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双良节能Q1业绩遇冷,资产负债率创新高,绿电制氢尚未带动板块业绩|直击业绩会

雙良節能Q1業績遇冷,資產負債率創新高,綠電制氫尚未帶動板塊業績|直擊業績會

證券之星 ·  05/16 18:08

硅片後起之秀雙良節能(600481.SH)交出了兩份截然不同的成績單。2023年營收、歸母淨利潤雙雙同比增長59.91%、57.07%。但今年一季度業績表現遇冷,分別錄得營收、歸母淨利潤42.48億元、-2.95億元,同比下滑22.25%、158.74%。

5月16日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雙良節能在建項目情況、新增產能以及氫能業務被重點聚焦。公司管理層在回覆包括證券之星在內的提問時表示,光伏行業目前仍處於中高速增長階段,公司總體產能預計在二季度全部具備生產條件,產能規模預計可以進入行業第一梯隊。此外,綠電制氫系統成爲公司新裝備業務增長點。

硅價下行,逆勢擴產

雙良節能董事長繆文彬在業績說明會上披露,公司Q1出貨同比增長超50%,公司目標本年度單晶硅材料出貨超65GW。但出貨高漲未能帶動業績增長,針對一季度業績大幅下滑,雙良節能在季報中表示,光伏單晶硅片價格持續承壓致使公司單晶硅業務收入及利潤下降;同時,硅料價格持續下跌增加了公司的存貨跌價損失,進而減少公司的經營利潤。

證券之星注意到,“非理性下跌”已經成爲多家機構對於近期光伏產業鏈價格走勢的普遍看法。

根據行業諮詢機構InfoLinkConsulting最新報價,P型硅片中182mm、210mm尺寸成交均價來到到每片1.4元、1.9元,降幅爲9.7%、5%;N型價格中182mm、210mm及182mm*210mm尺寸成交均價來到每片1.25元、2元與1.7元,各規格跌幅達到8-11%不等。

在硅片價格下滑拖累利潤的情況下,雙良節能依然選擇繼續“跑馬圈地”。在2023年12月拋出的定增預案中,雙良節能計劃募資25.6億元,其中16.7億元投向包頭38GW大尺寸單晶硅拉晶項目。

然而,受拓展光伏單晶硅新業務的影響,2021年以來雙良節能的資產負債率迅速攀升。2020-2023年,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爲46.16%、72.66%、68.49%、76.45%。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資產負債率達到77.33%,再創新高。

有投資者質疑,公司未來新增產能如何消化?目前負債率較高,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支撐項目的推進?繆文彬表示,光伏行業目前仍處於中高速增長階段,公司目前融資渠道暢通,大規模資本開支已結束。

也有投資者表示了對硅片三期建設的關切,在當前硅片價格戰背景下,三期是不是會緩建?繆文彬表示,公司三期單晶硅項目在二季度將具備生產條件。雙良節能總經理劉正宇向投資者透露,目前包頭已具備90GW單晶硅材料先進製造產能,隨着規模化產能的投放與自動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非硅成本將持續下降,目標成爲全球單晶硅材料第一梯隊供應商。

雙良節能董秘楊力康也稱,公司總體產能預計在二季度全部具備生產條件。產能規模預計可以進入行業第一梯隊,全部產能爲先進產能。

公司包頭目前經營正常,伴隨產能的增加人員結構更爲優化,總人數相比2022年度合理增長,公司單晶硅開工率目前維持在行業合理水平,劉正宇補充道。

證券之星注意到,持續加碼擴產下,雙良節能2023年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流出達到39.01億元,創上市以來新低,跌幅387.98%。繆文彬稱,主要是用於包頭項目擴產,包括購建廠房、設備款項等支出。今年一季度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仍虧損2.94億元,但同比有所增長。

綠電制氫一期產銷未明,又上馬新產能

雙良節能的虧損在行業內並不是個例,硅片頭部企業隆基綠能(601012.SH)與TCL中環(002129.SZ)一季度淨利潤也雙雙陷入虧損。其中,隆基綠能一季度歸母淨利潤虧損23.5億元,是2013年一季度以來的首次單季度虧損。

有投資者提出,目前硅片行業普遍虧損,公司一季度也虧損較大,公司準備採取哪些措施來提升業績?劉正宇回應稱,我們在傳統設備領域將會緊抓現在高耗能企業環保設備更新的戰略機遇,在綠電制氫設備環節密切關注需求的增長,在單晶硅材料方面持續推進經營效能的提升,降本增效,多方面持續提升公司業績。

綠電制氫行業發展正逐步邁入快車道。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在建、擬建、備案、簽約的綠氫項目總投資金額已超過7000億元,2023年制氫電解槽招標量近1.8GW。

雙良節能新能源裝備業務包括多晶硅還原爐及其模塊和綠電智能制氫系統。年報顯示,公司新能源裝備業務一面抓住多晶硅行業機遇期,力爭多晶硅行業設備訂單,一面加速拓展氫能新業務領域,全年累計獲得訂單超24億元。目前,公司綠電制氫裝備項目(一期)建成投產,年產能達到300臺套。

最新定增計劃中,雙良節能擬將2.5億元投向年產700套綠電智能制氫裝備建設項目,目前項目正在建設中。加上前期投入,雙良節能將具備1000臺套年生產能力。

有投資者質疑前期300臺套項目是否滿產滿銷?未形成訂單規模的話爲何又定增擴產?楊力康並未予以正面回覆,僅表示公司綠電制氫是新能源行業新的發展方向,國內外都已出臺相關的行業支持政策,下游需求與增長空間非常廣闊。

氫能業務能否在光伏板塊承壓之下,起到業績補充和改善作用?繆文彬表示,公司2024年氫能已收穫歐洲和中東的海外訂單,公司國際化進程與海外業務持續拓展中。綠電制氫系統爲公司新裝備業務增長點,根據行業進展與客戶反饋,綠電制氫系統下游需求不斷提升,是新能源行業新質生產力的重點發展方向。

但證券之星注意到,綠電制氫有效拉動新能源裝備業務似乎還需時日。2023年,新能源裝備業務整體實現營收26.78億元,同比下降7.82%,主要是由於光伏多晶硅產能投放邊際下滑所致。(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陸雯燕)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