公牛集團前十大流通股東累計持有7.88億股,較上期減少1.59萬股。

big

03張坤持續買入伊利股份

從張坤合計管理的基金產品前十大權重股來看,2023年上半年,伊利股份是張坤旗下的第七大重倉股,合計持有1.33億股。

big

但到了2023年四季度,伊利股份已經徹底消失在張坤的管理產品中。

big

但今年一季度,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新進成爲伊利股份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持有5500.01萬股。

big

伊利股份截止4月29日的前十大流通股最新名單顯示,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繼續買入伊利股份200萬股,持股量上升至5700.01萬股。

big

伊利股份截止5月10日的前十大流通股最新名單顯示,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繼續買入伊利股份20萬股,持股量上升至5720.01萬股。

big

伊利股份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261.79億元,同比增長2.44%;實現歸母淨利潤104.29億元,同比增長10.58%。

伊利股份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25.77億元,同比減少2.58%;實現歸母淨利潤59.23億元,同比增長63.84%。

2024年伊利股份計劃實現營業總收入1300億(+3.0%),利潤總額147億(+25.6%),公司計劃用自用資金10~20億,回購股份全部予以註銷並減少註冊資本,市場認爲,現金回購彰顯管理層信心。

張坤在2023年年報中曾提及,在高質量增長的年代,低效的增長已經沒有意義,關鍵在於管理層能否更加精細地配置公司的資本,更加審慎地評估投資新業務和幫股東加碼老業務之間的機會成本差異。

張坤在今年一季報中繼續思考道,在高質量發展時期,公司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概率在降低,但我們始終不應該放棄對中等且持續成長性的尋找,而成長性也可以通過在不同的細分結構中尋找而獲得。

他認爲成長必須是高質量的,不是粗放經營或者燒錢帶來的,應是在保持合理邊際投資回報率的情況下獲得的。“我們會很關注公司對成本費用的控制能力、運營資本的管控能力、自由現金流的產生能力、資本分配的能力以及回報股東的意願。”他認爲,目前長期高質量增長的成長股是有吸引力的。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