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密集抛售物业,「木器大王」傅世彪加入沽货大军

密集拋售物業,「木器大王」傅世彪加入沽貨大軍

財華社 ·  05/16 16:01

香港炒樓大佬們當年掃貨闊綽,在樓市高位時賺得盆滿鉢滿。現如今,香港樓價連跌幾年,樓市風險警鐘敲響,大佬們紛紛選擇「保命」,近來頻頻沽貨。

例如,被譽爲「香港鋪王」的鄧成波於2021年離世後,據說其800億遺產疑最終會「資不抵債」,其家族成員現時正密集賣樓回籠資金。而手持逾450個鋪位的大鴻輝興業創辦人梁紹鴻去年放售港九新界15項物業,總叫價近35億,其還在近日賤賣跑馬地比華利山一夥遺產物業。

此外,有「磁帶大王」之稱的資深投資者陳秉志也不斷拋售核心物業,其去年底以7.5億出售的中環中心高層在近5年跌價了一半,不禁令人唏噓。

本文的主角-「木器大王」傅世彪也加入了沽貨大軍,以應對香港樓市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

與鄧成波家族接連虧損出貨不同,傅世彪拋售的多個物業都是「小賺一筆」,當然也有部分物業損失慘重。

於去年12月,傅世彪家族以約8600萬元拋售旺角彌敦道一個面積逾8000平方呎的三層鋪位。不過由於傅世彪下手早,該物業是在2004年以3700餘萬元所購,意味着該物業在20年時間裏爲傅世彪家族豪賺逾130%的差價。

今年1月,傅世彪家族又以4131萬元出售粉嶺新寧中心低層全層工廈,有媒體指傅世彪家族在該物業上賺逾3700萬餘元。

但購入時間較晚的一幢大廈令傅世彪家族血虧,近日傅世彪家族以約1.5億元「甩賣」位於尖沙咀的耀基大樓全幢。據悉,該大樓5年前買入價爲3.2億元,現轉售賬面損失1.7億元,虧損幅度超過53%。

傅世彪家族於1969年成立瑞生集團,該集團初期業務以生產中國傳統傢俱及木材貿易爲主,故傅世彪有「木器大王」之稱。除了經營木器製品外,傅世彪家族亦投資多項鋪位物業,投資標的以尖沙咀區爲核心,集中在黃金地段的商業零售房產投資上。2016年有媒體報道稱,傅世彪家族持有的鋪位市值達百億元。

當下,香港樓市連續幾年調整,即便香港政府於今年2月底「撤辣」刺激了樓市交易量,傅世彪家族仍選擇出售重要資產,不免令市場困惑。

傅世彪家族頻賣資產套現,或是由於近幾年樓價下跌造成傅世彪家族浮虧較爲嚴重,此舉是爲了回收資金及減少虧損,以規避潛在風險。

香港差餉物業估值署數據顯示,於2024年3月,香港私人寫字樓租金指數和私人零售業樓宇售價指數分別較歷史最高點下跌15.5%及25.8%。此外,受外資撤離、居家辦公趨勢等因素影響,香港寫字樓可謂「人去樓空」,空置率持續上升。戴德梁行的數據顯示,香港2024年一季度季的寫字樓空置率按年升2.5個百分點至19.6%,創8年新高。

由於商業物業市場低迷,物業持有者難言樂觀,導致近兩年降價賣樓個案頻出,引發市場對香港樓市的信心不足。

另一方面,不少投行和物業運營商對香港樓市的未來持謹慎態度,原因包括宏觀經濟環境較預期弱、按揭貸款利率高、地產市場供過於求等,這些因素增加了香港樓市發展的不確定性,市場更是有聲音擔憂香港樓市泡沫會引發次貸危機。

不僅是傅世彪家族,長實集團(01113.HK)、新鴻基地產(00016.HK)等本地開發商紛紛劈價出貨套現以去庫存,長實集團更是坦言「蝕少當賺」,不難看出開發商將此次「撤辣」視爲一扇逃生門。

中金公司近期在研究報告中認爲,雖然香港「撤辣」後樓市交易明顯回溫,但要確認2024年是香港本輪房地產週期的拐點可能爲時尚早。該行指出,房屋租售比和按揭貸款利率之間的不匹配以及庫存水平修復需要時間。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