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金城医药:利用化学合成与生物合成双平台,特色合成生物产品涌现

证券时报 ·  05/14 19:14

金城医药(300233)近年来在合成生物方向着力布局,2023年年报中,公司明确了“医药化工、合成生物学、女性健康科技、高品质抗生素”四大战略发展方向。2024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向好,实现营业收入9.32亿元,同比增长12.32%;实现归母净利润8297.13万元,同比增长65.43%;净利率达9.57%,同比提升2.95个百分点。

传统化学合成企业进军合成生物领域,在国际大公司中较为常见,比如巴斯夫、帝斯曼、杜邦、拜耳等都在合成生物领域有布局。营收在30多亿元、市值不足百亿的金城医药涉足合成生物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打法。

瞄准较高门槛“医药+大健康”领域

金城医药董事、副总经理、山东金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辉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在战略上瞄准具有较高门槛的“医药+大健康”领域的手性化合物的生物催化和高附加值产品,致力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生物合成产研基地。

同时拥有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双平台,也是金城医药在合成生物领域的一大特色,这使得公司在半生物发酵、半化学合成或半酶催化、半化学合成的产品研发及落地上更加高效、综合生产成本更具优势。

公司董事、金城生物研究院院长马钦元介绍,以中间体4-AA为例,公司通过生物催化技术,挖掘关键生物酶基因,并对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蛋白质工程改造,提高其立体选择性及催化活性,同时构建了高密度发酵工艺和高效的酶催化反应体系,该工艺具备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污染小等优势。氧化性GSH和乙酰基GSH,除借助生物合成技术外,也均需要化学反应参与。在神经酰胺的生产中,需要先通过发酵获得植物鞘氨醇,再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神经酰胺。对于大多数只有生物合成而没有化学合成平台的企业,只能做到植物鞘胺醇,在产业链的延伸方面无法享受较高的自主性和高度选择性。

马钦元表示,公司同时拥有化学合成与生物酶催化两大研发平台,可实现半合成原料药或医药中间体等产品所需要的化学合成与酶催化技术完美结合,当前公司双平台的协同价值已日益凸显,形成了具备金城独家特色的产品,已经成功实现4AA、烟碱、氧化性GSH、乙酰基GSH双合成技术产品的产业化落地,并推动玻色因、神经酰胺等双合成产品的研发及中试放大。

撇开大宗产品,选择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

在产品选择上,与大公司更多在氨基酸、维生素、功能油脂等大宗产品领域布局不同,金城医药选择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进行突破,产品选择的终极目标上也是具有较高门槛、一旦突破会获得较长时间专利保护和市场保护的“医药+大健康”产品。

马钦元介绍,大型发酵对水的需求大,需要靠近水源;大宗产品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级的投入对资本需求大。金城医药充分考虑公司区位因素、资本投入能力,专注打造高附加值的生物大健康方向专精特新产品,像虾青素、玻色因、神经酰胺都是此类产品,公司可以做到质量和成本领先,使得产品具备较大的竞争优势。

对于产品规划,马钦元介绍,短期重点是政策法规门槛较低的合成生物学产品及应用化学合成偶联酶催化技术开发速度较快的产品,该类产品可以快速导入市场形成收入和利润,像玻色因、神经酰胺、4AA等。中期产品为面向“医药+大健康”领域的具有一定政策法规门槛及技术开发难度的细胞工厂类产品,像虾青素、莱胞迪苷M等;长期则是瞄准生物合成药品领域。

作为在合成生物领域走在前列的国内企业,金城生物在产品方向上也坚持向高门槛领域拓展。相较于国内合成生物公司更多选择化妆品活性物质、代糖类产品或者食品方向功能性物质作为主攻方向,金城医药则瞄准了具有更高门槛的药物、农业等领域。即使是同样的产品,公司在应用领域选择上也持续拓展高门槛领域。以公司支撑性产品谷胱甘肽为例,该产品既可以用于药品,也可以用于食品、化妆品、动保领域。随着涌入企业增加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在非药品领域对公司产品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作为全球规模化酿酒酵母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企业,公司在药品领域具有先天的优势和门槛。公司目前正在推进虾青素在饲料市场的突破。

据介绍,除目前已经规模化的产品外,金城医药在研细胞工厂产品胞磷胆碱钠、硫酸软骨素、代糖莱鲍迪苷M等也在积极推进中。

以上内容仅用作资讯或教育之目的,不构成与富途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富途竭力但不能保证上述全部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