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通威股份(600438):硅料成本优势凸显 短期承压不改长期成长

通威股份(600438):硅料成本優勢凸顯 短期承壓不改長期成長

華福證券 ·  05/19

業績點評:

公司發佈2023 年&24Q1 業績公告,2023 年全年實現營收1391 億元,同比-2.3%,歸母淨利135.7 億元,同比-47.2%;扣非歸母淨利136.1億元,同比-48.7%;24Q1 實現營收195.7 億元,同比-41.1%,歸母淨利-7.86 億元,扣非歸母淨利-7.90 億元。同時公司發佈擬以自有資金20-40 億元回購公司股份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彰顯公司的長期經營信心。

硅料品質成本雙優勢凸顯,先進產能進一步擴張公司23 年多晶硅出貨38.72 萬噸(同比+50.79%),全球市佔率超過25%,平均生產成本降至4.2 萬元/噸以下(單噸淨利超4.5 萬元/噸),大幅領先行業平均水平,且當前公司N 型產品月度產出佔比已超90%,可用於半導體產業的1000 噸/年電子級多晶硅產品順利通過國內外客戶驗證,並實現海外供貨;截至23 年底公司多晶硅產能達45 萬噸,隨着公司採用第八代“永祥法”的雲南20 萬噸及內蒙古20 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建設落地,公司屆時多晶硅產能將至85 萬噸,其中雲南項目作爲全球首個20 萬噸級項目將於24Q2 投產,內蒙古20 萬噸項目將於24Q3 投產。24Q1 公司多晶硅出貨約10.5 萬噸,在多晶硅價格下降、電價上漲的背景下實現單噸盈利約8500 元/噸。

多技術路線並行研發,TNC 先進產能優勢凸顯公司23 年電池片銷量80.66GW(含自用),同比+68.11%;公司TNC 電池最新量產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6.26%,非硅成本目前已降至0.16 元/w 左右,其組件產品相比傳統PERC 雙面組件功率提升30W 以上,單瓦發電量增益提高3-5%。截至23 年底公司電池產能達95GW,隨着公司推進存量PERC 產能升級和TNC 新產能建設,預計24 年內逐步完成約38GW PERC 產能改造(其餘不可改造PERC 產能已完成全部減值計提),並分別在眉山、雙流基地增加16GW、25GW TNC 電池產能,預計至24 年底公司TNC 產能規模將超100GW,佔總電池片產能約80%。同時公司在電池新技術研發上,採用多技術路線並行研發思路,目前公司THC(HJT) 中試線成功導入110 微米薄硅片、低溼重銀包銅漿料、0BB 技術等降本方案,並同步在銅互連技術上尋求差異化突破,分別在圖形化、金屬化、產品可靠性等環節取得積極進展,另外公司在背接觸電池、鈣鈦礦/硅疊層電池等前沿技術也取得了階段性研發成果。

組件出貨進入全球前五,多樣化組件技術形成產品矩陣公司23 年組件銷量31.11GW,同比+292.08%,根據InfoLink 數據出貨量進入全球前五。截至23 年底公司組件產能已達75GW,公司倚靠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產線打造及全面的質量管理體系,實現組件生產運營效率、產品品控能力均處於行業一線水平。此外公司構建了囊括TPC、TNC、THC 等差異化電池技術路線和多樣化組件技術的豐富產品矩陣,有望滿足全球光伏裝機日益豐富的應用場景和終端客戶更高功率組件產品的需求。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

根據產業鏈最新價格和競爭加劇因素,我們下調公司2024-2025年淨利潤預測至29.7 億元(前值181 億元,下調84%)、61.6 億元(前值211 億元,下調71%);新增2026 年預測91.5 億元,當前股價對應2024-2026 年PE 分別爲33.2、16.0、10.8 倍。基於公司資金實力強勁、綜合運營能力優異,有望憑藉品質成本優勢穿越此輪週期,我們維持給予公司“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全球光伏需求增長不及預期風險;硅料價格超預期下跌;國際貿易摩擦風險;產能建設不及預期風險。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