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红塔证券:5月13日接受机构调研,投资者参与

紅塔證券:5月13日接受機構調研,投資者參與

證券之星 ·  05/14 17:08

證券之星消息,2024年5月14日紅塔證券(601236)發佈公告稱公司於2024年5月13日接受機構調研。

具體內容如下:

問:有沒有合併意向

答:尊敬的投資者,感謝您對紅塔證券的關注。公司堅持以差異化金融服務平台、特色化精品券商爲戰略定位,聚焦客戶、聚焦區域、聚焦業務、聚焦產品,實施以重拉輕、母公司和子公司一體化、強協同、強總部等一體化發展舉措,持續推進戰略轉型,實現收入多元化,全面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力。公司如有相關計劃,將根據法律法規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再次感謝您的關注,謝謝!

問:公司總負債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增加了58億元,增幅爲86%,而應付債券增加了95億元。我想了解一下,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情況?另外,公司對於債券的管理和風險控制有何策略?是否有具體的措施來應對債券風險?謝謝!

答:尊敬的投資者,感謝您對紅塔證券的關注。公司債券主要投資於風險較低的品種,爲增加收益適當增加了負債規模。再次感謝您的關注,謝謝!

問:作爲投資者,我對公司的風險管理非常關注。請公司在風險管理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特別是在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方面,公司是如何保障安全的?是否有相關的風險管理制度和團隊?另外,公司是否定期進行風險評估和監控,以及如何應對潛在的風險事件?謝謝!

答:尊敬的投資者,感謝您對紅塔證券的關注!公司專門設立了風險管理部實施公司全面風險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市場風險管理體系,通過限額管理、風險計量和分析等手段,保障市場風險整體水平可測、可控、可承受。在監管部門強監管的大背景下公司繼續實現2023年全年“零扣分”,分類評級繼續保持在公司歷史上最好水平。公司大力加強合規風險管理智能化建設,繼續開展合規智能管理平台建設,推進合規管理信息系統向“平台化、數字化、智能化”轉變。 公司業務系統或業務管理系統設置風險管理功能或模塊,在業務開展過程中自動檢查和監控,實現重要限額指標的前端控制,不斷提升事前風險管理功能及風險管理的前瞻性。 公司建立市場風險分析報告機制,通過風險日報、月報等定期及不定期報告的形式反映風險識別和應對方案。通過敏感性分析、壓力測試等工具定期或不定期對公司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針對市場異常波動、特定風險事件等情形提高評估頻率,提示公司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承擔的損失,並將壓力測試結果運用於風險管理及限額管理,保障公司在市場風險可控、可承受的情況下開展各項業務。再次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謝謝。

問:我想了解一下公司在其他綜合收益方面的變動情況。這些變動對公司的綜合收益總額有何影響?另外,這些變動是否與公司的經營業務或戰略規劃有關?謝謝!

答:尊敬的投資者,感謝您對紅塔證券的關注!2023年以來,公司加強了資產負債管理,出於對資本市場的投資信心,爲增加公司業績的穩定性,加大了其他債權投資和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規模,實現了公司其他綜合收益和綜合收益總額的逐步增加,提高了股東報。再次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謝謝。

問:公司在營業總收入和淨利潤方面有一些變動,想請一下具體情況以及導致這樣變動的原因是什麼?這些變動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有何影響?

答:尊敬的投資者,感謝您對紅塔證券的關注!2024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0億元。公司2024年一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主要受市場波動影響,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同比減少,公司將持續關注行業的發展動態並及時調整策略。近年來,公司通過進一步拓展增厚利差業務以增加穩定收入,大力發展公司自營投資業務的非方向性投資,建設絕對收益導向投資體系,以降低二級市場劇烈波動對公司經營的不利影響。目前公司包括股票投資、債券投資等在內的非方向性資產佔比大幅提升,形成了更爲多元的資產結構和收入來源。整體上,公司及管理層對公司的經營與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公司始終堅持“打造差異化金融服務平台、特色化精品券商”的戰略定位,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努力提高盈利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管理效能,持續推進戰略轉型,實現收入多元化,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再次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謝謝。

問:我想了解一下公司在貨幣資金和交易性金融負債方面的變動情況。這些變動對公司的資金狀況有何影響?另外,公司是否有相應的策略來應對這些變動?謝謝!

答:尊敬的投資者,感謝您對紅塔證券的關注!公司已經建立起在各專業委員會集中統一決策基礎上的自上而下確定資產配置(包括定負債、定資產配置和定成本)和各類風險控制指標,並對不同業務根據實際狀況採取非對稱發展的管理模式。我們以資產負債管理爲核心的“四位一體”(資產負債管理、風險限額管理、財務預算管理和人力考覈)管理模式已經初步成型。 爲控制和防範流動性風險,公司建立流動性風險指標體系,通過設置限額標準以及動態監測,及時掌握公司流動性風險情況;通過設定流動性最低現金備付限額,保障公司流動性的安全底線;制定操作性較強的流動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並通過演練的方式不斷檢驗其實用性;建立與股東單位的流動性補足和救助機制、與銀行簽訂不可撤銷的法人透支協議拓寬公司流動性應急資源;不斷加強流動性風險的評估和計量能力,基於公司戰略發展和經營計劃,通過現金缺口、壓力測試等方法,評估測算業務可能的流動性需求;持續做好日間流動性頭寸的管理工作。再次感謝您的關注,謝謝!

問:我注意到公司在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其他債權投資方面有一些變動,想請一下這些變動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這些變動對公司當期利潤有何影響?另外,這些變動是否與公司的投資策略或市場環境有關?謝謝!

答:尊敬的投資者,感謝您對紅塔證券的關注!公司報告期內調整了資產配置結構,增加了其他債權投資、減少了交易性金融資產的配置。以上調整增強了營業收入和資產結構的穩定性,有利於提升公司經營業績的穩定性。再次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謝謝。

問:我是一位投資者,對於公司的註冊資本變更情況很感興趣。我想了解一下,這些變更對公司的經營和發展有何影響?是否會繼續增加註冊資本?另外,公司在進行註冊資本變更時是否考慮了市場需求和競爭情況?謝謝!

答:尊敬的投資者,感謝您對紅塔證券的關注!公司註冊資本近期未發生變更。再次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謝謝。

問:我注意到公司總資產增加了56億元,增幅爲86%,但貨幣資金和結算備付金卻減少了71億元,我想了解一下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情況?另外,公司對於資金的管理有何策略來應對這種情況?是否有計劃來增加貨幣資金和結算備付金的儲備?謝謝!

答:尊敬的投資者,感謝您對紅塔證券的關注!公司貨幣資金2023年末較2023年初減少,主要是公司在滿足流動性管理指標範圍內進行了金融資產的配置導致。公司已經建立起在各專業委員會集中統一決策基礎上的自上而下確定資產配置(包括定負債、定資產配置和定成本)和各類風險控制指標,並對不同業務根據實際狀況採取非對稱發展的管理模式。我們以資產負債管理爲核心的“四位一體”(資產負債管理、風險限額管理、財務預算管理和人力考覈)管理模式已經初步成型。 爲控制和防範流動性風險,公司建立流動性風險指標體系,通過設置限額標準以及動態監測,及時掌握公司流動性風險情況;通過設定流動性最低現金備付限額,保障公司流動性的安全底線;制定操作性較強的流動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並通過演練的方式不斷檢驗其實用性;建立與股東單位的流動性補足和救助機制、與銀行簽訂不可撤銷的法人透支協議拓寬公司流動性應急資源;不斷加強流動性風險的評估和計量能力,基於公司戰略發展和經營計劃,通過現金缺口、壓力測試等方法,評估測算業務可能的流動性需求;持續做好日間流動性頭寸的管理工作。再次感謝您的關注,謝謝!

問:請公司在非經常性損益方面有哪些重大項目?這些項目的金額是多少?爲什麼被認定爲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另外,這些項目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有何影響?公司在未來是否還會有類似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出現?如果有,公司是否有相應的控制和管理措施來降低這些風險?

答:尊敬的投資者,感謝您對紅塔證券的關注!公司非經常損益的最大項目是各地經營機構收到的政府補助,具體各項非經營損益詳見經審計的財務報表附註。公司非經常損益的規模對經營業績影響較小,且屬於公司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取得、並非公司主動調整經營方向所致。再次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謝謝。

問:我注意到公司的歷史沿革中到了重組和增資擴股等情況。我想了解一下,這些重組和增資擴股對公司的發展有何影響?是否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另外,這些舉措是否有助於公司在行業中保持競爭力和持續增長?謝謝!

答:尊敬的投資者,感謝您對紅塔證券的關注!公司通過歷次增資擴股增加了公司的資本實力,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再次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謝謝。

紅塔證券(601236)主營業務:自營投資業務板塊、财富管理業務板塊以及機構服務業務板塊。

紅塔證券2024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3.88億元,同比下降20.89%;歸母淨利潤1.2億元,同比下降46.95%;扣非淨利潤1.19億元,同比下降46.27%;負債率52.87%,投資收益1.21億元。

該股最近90天內無機構評級。融資融券數據顯示該股近3個月融資淨流入7191.78萬,融資餘額增加;融券淨流入387.95萬,融券餘額增加。

以上內容由證券之星根據公開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網信算備310104345710301240019號),與本站立場無關,如數據存在問題請聯繫我們。本文爲數據整理,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