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幕墙龙头中国建筑兴业的转型路

幕牆龍頭中國建築興業的轉型路

經濟觀察報 ·  05/11 09:00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雅潔 中國建築集團下屬的中國建築興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建築興業”,股票代碼00830.HK)面臨着國際市場和國內建築行業下行的雙重挑戰,因此正嘗試在業務方向上進行轉型。

中國建築興業副總裁朱敏峯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公司正在推動建築與能源的進一步結合,即BIPV(光伏建築一體化),通過這種方式,讓傳統建築變成可以發電的節能建築,從而推動建築從耗能向產能、節能轉變。

中國建築興業是幕牆領域的龍頭企業,其幕牆業務遍及5大洲、11個國家和地區、43個城市,累計承建1000餘座建築幕牆項目,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哈利法塔的雙曲幕牆來自中國建築興業。2023年,中國建築興業主營業務收入86.66億港幣,同比增長13.0%,股東應占溢利爲5.8億港幣。

但如同大部分建築類企業一樣,中國建築興業的幕牆業務正面臨市場環境的快速變化。朱敏峯用“普通幕牆競爭慘烈,高端幕牆寥寥無幾,規模型企業尤其稀少”來形容國內目前的幕牆市場。他說,國內幕牆行業正處於洗牌過程中,這也是建築類央企被迫轉型的時候,只有從低端走向高端,才有出路。

該企業爲此投入了大量研發成本,試圖在能源賽道上找到新的市場。朱敏峯說,到2030年,公司淨利潤目標爲30億港幣,其中傳統幕牆業務淨利潤目標爲15億港幣到20億港幣,新業務BIPV淨利潤目標爲10億港幣。

經濟觀察報:在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雙重壓力下,中國建築興業正在做出哪些改變?

朱敏峯:之前我們的主要戰場在海外,但隨着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們近年來做了戰略調整,在持續穩固港澳基本盤的基礎上,最近兩年開始重點拓展內地市場,而海外市場則在不斷優化。

從時間線上看,2019年左右提出了戰略調整,定下2025年做成30億港幣規模的目標。這也是配合集團整個戰略轉型的需要,原來思路是“建築+投資”,現在的思路是“科技+建築+投資”,我們是集團做科技轉型的抓手之一,將來也會作爲一家科技型企業發展。

2030年之前,我認爲BIPV市場空間都會比較大,它既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具備技術顛覆性,能夠改變整個行業,這是我們的主攻方向,我們正在攻克BIPV產品研發難題,以期提高產量。

經濟觀察報:建築企業作爲傳統產業,轉型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哪些困難?

朱敏峯:的確,我們在材料科學、建築技術上的創新比較難,因爲建築上的工業革命還沒走通。傳統建築行業只有鋼筋混凝土、勞務隊伍、建築設計,沒有人工智能。但光伏給建築業和製造業進入能源賽道提供了機會,我可以建設很多電站,讓它們變成可運營的資產。所以我預判,未來這方面的市場空間很大。

BIPV是個突破口,BIPV能讓建築自己能發電,原來的節能幕牆邏輯是減少能源損耗,現在的光伏幕牆能自己產生能源,這是一個新的戰略定位。

經濟觀察報:目前光伏併網是個難題,地方併網收緊指標對中國建築興業有什麼影響?

朱敏峯:不同城市和不同區域對併網要求不同,比如北方一些城市光伏電站較多,變壓器容量飽和;廣東地區相對好一些。目前新出臺的政策鼓勵電網市場競價、交換等,也是爲了解決併網難題,但併網難題最終不能只通過電網解決,建築自己發電以及光儲直柔——即在建築領域應用光伏、儲能、直流配電和柔性交互四項技術——才是更應該關注的方向。

前幾年,集中式電站發展很快,成本也低,但集中式電站佔地太多,影響農業和水域的發展,所以收緊對我們來說不是限制,反而是一次機會。我認爲集中式電站場景一定越來越少,BIPV反而有更多的市場空間,和傳統能源企業相比,我們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經濟觀察報:用幾個關鍵詞來形容國內幕牆行業,有哪幾個關鍵詞?

朱敏峯:普通幕牆競爭慘烈,由於門檻低,中小型企業非常多,高端幕牆企業寥寥無幾,大規模企業比較稀少。總體來看,國內很多小企業,做到20億港幣規模已經不錯了。中國內地幕牆市場空間廣闊,但產品低價競爭嚴重,行業集中度低。

經濟觀察報:建築業下行對中國建築興業的營收和利潤有什麼影響?

朱敏峯:分兩方面看,一是我們正在拓展新加坡海外市場,生產製造放在中國內地,訂單在海外和港澳,內地原材料價格的優惠,能優化我們的成本;二是我們主做的高端幕牆具有穿越週期的實力,而普通幕牆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會更大。所以,在勞務和原材料價格有更多空間時,高端幕牆利潤空間更可期。

隨着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道路,幕牆行業也將迎來新的變革,最近我們接觸的業主,明顯對於幕牆的品質和質量要求更高,很多項目要求我們港澳團隊參與,這些都體現了內地幕牆市場在發生變化,向着更高品質、更高標準、更加高端的方向發展。

經濟觀察報:在目前的行業週期中,中小企業會不會被逐漸淘汰?

朱敏峯:現在正在經歷這個過程,房地產行業的下行導致很多中小型企業資金鍊出現困難,這也是洗牌的過程、產業轉型的過程。建築企業迫切需要轉型,不轉型一定穿越不了週期。

經濟觀察報:預判一下傳統幕牆市場會面臨哪些風險?

朱敏峯:一是市場變化風險,內地、港澳、海外市場不確定性依舊存在。

第二,海外市場開拓需謹慎。企業出海需要關注商務風險、文化風險、供應鏈風險。比如我們現在拓展新加坡市場就走得比較慢,先充分調研再着手大規模項目,要控制好運營風險。

第三,氣候風險。幕牆工程主要是屬於高空與臨邊施工工程,隨着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及其影響程度增加,氣候變化對企業業務帶來的風險變得越發可見(如颶風、暴雨、洪災等有機會對建築工地造成破壞,酷熱天氣對工人造成健康影響,或會引致施工進度延誤),也導致監管要求收緊,更具抗禦氣候變化能力的營運模式將成爲大勢所趨。

同時幕牆行業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風險:首先,幕牆行業屬於建築相關的專業細分領域,受市場週期性影響比較大,行業週期性特徵明顯;其次,由於普通幕牆的技術比較成熟,行業門檻不高,所以幕牆中低端市場競爭激烈,利潤率普遍不高;第三,幕牆行業是由設計、採購到生產、安裝的全產業鏈過程,業務鏈長是行業的顯著特點。因此,在新區域業務拓展過程中,往往受到供應鏈配套性、當地市場的規範標準、市場準入條件等地區差異性帶來的風險。

經濟觀察報:如何讓投資人更好理解企業的轉型方向?

朱敏峯:幕牆本身屬於細分市場,很多投資者對這塊不夠了解,幕牆也是全球化特徵明顯的市場,存在大量跨界機構。下一步,我們要尊重不同企業差異,根據企業自身歷史情況,針對財務和非財務項目進行考覈。從投資者的角度考慮,我們已經對“十四五”期間的業績指標淨利潤進行細化,加大科技投入,做差異化競爭。到2030年,我們的淨利潤目標是30億港幣,其中傳統幕牆業務要做到15億港幣到20億港幣,新業務BIPV要做到10億港幣。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