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从奈雪的茶到茶百道,新茶饮品牌上市后为何「跌跌不休」?

從奈雪的茶到茶百道,新茶飲品牌上市後爲何「跌跌不休」?

投資界 ·  05/16 16:05

目前,國內有兩大新茶飲上市公司。

其中之一是奈雪的茶。其於2021年6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爲19.8港元/股,IPO總計募集資金淨額48.424億港元,當前(2024年5月15日)股價爲2.83港元/股,上市近三年,目前市值跌去了85%。

另一個則是剛剛在今年4月23日上市的茶百道,發行價爲17.5港元/股,上市首日就跌掉26%,目前股價爲10.24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市值已經跌去了超過40%。

這是爲什麼?東樓認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原因:

*,國內現製茶飲是最卷的消費賽道,沒有之一。大大小小的品牌有數千家。而頭部的茶飲品牌主要將自己的門店開設在購物中心或商業步行街。隨便逛任何一家購物中心,你會發現至少有六七家茶飲品牌在其中廝殺,包括喜茶、奈雪的茶、古茗、茶百道、七分甜等。這意味着消費者可選擇的品牌廣,也就意味着忠誠度低,因此價格戰不可避免。

在價格戰的背景下,必然導致整個行業的利潤被壓縮,產業鏈條上的物料供應商、門店加盟商以及品牌管理方,都無利可圖。這個趨勢從奈雪的茶業績就可以得到印證。從奈雪的茶近期發佈的業績顯示,2023年奈雪的茶直營店每筆訂單消費金額爲29.6元,較上年下降13.7%;全年每間茶飲店日均訂單量也微幅下降1.1%,降至344單。另一方面,根據業績顯示,奈雪的茶目前擁有近2000家門店,但2023年全年僅有2100萬元的利潤。而這對於奈雪的茶來說已經是巨大的進步,畢竟以前是虧損的。

第二,除了賽道本身卷外,茶飲還必須跟咖啡卷。同樣是主要開在購物中心,咖啡品牌在購物中心的扎堆程度同樣不弱於茶飲,星巴克、tims、Costa、瑞幸等咖啡品牌開店同樣密集,一般而言,消費者很少在一天裏既喝咖啡又喝奶茶,這就意味着兩個賽道對消費者的爭奪也將是白熱化的。

從目前看,咖啡賽道的擴張速度一點也不比茶飲賽道弱,而且相較而言,咖啡的剛需程度更甚於現製茶飲,一方面是因爲咖啡本身具有成癮性,另一方面咖啡門店作爲第三空間被更廣泛的人群接受。

第三,現製茶飲品牌的市場擴張空間受限。我們知道現製茶飲的門店選址主要集中在購物中心或商業步行街,目前一些頭部品牌已經接近萬店規模,比如蜜雪冰城,其他的一些品牌也都達到數千家規模,古茗擁有近9000家門店,茶百道已經超過8000家,喜茶超過3200家,奈雪的茶近2000家。

實際上,不同於疫情剛剛結束後,目前國內可供開發的店鋪地址數量正在銳減。據國家統計局官網信息顯示,截止2023年11月29日,全國購物中心總數量已達6300座。而根據媒體報道,目前我國成一定規模的步行街或商業街約有2100條。

這就意味着,目前國內真正適合開店的地址越來越少。未來新茶飲品牌想要繼續擴店,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繼續下沉,開在社區的底商或者城鎮市場,另一條選擇是選擇進軍海外市場。

但這條路都並不好走。如果繼續走下沉市場,就必須要考慮下沉市場消費者對產品的接受度,這一方面需要對用戶進行教育,另一方面得需要提供與其收入相匹配的價格帶產品。

那麼出海呢?在國內市場空間受限之後,選擇到海外市場進行開疆拓土固然是一條路。但是,進軍海外市場除了跟資本講一個全球化品牌的故事外,更需要能夠在海外市場真正站穩腳跟,這不僅需要這些土生土長的新茶飲品牌招攬國際化人才,還需要品牌能夠在不同的人文背景和法律框架下進行有效經營,這其實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第四,現製茶飲品牌還面臨較大的創新難題。消費者對於產品創新的需求更高,這要求品牌不斷的推出新品,來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口味需求。目前現製茶飲的頭部品牌實現了鮮奶、鮮茶、鮮果等,成功的將香飄飄、優樂美等杯裝衝調奶茶卷出了年輕人的視線。與此同時,還通過品牌聯名、IP聯名等方式,在品牌包裝方面上下足了功夫。從卷價格到卷產品,再到卷品牌、卷服務,新制茶飲行業快速進入了市場成熟期,接下來可供創新的空間有限。

總體來看,新茶飲賽道是一個有限遊戲,即發展空間有限,競爭卻*激烈,最終各品牌之間很可能陷入到零和博弈當中。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駝鹿新消費授權發佈,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