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少了《狂飙》,爱奇艺财报没能“狂飙”

少了《狂飆》,愛奇藝業績沒能“狂飆”

藍鯨財經 ·  05/20 09:39

文|略大參考付饒

編輯|原野01、穩了?

愛奇藝,這把穩了?

5月16日,愛奇藝發佈了2024年一季度業績,數據顯示,愛奇藝在2024年第一季度總營收79億元人民幣,相比於去年同期營收83億元,下降了5%。

儘管總營收看上去貌似業績差了一些,但根據愛奇藝的說法,“我們其他的成績不錯”。就比如——

現金流方面,健康程度不斷提升,愛奇藝首席財務官汪駿表示“我們已經連續8個季度實現了正向的運營現金流。”

利潤方面,第一季度,愛奇藝 Non-GAAP(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運營利潤爲 11 億元,同比增長 5%,創歷史新高;運營利潤率爲 14%。相比之下,2023 年第一季度運營利潤爲 10 億元,運營利潤率爲 12%。

也就是說,在2024年的第一季度,儘管愛奇藝的營收沒增長,但是更能賺錢了,到口袋裏的鈔票更多了。

在幾項業務賺錢的同時,愛奇藝總成本爲56億元,同比下降5%。其中,作爲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內容成本爲40億元,同比下降5%。

說白了,愛奇藝賺錢,還是靠的降本增效。

自從2022年,愛奇藝龔宇CEO發佈公開信,明確將經營策略由早幾年的“市場份額優先”轉變爲“盈利優先”,實行降本增效後,連續虧損了12年的愛奇藝,日子才總算好過了些。業績業績屢創新高,愛奇藝貌似找回了穩定的盈利模式。

但,愛奇藝真的行了嗎?到底是賺出來的?還是省出來的?02、尷尬

愛奇藝到底行不行,答案藏在業績裏。

先看看愛奇藝賺錢的業務。

它賺錢的業務主要有四部分:會員費、在線廣告、內容發行(即把版權賣給別的公司,賺取版權費)以及包括直播、遊戲和電商在內的其他業務。

其中,今年一季度,在線廣告服務營收15億元,同比增長6%;內容發行營收9.28億元,同比增長27%;其他業務營收7.18億元,同比增長8%。

看上去一片向好。

然而尷尬的是,佔據愛奇藝一半以上收入來源的會員費,在開年就顯得不太能打。據愛奇藝一季度業績稱,愛奇藝的會員服務營收48億元,環比保持穩定。但實際上,和去年同期的55億元相比,會員收入下滑了13%。

這樣尷尬的現象,自然沒有直接在業績裏點明。

與此同時,愛奇藝業績顯示,今年一季度月度平均單會員收入(ARM)創新高,連續6個季度環比增長。而這一數據具體如何,業績也沒有披露。

儘管表述得如此隱晦,但我們依舊可以根據去年同期業績數據推斷出來。即,4個季度前,愛奇藝月度平均單會員收入(ARM)爲14.35元,截至今年一季度已經實現連續6個季度環比增長,只能說明,今年一季度的ARM要遠遠高於14.35元。

換言之:愛奇藝會員,越來越貴。

一直以來,愛奇藝漲價,都是消費者對其詬病的重點。

而過去幾年,愛奇藝也的確在漲價。據《DT商業觀察》報道,2020年12月、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愛奇藝三次提價,月卡從19.8元漲到了30元,連續包年則從178元漲到238元,漲幅分別爲51%和34%。2023年年底,雖然愛奇藝沒有像往年那樣提價,但從年初鬧得沸沸揚揚的“限制投屏”風波到部分劇集的付費超前點播,都屬於變相漲價。

漲價的風越吹越猛,但消費者仍願意爲好的視頻內容買單。

對比於今年一季度會員數量下滑、會員收入下降,愛奇藝在去年同期的業績可謂亮眼,甚至成爲了全年四個季度裏,會員收入營收最多的一個季度。

一個原因是,去年第一季度期間,愛奇藝推出爆款網劇《狂飆》。該劇創下當時愛奇藝成立13年以來流量表現最好、收入最高的記錄,全網播放量107.9億,斷層領先騰訊平台的《長相思》,後者爲32.9億播放量。

《狂飆》這個現象級爆款劇,也極大拉動了去年一季度愛奇藝的會員收入和會員數的增長。

而反觀今年。在愛奇藝其他三個業務呈現正增長,會員也漲價了的同時,一季度的總營收卻降了,一個合理的原因只能是:會員數量減少了。

而這一點,在業績中也沒有直接體現。

當然,就這一現象,愛奇藝官方在業績電話會議中,給出了合理的解釋,“取消每個季度公佈會員和ARM具體數據,是我們今年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某個週期的會員數並不能客觀和完整地展示會員業務好壞。”

但顯然,這個說法並沒有太足的說服力。03、短板

2019年6月,愛奇藝官方公佈了“平台會員人數破億”的消息。此後4年,愛奇藝會員數量一直維持在1億左右的體量,沒有明顯增長。

情況大幅轉變,出現在2023年第一季度。

隨着爆款劇《狂飆》播出之後,愛奇藝會員訂閱數爲1.29億,達到巔峯,而前一年這個數據爲1.01億,也讓整個業績的數據底氣十足。但如今看來,這更像是一支腎上腺素。隨後沒再出現類似爆款的愛奇藝,到了2023年第四季度,會員數量迅速下降到1.003億。這個數字,比2022年同期(1.116億)還要低。

這也說明了,愛奇藝對於爆款劇的依賴性非常強。見識過《狂飆》帶來的甜頭之後,該如何再打造下一個《狂飆》,不斷地產出高質量的爆款內容,其實一直是愛奇藝思考的問題。實際上,每個長視頻平台都是如此。

如今的情況看來,愛奇藝對於爆款劇的打造和把控上,並沒有很出彩的成績。

從會員數量的大幅波動來看,給人一種直觀感受,愛奇藝更像是在賭爆款劇集。賭中了爆款,會員數就會脈衝一下,營收就增長了;後續爆款跟不上,會員數量就大幅下滑,營收就跟着下降。

但是,愛奇藝不能總把營收增長壓在這種爆款劇的運氣上。

儘管愛奇藝一直在探索着以海外業務和AI業務所帶來的第二增長曲線,但就現在的業績上來看,雖然一季度第二曲線的營收呈正增長趨勢,但是愛奇藝現在收入的基本盤還是主要依靠會員收入。這就意味着,愛奇藝需要更多優質作品,更多的《狂飆》,來吸引更多的會員。

就內容製作上來說,愛奇藝不是沒有能力。

甚至可以說,相比於“愛優騰”的其他兩位,愛奇藝的自制劇其實是走在前面的。根據雲和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上新劇集有效播放排行榜前10位中,愛奇藝佔了7席。其中愛奇藝純自制劇《寧安如夢》的影響力還拓展到了海外市場,登頂多地區熱播榜。

這恰恰說明了相比於其他平台上,愛奇藝在高品質內容生產方面的潛力和能力。

愛奇藝貌似也在努力。

愛奇藝高管在2023年Q4及全年電話會議中提到,“2024年,我們同樣準備繼續奔着《狂飆》這樣的‘爆款’劇集衝刺”,同時他表示,目前規劃在2024年上線的自制和獨家採購劇集內容中,頭部項目的數量佔比統計將超過50%。

甚至爲了打造爆款,在去年2月,愛奇藝和百度達成合作,用AI來應用於愛奇藝的內容搜索、內容宣發、內容創作工具、小說創作等業務,來更好地幫助愛奇藝判斷,哪款劇能不能火。

但落實到結果上,這些努力的效果還有待觀望。

第二部《狂飆》尚未出現,相比之下,降本倒是來得更直接。今年Q1的業績顯示,愛奇藝在內容製作成本上(包括版權費用、製作原創內容等)同比縮減了5%。是通過技術手段降低成本,還是“先躺未敬”,愛奇藝這一變化背後的原因尚不清晰。

但可以確定的事,如今,長視頻平台進入了存量競爭的時期。

盤活存量市場裏的用戶,就是在爲業務增長創造想象空間。隔壁最強勁的老對手騰訊視頻還在不斷努力,打造爆款視頻,拓展業務線,例如和TME聯動,用中插音樂和片尾音樂相互引流;在今年推出了現象級爆款劇《繁花》,以及其他爆火劇《獵冰》《完美世界第四季》,帶動長視頻付費會員數同比增長8%至1.16億。

而愛奇藝現在想要躺平,未免還早了點。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該投稿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藍鯨號立場。未經授權不得隨意轉載,藍鯨號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