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天下苦英伟达久矣!谷歌、Meta、微软联手,希望打破CUDA垄断!

天下苦英偉達久矣!谷歌、Meta、微軟聯手,希望打破CUDA壟斷!

華爾街見聞 ·  05/22 23:45

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常嘉帥

與英偉達相比,打造一款有競爭力的芯片就已是一大挑戰,更別說打造整個軟件生態系統並讓人們開始使用它了。

在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英偉達憑藉強大的GPU性能和CUDA軟件生態,佔據着近乎壟斷的地位,但供應短缺和高昂價格正推動其客戶尋求替代方案。

大客戶和競爭對手聯手,參與替代CUDA的開源項目

包括OpenAI、Meta、微軟、谷歌和亞馬遜等英偉達的大客戶,以及英特爾、AMD和高通等英偉達的競爭對手,在推翻Cuda霸權上似乎已經形成了微妙的共識。這些公司都正在參與OpenAI發起的開源語言項目Triton。

像Meta、微軟和谷歌這樣耗資數百億美元購買英偉達芯片的科技巨頭,希望Triton能幫助他們打破英偉達對AI硬件的壟斷;英特爾、AMD和高通也寄望利用Triton挖角英偉達的客戶。

Triton最初由OpenAI於2021年發佈,旨在使代碼能夠在各種類型的GPU上流暢運行。

根據OpenAI官方的解釋,Triton的目標是提供一個開源環境,以比 CUDA 更高的生產率編寫快速代碼,同時比其他現有DSL具有更高的靈活性。

分析人士認爲,英偉達在過去一年多以來,之所以能成爲AI產業的“賣鏟人”,主要歸功於其已經發展了20多年的CUDA系統,這是一道競爭對手難以逾越的壁壘。

英偉達CEO黃仁勳曾表示,他的公司“不僅生產芯片,而且打造整個超級計算機,從芯片到系統再到互連……但最重要的是軟件。”

他將CUDA稱爲AI的“操作系統”。

挑戰CUDA 可能非常困難

自2006年CUDA誕生以來,英偉達投資了數十億美元開發了數百種軟件工具和服務,以加快並簡化在其GPU上運行AI應用程序。從員工數量來看,英偉達軟件工程師數量是硬件工程師的兩倍。

AI投資公司Radical Ventures的合夥人大衛·卡茨表示:

我認爲人們低估了英偉達實際上所構建的東西。他們圍繞自己的產品打造了一個高效、易用且實際可行的軟件生態系統,使複雜的事情變得簡單。

儘管如此,英偉達產品的高昂價格和購買最先進設備的漫長等待隊列,仍促使其大客戶尋求替代方案或自主研發GPU。

但由於大多數AI系統和應用程序都在英偉達的CUDA生態裏運行,要想爲其他GPU (如AMD的MI300、英特爾的Gaudi 3或亞馬遜的Trainium) 重寫代碼,開發者需耗費大量時間和承擔風險

AI創業公司CentML的首席執行官及多倫多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根納迪·佩希門科對媒體表示:

要想在這個領域與英偉達競爭,你不僅需要打造有競爭力的硬件,還需要使用起來足夠簡便。英偉達芯片性能的確非常出色,但在我看來,它最大的優勢在於軟件方面。

與英偉達相比,打造一款有競爭力的芯片就已是一大挑戰,更別說打造整個軟件生態系統並讓人們開始使用它了。

儘管Triton可能會削弱英偉達的市場份額,但花旗分析師估計,到2030年,英偉達在生成式AI芯片市場的份額仍將高達63%左右,這意味着它在未來多年內依然將保持主導地位。

編輯/lambor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