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周期异变:暴利吸引资本涌入 猪企吹响扩产号角

週期異變:暴利吸引資本湧入 豬企吹響擴產號角

財聯社 ·  05/12 15:23

①非洲豬瘟後養殖利潤急劇攀升,在2019年頭均盈利創下超2900元,推動資本大舉入局擴張; ②資本推動擴產下,上市豬企出欄佔比持續上升,在2023年合計出蘭量甚至達到了1.6億頭。

財聯社5月12日訊(記者 劉建 王平安)週期失靈誰是幕後推手?經歷過非洲豬瘟的陸先生感受頗深,“我認爲是資本,19年非洲豬瘟過後養豬太掙錢了。”

這也是多位養殖產業鏈人士和專家的共同的觀點——非洲豬瘟後,養殖利潤短期內急劇攀升,頭均利潤創下歷史新高,業內對後續行情過於看好,吸引大量資本進入,促使能繁母豬存欄迅速增加,豬肉產能持續供應過剩。

Choice數據顯示,從2019年3月份開始,自繁自養利潤迅速攀升,在當年11月創下歷史新高,頭均盈利超2900元/頭,並在接下來的15個月內持續維持高位。

那一年的養豬,可以算是最暴利的行業,陸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我當時一年就掙了差不多兩百多萬,我現在都還能記得當時的心情,非常的激動,而且當時很多人認爲非瘟的影響會持續3-4年,但沒想到短短一兩年產能就迅速恢復了。”

在國家級(重慶)生豬大數據中心首席分析師謝澤峯看來,“2019年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高的行情,當時一頭母豬一年要掙2萬塊錢左右,一個小養殖戶養100頭母豬掙上百萬的大有人在。在這種情況下誰都想去養豬,這也導致了外來資金大量進入。”

(自繁自養利潤走勢圖 圖片來源:wind)

事實上,上市豬企2019年業績也能看出當年的“大行情”,溫氏股份(300498.SZ)當年實現淨利潤139.0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牧原股份(002714.SZ)與新希望(000876.SZ)則分別盈利61.14億元和50.42億元,其中牧原股份銷售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爲35.95%和31.34%,均創下歷史新高。

暴利蠱惑人心,資本養豬熱潮迅速開啓,擴產成爲行業普遍現象,僅當年上半年就有新希望、溫氏股份、正邦科技(002157.SZ)、牧原股份、傲農生物(603363.SH)、天邦食品(002124.SZ)、京基智農(000048.SZ)、金新農(002548.SZ)等近10家生豬養殖上市公司相繼公告加碼生豬養殖,其中僅新希望、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就砸下超230億元——新希望在2021年中甚至喊出了2023年生豬出欄不低於6600萬頭的目標;正邦科技提出“搶人才、搶母豬、搶豬苗”的三搶計劃;牧原股份的“百場千萬”工程也正式開啓。

陸先生對此感受非常深刻,“那一年不僅大公司瘋狂擴產,跨界養豬也成了趨勢,互聯網公司來養豬,房地產公司、皮革公司、園林綠化公司、做鋼鐵都有來養豬的,都想來分一口豬瘟後的‘蛋糕’。”

資本的力量不可忽視,僅僅兩年時間,產能迅速回升,曾經的暴利行業開始極度低迷。“之前有專家認爲國內產能經過非洲豬瘟後恢復可能要4年左右時間,我當時也是這樣想的,覺得這個好行情能延續下去,但沒想到產能短短兩年就迅速恢復。”陸先生表示。

資本介入產能迅速擴張,規模企業佔比大幅攀升,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15家上市公司市場佔有率爲7%;2021年市場佔有率則達到15%;2022年,市場佔有率迅速達到19%;到了去年,合計出欄量甚至超過了1.6億頭。

(上市豬企出欄情況 數據來源:公告)

以新希望爲例,其2019年至2023年出欄量逐年遞增非常明顯,爲355萬頭-830萬頭-998萬頭-1462萬頭-1768萬頭。

資本熱潮下,上市豬企規模迅速攀升,但散戶卻漸行漸遠,一位從事養豬業多年的養殖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我養豬已經很多年了,以前養豬當行情不好的時候,我和妻子就出去做其他工作,等到行情好的時候就回來繼續養,但去年上半年出去後就沒有回來繼續養了,現在行情背後的壓力,不是一般散戶能扛得住的。”

在上海鋼聯生豬分析師鄢美玲看來,“豬企瘋狂擴產的背後主要還是因爲在非洲豬瘟發生後,當時的高紅利期太罕見了,屬於一個全行業的暴利期,在別的行業裏很少出現這種現象。所以在那之後外來資金大量進入,催生大規模擴產,但在規模企業的擠壓下,行情低迷時離開的散戶可能就不會回來了。”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