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供给侧改善尚不明显 光伏产业暂难反转

供給側改善尚不明顯 光伏產業暫難反轉

證券時報 ·  05/17 09:52

中國光伏產業正經歷一段內外交困時期,一方面,美國近日宣佈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加徵關稅,另一方面,產業鏈價格一降再降,底部何時到來還很難斷言。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本週多晶硅價格持續下滑,其中,N型棒狀硅成交均價爲4.30萬元/噸,環比下降5.08%。P型緻密料成交均價爲3.73萬元/噸,環比下降4.36%。N型顆粒硅成交均價爲3.75萬元/噸,環比下降6.25%。

硅片跌幅更甚,其中,P型M10單晶硅片成交均價降至1.25元/片,周環比跌幅爲20.4%;P型G12單晶硅片成交均價降至1.9元/片,周環比跌幅8.65%。N型G12單晶硅片成交均價爲1.94元/片,周環比跌幅11%。

在價格持續下跌的重壓下,供給端改善的跡象也有所增加。

據硅業分會分析,目前,多晶硅價格已突破所有在產企業現金成本,在高庫存壓力下,部分小產能、老產能已經停車檢修,絕大多數企業挺價意願較強,低價情況下選擇壓貨不出。“硅料生產企業面臨售出即虧損的局面,故僅部分現金流困難的企業及新廠試料仍能接受降價成交,大多數在產廠家已採用停產檢修方式應對底部價格,硅料供應量從本月起將有所減少。”

硅料價格跌破企業現金成本的另一個例證來自通威股份,公開信息顯示,公司2023年全年平均硅料生產成本已降至4.2萬元/噸內,大幅領先行業平均水平。根據公司財務總監周斌在5月15日業績說明會上的表態,這一生產成本爲不含稅成本,也未包含銷售、管理、財務費用。

供給改善的情況也適用於硅片,本週兩家頭部企業和一體化企業大幅降低開工率,5月全行業硅片排產約爲63GW,與2月持平。硅業分會指出,頭部企業前期挺價不出貨,使得現階段庫存完全滿足下游採購需求,按當前虧損現金的價格再產更多硅片已無意義。同時,一體化企業外採硅片比自己生產明顯划算很多,因此採取硅料代工、雙經銷、直採等方式運營。

行業諮詢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也觀察到了行業減產的情況,不過對於節奏仍有所保留。“本月硅料供給端的整體新增供應量仍然可觀,雖然部分廠家已經開始採取減產和提前檢修的動作,但是力度和決心暫未明顯顯現,預期三季度規模化減產狀況可能開啓。”該機構認爲,硅料價格仍有承壓迫降的可能性,但是跌幅和跌速越來越有限。

Infolink提供的一項數據反映了硅片環節的窘境,即以4.2萬元/噸的硅料價格測算,硅片企業毛利率虧損高達30%以上,非理性競爭下廠家間失血嚴重。當前,硅片端內卷持續,企業間報價競爭下行,除頭部企業的報價階梯式下行外,二、三線小廠報價最低跌破1.2元/片。“硅片環節供需過剩嚴峻,後續若企業排產依然維持高檔,生產風險仍將持續擴大。”

相比之下,硅業分會的表態似乎給人一線希望。由於兩家一線企業開工率分別降至60%和80%。其餘企業開工率也有所下調,故而該機構認爲,目前市場處於供需關係發生轉變的關鍵節點,雖然全產業虧損的現象無法立刻反轉,但就單一硅片環節而言,再度看空已無意義。

通威股份董秘嚴軻在業績說明會上也提到行業供給改善的情況,“爲有利於行業長期穩健發展,國家相關部門已開始積極引導行業回歸理性投資。同時,各環節產品價格快速下跌背景下,行業已出現部分企業終止項目投資或推遲項目建設的情況。”

本週N型電池的價格跌幅也較大,此前,N型電池價格基本高出P型電池0.1元/W左右,不過本週N/P電池價差已基本拉平。InfoLink數據顯示,P型M10尺寸小幅滑落至每瓦0.31~0.32元,M10TOPCon電池均價下行到每瓦0.32~0.34元左右。該機構預計兩者價差將持續收窄,參照過往迭代產品價格趨勢,下半年M10尺寸N/P電池片價格有望出現反轉。

在5月14日的業績說明會上,電池廠商鈞達股份再次提到一個老生常談的觀點,即進入2024年,行業內P型電池產能正加速淘汰出清,伴隨行業落後產能的快速出清,行業內先進N型TOPCon電池供給將呈緊平衡趨勢。

不過,從價格走勢來看,市場對這一觀點並不買賬。TrendForce集邦諮詢指出,在上游龐大N型硅片庫存及持續非理性價格充斥下,電池片供給側壓力逐步走強。雖供給難言過剩,但上游超跌持續刺激下游組件廠對電池片進行極限壓價;觀察當前庫存水位,仍保持持續上漲。此外,電池片議價能力薄弱,難以穩定價格,仍存下探空間。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