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盘中涨超50%!海底捞美股首秀惊艳,双重上市加码出海 | IPO见闻

盤中漲超50%!海底撈美股首秀驚豔,雙重上市加碼出海 | IPO見聞

華爾街見聞 ·  05/18 04:54

海底撈經營海外業務的子公司特海國際美股IPO募股5267萬美元,開盤漲38%,收漲14%。海底撈兩個多月前官宣開放加盟,放棄堅持三十年的直營,啓動新一輪開店擴張。去年特海國際營收同比增長23%,扭轉前四年持續虧待局面。

在美股大盤漲勢消減之際,一家中概新貴首秀驚豔。

美東時間5月16日週五,海底撈旗下子公司特海國際以HDL爲股票代碼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開盤價報27美元,較IPO發行價19.56美元高38%。此後,HDL股價曾漲至30美元,日內漲幅擴大到53.4%,早盤曾回落至19.8美元,漲幅收窄到不足1.3%,而後又擴大到10%以上,最終收漲約14%,收報22.29美元。

big

海底撈此次赴美募股發行269.27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每一股ADS代表10股新發行的普通股,以海底撈週五稍早在港交所公告的換算比率,相當於每股相關股份約15.28港元,較週五海底撈港股收盤價19.94港元折價逾23%。以發行價計算,公司估值12.6億美元,不計承銷折扣及佣金與其他發售開支,本次美股發行規模爲5267萬美元。

此外,海底撈已授權兩家承銷商——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和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可根據綠鞋機制,自終版招股說明書發佈之日起30天內行使選擇權,可最多再超額配售代表總面值爲20.195美元的40.39萬股相關股份,即募股總規模可能超過6000萬美元。

繼2022年12月30日赴港上市之後,時隔兩年,海底撈子公司特海國際又登陸美股,雙重上市標誌着海底撈在國際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擴張。在遭遇疫情期間策略失誤的打擊後,在美上市爲這家成立三十載的連鎖火鍋巨頭重啓拓展大計獲得更多“火力”支持。

因爲新冠疫情期間快速擴張策略失誤,2021年,海底撈錄得虧損41.61億元,同年,260家海底撈餐廳永久關閉,32家餐廳暫時停業休整。2022年,又有50家經營表現欠佳的餐廳關閉,同年海底撈扭虧爲盈,淨利潤約13.73億元。

到2023年,趕上了線下餐飲復甦的東風。海底撈實現高增長,今年3月公佈的業績顯示,2023年,海底撈營收同比增長33.6%至414.53億元,高於市場預期的411億元,全年淨利潤44.95億元,同比增長約174.6%,也比預期的43.9億元更強勁。

不過,海底撈開店仍非常謹慎,2023年全年僅新增9家餐廳,重啓26家前期關停的餐廳,同時關閉了32家餐廳。海底撈在業績中表示,2023年的首要目標是提高在營門店盈利能力與運營效率,因此放緩了開店步伐。

而就在3月,海底撈官宣放棄堅持三十年的直營模式,新一輪開店擴張蓄勢待發。海底撈發佈公告稱,將推行海底撈餐廳的加盟特許經營模式,引入該模式將在繼續保證管理水準和顧客體驗的基礎上,增強營運能力,引入更多優質資源,提升營運效率,助力海底撈品牌擴展至更多城市,爲更廣泛顧客提供服務。

海底撈的開放加盟被業界認爲是餐飲加盟市場的里程碑式事件,有評論稱,這代表更多餐飲巨頭看上了加盟這塊肥肉,希望充分利用加盟商獲取資源,打通下沉市場,在行業整體依靠加盟擴張的大趨勢下,這也是無奈之舉。

在國內拓展的同時,海底撈也尋求加快出海步伐、擴大國際影響力。遞交美國證監會的招股書顯示,2021年1月1日,負責海底撈大中華區以外業務的特海國際共經營餐廳74家,到2023年12月31日增加到115家,遍佈全球12個國家地區,均爲自營,其中70家位於東南亞,2023年上半年首次在阿聯酋開店。

去年一年,海特國際實現盈利,扭轉了此前四年大舉擴張卻持續虧損的局面。2019年到2022年,特海國際四年間分別虧損3300萬美元、5300萬美元、1.5億美元和4100萬美元,到2023年,不但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95%至6.86億美元,而且歸母淨利潤達2600萬美元。

海特國際稱,扭虧爲盈有兩大原因,一是餐廳翻檯率提升,二是內部管理及運營的改善,餐廳與經營效率相關的成本及開支實現優化。

2023年,特海國際的同店銷售額增長8.8%,較2022年的54%明顯放緩,但餐廳翻檯率從2022年的每天3.3次提高到3.5次,每家餐廳的平均日收入從1.54萬美元增加到1.63萬美元,公司營業利潤率從0.2%大幅提升至6.3%,餐廳層面的營業利潤率較2022年的4.1%提高一倍多,增至9.0%。

big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