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医药突传重磅!药明系将迎转机? 美药企合同豁免权或延长8年

醫藥突傳重磅!藥明系將迎轉機? 美藥企合同豁免權或延長8年

券商中國 ·  05/13 09:03

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時謙

醫藥行業突然傳來重磅消息!

剛剛過去的週末,加配醫藥股的聲音突然大了起來!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呢?從事件上看,海外突然傳來一條重磅消息。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立法機構修改了“限制藥明康德及中國生物科技公司的法案”,擬給予更多時間切斷生物公司之間的聯繫,該法案將要求美國公司在2032年之前結束與這些公司的合作。

今日開盤,港股CXO概念集體狂歡,但隨後出現回落,截至今日收盤,$藥明康德 (02359.HK)$漲超4%,$康龍化成 (03759.HK)$漲近3%,$藥明生物 (02269.HK)$跌超3%。

據一位美國國會助理證實,美國衆議院委員會(非衆議院全體大會)針對中國的《生物安全法案》(H.R.7085)計劃於5月15日在衆議院開啓投票。業內人士認爲,8年時間足夠相關公司應變,而這個最大的不確定性落地,亦能給相關公司帶來正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十三屆中國生物製品年會(CBioPC2024)將於5月15日—18日(週三到週六)在廣州舉行。此次會議級別較高,重磅嘉賓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世界衛生組織(WHO)生物製品標準化委員會秘書長Ivana Knezevic、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濤、中國工程院院士田志剛等。

重磅傳來

新版國會法案將限制美國與包括藥明康德和華大基因在內的某些中國生物科技公司開展業務,該法案將要求美國公司在2032年之前結束與這些公司的合作,從而延長尋找新合作伙伴的時間。據一位美國國會助理證實,美國衆議院委員會(非衆議院全體大會)針對中國的《生物安全法案》(H.R.7085)計劃於5月15日在衆議院開啓投票。

2024年1月25日,衆議院中國特別委員會主席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和高級成員拉賈·克里希納穆爾蒂(Raja Krishnamoorthi,伊利諾伊州民主黨)提出了《生物安全法案》。因爲這份《生物安全法案》,藥明康德等生物醫藥巨頭跌幅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紐約時報》報道,藥明康德在美國醫療保健領域的參與程度之深,已遠超國會的討論。該國生物技術產業一些高層已明確反對這項法案,他們試圖讓國會意識到,突然脫鉤可能會使一些藥物研發延遲數年。這可能才是美國國會修改法案的重要原因。

這個週末,不少醫藥界人士認爲,與之前的預案相比,預留出的8年時間,還是足以讓CRO巨頭們騰出空間和時間應對的。不過,亦有市場人士認爲,雖有喘息之機,但這也導致法案更具實操性,國內醫藥產業長期發展壓力可能會加大。

多頭漸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消息傳出之後,業界唱好醫藥的聲音開始加大。

4月份業績報過後,醫藥股進入到冷卻期,但最近“合成生物學”和“幹細胞”這兩大主題漲幅巨大,醫藥板塊整體交易熱度有所提升。

華福證券認爲,節前一週AH醫藥表現極爲亮眼,港股強於A股,其間A股普漲,合成生物學、幹細胞治療等主題概念表現突出,輪動現象比較明顯。近兩週和市場溝通下來,醫藥行情持續性或好於預期,主要在於三點:一是行業間比較確有優勢,醫藥要增長有增長,要主題有新主題;二是醫藥短期表現強勢但市場仍然有分歧,醫藥連跌3年,很多投資者仍處於熊市思維,最悲觀的時候已經過去,可以樂觀起來;三是基本面最重要,醫藥後續業績好轉將給予足夠的基本面支撐。

浙商證券則認爲,北京及廣州出臺全鏈條支持文件體現出政策對創新藥的支持開始加碼,期待後續有更多省市推出創新藥支持政策,在政策紅利下,我國創新藥及其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有望提速。

從2024年一季度的板塊整體業績來看,雖然收入端同比增速仍然承壓(同比約+0.5%),但是歸母淨利潤端增速已經明顯回暖(同比約+1%),行業擺脫疫情慣性效應以及各種相關政策影響的拐點已現,疊加行業的剛需性以及工程師紅利效應,行業增長的高確定性也將依然持續。從2024年一季度的公募基金持倉來看,2023年下半年開始連續三個季度環比均明顯下滑,整體醫藥的持倉也到達了歷史的低位。中信證券認爲,2024年二季度正是在底部佈局醫藥行業優秀賽道和企業的最佳機會。

中信證券表示,考慮反腐深化及常態化後,產業深化變革必然帶來醫藥整體的商業模式大幅變革以及集中度的大幅提升,建議圍繞三條主線佈局:一、出海破局,強化走出國內競爭的新增長空間模式;二、行業反腐後時代,洗牌加速下擁有核心產品競爭力和商業模式受益的企業(國企改革及整合併購);三、圍繞“爆款產品”取得突破,進入回報期的真創新企業(創新醫藥產品)。

編輯/lambor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