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海底捞第四次IPO双重上市,美股首秀惊艳,股价狂飙50%!

海底撈第四次IPO雙重上市,美股首秀驚豔,股價狂飆50%!

金融屆 ·  05/18 11:06

張勇和他的另一半舒萍再次點燃市場熱度,海底撈家族企業迎來第四次IPO,子公司特海國際成功登陸納斯達克!這不僅意味着更多美味的商業版圖,也標誌着味蕾和資本的雙重享受!

特海國際美股IPO募資5267萬美元,股價開盤漲38%,收漲14%,標誌着海底撈轉變策略:放棄直營模式,轉向加盟制,並開啓了新一輪店鋪擴張計劃。特海國際去年營收飆升23%,逆轉前四年虧損局面!

在美股市場逐漸趨緩之時,一家中國新晉公司展現出驚人表現。

美東時間5月17日週五,海底撈旗下子公司特海國際以股票代碼HDL在納斯達克上市,開盤價高達27美元,比IPO發行價19.56美元高出38%。HDL股價一度衝至30美元,日內漲幅飆升至53.4%;但隨後在早盤迴落至19.8美元,漲幅收窄至不足1.3%。然而,隨後又再次擴大到10%以上,最終以約14%的漲幅收報22.29美元。

圖片

海底撈此次在美國發行了269.27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每一股ADS代表10股新發行的普通股。根據港交所早前公告的換算比率,每股相關股份約爲15.28港元,相較於上週五港股收盤價19.94港元,折價幅度超過23%。按照發行價計算,公司估值達到12.6億美元。不計承銷折扣及佣金與其他發售開支,本次美股發行規模爲5267萬美元。

此外,海底撈已授權兩家承銷商——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和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根據綠鞋機制,在招股說明書發佈後的30天內行使選擇權。他們最多可再超額配售代表總面值爲20.195美元的40.39萬股相關股份,使募股總規模可能超過6000萬美元。

特海國際財務表現

2023年,特海國際錄得營業收入6.86億美元,同比上升22.95%;歸母淨利潤0.26億美元,同比上升162.19%。

根據2024年第一季度未經審核財務資料顯示,特海國際的總收入同比增長16.6%,達到1.88億美元,但期內錄得淨虧損450萬美元。儘管如此,公司的翻檯率有所提升,顯示出業務正在逐步復甦。

特海國際主要經營海底撈在國外以外的餐飲業務,其中東南亞地區是其重要的市場。截至2023年12月31日,特海國際在全球經營115家海底撈門店,其中70家位於東南亞。儘管海外業務尚未穩定盈利,但隨着疫情影響的減退和消費復甦,特海國際的業績有所改善。

圖片

從2017年到2023年,按地區劃分的海底撈餐廳數量

特海國際在招股書中表示,募集資金的約70%將用於擴大全球餐廳網絡,約10%用於投資供應鏈管理能力,以及約10%用於研發,以增強數字化技術在餐廳管理中的應用。公司明確表示,雙重上市所募集資金的大部分將用於品牌提升和全球餐廳網絡的擴張,同時投資於供應鏈管理和技術研發,以強化其全球運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特海國際的成功上市,預計將進一步提升張勇夫婦的身家,並推動海底撈在北美市場的進一步擴張。公司表示,此舉有利於擴大其股東基礎,獲得額外資本,提升其在國際資本市場和消費市場的企業形象和影響力,進一步加強股份的流動性。特海國際將透過公開發售股份籌集更多資金,以提升品牌以及擴大全球餐廳網絡。

“特海國際衝刺美股是其發力歐美市場的重要手段。公司可以通過募集資金來助力海外業務。” 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

自2018年以來,張勇夫婦陸續將海底撈、頤海國際和特海國際送上港交所,目前三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1400億港元。

雙重上市

消弭了客觀因素的影響,實現盈利的特海國際選擇雙重上市也是順勢爲之,畢竟特海國際算是中餐出海中的龍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特海國際是第三大中餐餐廳品牌,按2022年收入計算,國際市場上最大的源自中國的中餐餐廳品牌。特海國際募資所投向的方向,也爲投資者看好。

突破瓶頸

除了現實的推動以外,特海國際能否通過雙重上市描畫新的增長曲線,也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一方面,海底撈大中華區的增長曲線已經放緩,另一方面,作爲中餐出海最受歡迎的賽道之一,火鍋門檻並不高、競爭壁壘也難建立,特海國際必然要跑得更快一些,才能夠坐穩霸主地位。

而在出海的火鍋品牌中,特海國際目前是門店數量最多的連鎖品牌,但其他的品牌也在猛攻海外市場。

據統計,小龍坎目前在海外也已經有34家門店,呷哺呷哺也在去年正式進入海外戰場。在這種背景下,資本市場和投資者對特海國際尋求美股上市,都持相對正面的態度。投資者寄望,特海國際能在資本的加持下打開海外的非華人市場。目前看來,海底撈這類火鍋品牌,主要的消費對象還是華人客戶。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