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为什么市场不满意三一国际(00631)的Q1成绩单?

爲什麼市場不滿意三一國際(00631)的Q1成績單?

智通財經 ·  05/22 09:41

Q1業績逆勢下滑背後。

業績彈性始終是股價上漲的核心催化劑。

自三一國際(00631)發佈差過預期一季度業績以來,公司股價持續陰跌。5月21日,公司早盤再跌近5%,截至收盤,報6.55港元,成交額約6741.74萬港元。

公告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綜合收入約爲51.3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約5.7%;毛利約爲人民幣12.775億元,同比下降約4.0%; 母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爲人民幣5.16億元,同比下降約20.7%。

招銀國際發表報告指,由於採礦設備和新興產業的疲軟抵消物流設備業務增長,三一國際第一季淨利潤按年下降21%,差過該行預期的跌15%。

業績逆勢下滑背後

今年3月份,挖掘機國內銷量快速回升,漲幅達到9.27%的消息,有力提振了工程機械行業信心。同時,在政策利好、經營數據向好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工程機械股2024年開年以來行情持續上漲。自2024年初至5月10日,工程機械板塊漲幅約28%.

除了β表現向好之外,公司端的業績增長彈性α也是催化股價的重要原因。

從行業數據來看,2023年及2024年Q1,工程機械板塊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223.24億元及819.98億元,同比增長1.27%及3.24%,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22.68及64.9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7.52%及9.62%。2024年一季度延續了增長表現。

三一國際業績逆勢下降,引發投資者不滿。

公司表示,業績同比下滑的原因主要是,

其一,期間內,受煤炭行業景氣度影響,礦山裝備分部收入不及預期。事實上,礦山裝備一直是三一國際的核心產品,貢獻營收超六成。

2023年煤價回歸理性,並且在較爲穩定的供需背景下,港口800元/噸以上的煤價中期的底部也逐步清晰。2024年一季度,在需求端繼續壓力測試下,煤炭價格經歷二次探底,但可以觀察到焦煤、動力煤價格底部均高於2023年最低點,已然驗證煤價底部。

國泰君安研報數據顯示,2024Q1,受煤價同比回落影響,煤炭行業業績同比下滑幅度在40%左右,超過市場預期;考慮到同比基數問題及4月已經清晰的煤價底部,判斷Q2業績下滑壓力明顯緩解。

考慮到2024年Q1可能是全年下滑壓力最大時刻。後續煤炭行業景氣度回升,公司的礦山裝備分佈收入有望有所恢復。

其二,新興業務分部目前仍處在投入期,經營重心側重於新產品和新技術的開發,研發費用大幅增加;同時,油氣裝備受行業景氣度影響利潤貢獻不及預期。值得關注的是,油氣裝備板塊2023年營收15億元。

按照2023年來看,礦山裝備及油氣裝備板塊共計貢獻營收約133億元,佔總營收約爲66%。剩下近四成的物流裝備分部在Q1持續高增長,國際市場穩健增長,新產品與新市場拓展均按計劃推進。

展望未來,券商認爲三一國際業績下滑趨勢將有所改善,原因是出售機械人業務後虧損減少; 寬體卡車、大型礦用卡車和物流設備在海外市場依然強勁;以及在政府設備升級政策的推動下,港口設備訂單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加速增長。

業績彈性釋放 憑何驅動?

以現階段來看,智通財經APP認爲行業更新週期及出口拉動預計將是促進三一國際業績彈性進一步釋放的驅動因素。

首先,從週期角度來看,2024年,工程機械設備將迎來新一輪更新週期,有望成爲推動工程機械行業復甦的重要抓手。

2024年4月,中國工程機械市場指數即CMI爲102.93,同比微增0.73%,環比降低5.30%。同月,中國小松挖掘機開工小時數爲97.0小時,同比微降3.2%,環比提升5.0%,環比有所改善但仍處於較低水平。

市場景氣指數及開工數據均表明當前工程機械行業仍處於磨底階段,但需求有邊際回暖跡象。投資端來看,地產投資尚待好轉,基建及採礦業投資持續增長。近期行業頻現積極信號,萬億國債+地產政策“組合拳”+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國內多因素共振工程機械銷量端拐點在即。

與此同時,工程機械本身存在設備更新的內在需求。業內預計,未來有70%-80%的老舊設備將被淘汰出清,20%-30%的老舊設備會產生以舊換新的需求。

東吳證券分析認爲,上輪工程機械上行週期爲2016年至2020年,按照8年使用壽命,2023年爲壽命替換低點,2024年起更新量開始逐年回升。隨着下半年更新需求增加及基數下降,2024年下半年起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更新週期,助推行業回升。

作爲重型機械設備龍頭,礦山機械收入相對市佔率一直處於增長趨勢。2018-2022年期間,公司礦山機械收入相對市佔率由14%提升至27%。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來,煤機行業頭部企業集中趨勢比較明顯。從2018年開始,行業營收排名前五十名的企業中,前五名企業的收入佔比超過40%,前十名企業的收入佔比高達55%以上,且這兩個比例在過去四年中始終保持穩定。

因此,三一重工在行業集中度較爲穩定的情況下,公司收入相對市佔率穩步提升,可謂難得,相信會受益於行業回升紅利。

值得留意的是,對於國內工程機械企業來說,近年來隨着產品力的提升,出海就成了下一步理所當然的事情。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1-2月,我國工程機械進出口貿易額爲78.56億美元,同比增長6.3%。其中進口金額3.825億美元,同比下降0.33%;出口金額74.73億美元,同比增長6.67%。

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出口金額分區域來看,2024年Q1,歐洲、北美、南美、亞洲、非洲、大洋洲分別增長-1.94%、-16.39%、24.17%、3.11%、24.38%、-12.10%。在海外供應鏈恢復階段,出口發達市場增長面臨一定壓力,而新興市場仍有一定增長潛力。

具體到三一國際來看,公司在俄羅斯及歐美地區更有競爭力。2023年,公司歐美市場實現營收7.49億元,俄羅斯實現營收15.12億元,非洲實現營收僅5.44億元。可見公司產品在新興市場的覆蓋率並不算大。

此外,中聯重科等同樣加大“出海”步伐。2023年,中聯重科境外收入達179.05億元,同比增長79.2%,境外收入佔比進一步提升至38.04%,創歷史新高。

在同行緊密追趕之下,三一國際要想持續分得海外市場蛋糕,恐怕還需更費心思,尤其在南美洲、非洲等新興市場。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