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小鹏与蔚来,“步调”愈发一致|钛度车库

TMTPost News ·  May 18 18:31

曾经齐头并进的“蔚小理”三家,如今开始奔赴各自的新战场。

从去年开始,除了理想展现出了不俗的市场表现以及盈利能力,蔚来和小鹏两家都或多或少得遇到了销量瓶颈,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规模亏损。

一边是理想在销量端,与问界的高调“对峙”;一边是蔚来、小鹏长期难以突破的盈利困境。不得不说,同为早期的造车新势力巨头,蔚来与小鹏似乎没有余裕再和理想一起“玩耍”了。小鹏与蔚来,“步调”愈发一致

而近期,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与蔚来汽车CEO李斌的频繁互动,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早在去年底,李斌就曾高调表示,等小鹏X9发售后,他也要购入一台,并希望何小鹏能够给他打个“骨折(价)”。日前,何小鹏亲自到安徽合肥拜访大众、蔚来两家车企,并且交付了此前李斌订购的小鹏X9。

拜访完成后,何小鹏与李斌一起乘坐高铁前往上海。而除了交付小鹏X9,何小鹏也表示打算买一台蔚来ET9,而他也希望李斌也要给他打个“骨折(价)”。

从两家话事人的相互捧场也不难看出,不管是面对的业务困境,亦或是未来的产品策略,蔚来与小鹏两家这两年的“步调”愈发地一致。

而在今年,蔚来与小鹏两家又不约而同选择了向下拓展,也就是通过开设更为低端的子品牌,以期提振自身销量。

5月15日,蔚来刚刚发布了第二品牌——乐道汽车,其专注20-30万元市场的定位也引起了业内激烈讨论,并有相关人士评论道“蔚来现在终于有正当理由降价了”。

而相对来说,小鹏的全新子品牌“MONA”下探的幅度则显得激进了很多。在宣传口径上,官方表示“MONA”将在整合滴滴造车技术的基础上,进军10-15万级别的汽车市场。

然而,尽管有着所谓“全球AI智驾汽车”的属性,但与滴滴的关联度,再加上15万元以下的定位,很难不让人将其与北汽、埃安等品牌的网约车属性联系在一起。

日前,小鹏也报出了该项目的最新进展。小鹏MONA首款车将在小鹏肇庆工厂生产,目前试制车已下线,即将进入PT2阶段,电池供应商包括比亚迪。在人员安排方面,MONA品牌总负责人为姜文,其在小鹏任职多年,加入小鹏前曾供职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和宝能汽车。

从目前曝光的消息来看,与蔚来乐道的多次造势不同,小鹏汽车的MONA则稍显神秘。

MONA品牌的第一次曝光,可以追溯到2023年8月28日。彼时,其还是小鹏汽车与滴滴合作的造车项目,具体车型由滴滴负责设计,而智驾部分由小鹏汽车提供。

根据目前的信息,小鹏汽车在MONA项目中整合了滴滴造车的技术基础,并加入小鹏汽车自研的XNGP、智能座舱等智能软件能力。官方表示,MONA将是颠覆创新的全新物种,致力于成为全球AI智驾汽车普及者。

而在最近的媒体交流中,何小鹏也详细阐述了小鹏汽车在市场战略、产品发展以及技术创新方面的安排,并透露了关于MONA项目的更多细节。据其透露,首款车型将是标准的A级车大小以及A级车的价位,同时会拥有非常好的性能、颜值和AI能力。

他还提到,MONA作为一个全新品牌,未来会有多款车型相继推出。目前可以透露的是,第一款车将很适合刚刚毕业的年轻人,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而且智能化程度很高。

同时,何小鹏还强调,通过耗费四到五年的研发努力,MONA期望为消费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品牌体验,特别是在全域自动驾驶方面的突破,这是小鹏汽车深度创新的具体体现。

而关于近期价格调整的问题,何小鹏也提到去年他预测的2024-2027年汽车市场的淘汰赛已然开启。在这一过程中,小鹏汽车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但从目前发布的销量数据来看,小鹏汽车一季度累计的销量为2.18万辆。如果按照小鹏汽车2024年28万辆的销量目标来算,目前完成了不足7.8%,那么后三季度的压力可想而知。

再加上营收层面的双重压力,喊出“淘汰赛第一年”的小鹏汽车显然亟需一剂“强心剂”。而何小鹏显然寄希望于,6月份通过“MONA”品牌的推进,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小鹏汽车销量疲软的困局。MONA品牌对小鹏智驾的作用

目前,从小鹏的现有产品线来看,其在20-30万的价格区间上已经初步完成布局。有P7i这样的轿车,还有G6/G9这样的SUV作为销量担当,在这样的情况下,降价或者推出廉价车型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但在这一点上,小鹏也遭遇了与蔚来相似的问题,那就是如果直接降价的话,很可能会损害小鹏现有的品牌形象。因此,如果为了保持小鹏面向消费者的基因, 推出独立品牌与母品牌进行区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除了单纯的销量增长,MONA品牌带来的规模化效应,对于小鹏来说其实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如果说,要评选这两年汽车圈最热的技术,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智能驾驶。随着以华为、小鹏、理想为首的新势力们喊出激进的智能驾驶开城口号,人们对智能驾驶从高速场景延伸到城市场景的兴趣愈发浓厚。

也正因如此,智能驾驶技术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众多汽车制造商宣传的重点。伴随着城市级的导航辅助技术(NOA)的全面开放,业界已经从最初阶段的“开城竞赛”,迈入了全方位、无缝连接的端到端智驾技术时代。

聚焦到小鹏汽车,其在行业内一直是以智驾能力见长,而以AI技术为支撑的智驾、智能座舱功能,能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有大量的车型不断反馈数据,从而进行迭代,平摊研发成本,同时改善功能体验,提升软件付费能力。

对此,何小鹏在媒体沟通环节明确指出,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上采取了高度前瞻的战略。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试验方面,小鹏汽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度,覆盖了260个城市。

但同时,何小鹏也坦陈了在端到端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和应用中遇到的挑战。他提到,从传统的基于规则的编程方法转向基于机器学习的端到端方法,虽然在理论上提高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但在实践中还面临着系统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等多方面的挑战。

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着小鹏汽车的技术研发能力,更是对整个自动驾驶技术实现量产和商业化的一大考验。他指出,不同于其他AI应用领域,自动驾驶系统必须保证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薄利多销”不管是在哪个行业都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尽管小鹏的产品定位,略低于理想与蔚来,但整体的规模效应仍旧无法与深耕中低端市场的品牌相比。而这时候,一个主打中低端市场的,能够“上量”的子品牌,来给小鹏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写在最后:

何小鹏表示,预计到2027年,市场中的车企数量将大幅减少,届时将见到更先进的AI技术、更好的硬件设备和更高品质的产品,标志着整个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

谈及小鹏汽车产品的最大变化,何小鹏指出在过去一年投入巨资进行造型设计上的革新,并在最近半年密集整合AI技术和客户体验,以推出全面均衡、在某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产品。此外,小鹏汽车的组织变革、能力改进都围绕全球化布局进行。

何小鹏还强调了五个核心发展线的重要性,包括组织、产品线(包括用户产品、客户产品及商业产品的推广)、经营、客户体验以及全局思维。他认为,这五个方面的优化是小鹏汽车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

总体而言,何小鹏对于小鹏汽车在未来市场淘汰赛中脱颖而出充满信心。而他的这种自信或许正是来自公司在技术、设计和战略布局上的深思熟虑和精心筹备。

至于说未来收效如何,不妨先来期待一下5月20日小鹏的AI智驾发布会以及后续的财报公布。(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常笑,编辑|张敏)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