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百度公关翻车启示:如何正确地与公众沟通丨小白商业观

百度公關翻車啓示:如何正確地與公衆溝通丨小白商業觀

經濟觀察報 ·  05/08 20:39

陳白/文 做網紅收益巨大,但風險係數也極高。最近的一起流量“翻車”事件,來自科技“大廠”百度。

“五一”假期期間,百度公關副總裁因爲幾條短視頻火了。簡介爲“百度副總裁”的抖音賬號“我是璩靜”,發佈了一些短視頻分享職場經歷和思考,但視頻中的許多表達,比如員工鬧分手提離職我“秒批”、我又不是員工婆婆、出差50天無假期等,引發網友的強烈反感。霸道總裁的人設還沒立起來,賬號評論區就已經被憤怒的打工人攻佔了。

客觀地說,作爲企業公共關係部門,想要在流量浪潮中刷存在感、擴大公司影響力是部門的應盡之責。特別是在馬斯克、雷軍珠玉在前的示範之下,這屆百度公關想要博取流量的關注無可厚非。但現實卻“打了臉”,一場被網友調侃爲“沒有危機就製造危機”的公關反面教材就此誕生。

這次百度的公關事件錯在哪裏?

如果倒退回十年之前,璩靜在視頻中展現出的打工人奮鬥的姿態,恰恰是符合李彥宏當年所呼喚的狼性文化的。但問題是,時移世易,這屆打工人不滿資本、反對996久矣。在人們恨不能就地躺平的時代情緒之下,這屆百度公關卻選擇這種看起來形式新潮,但實際上價值觀過時的溝通方式,對於企業形象來說顯然有百害而無一利。

大廠老闆親自下場打造個人IP其實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在此之前,雷軍、周鴻禕等早已將自媒體做得風生水起。但是,和雷軍們主要希望通過流量促進銷量不同,公關作爲主要承擔與公衆溝通的職能部門,在對外進行表達時需更爲審慎——最起碼,不能以俯視的態度來進行溝通。這也進一步提出了一個底層問題:企業公共關係部門到底能不能越過第三方媒體,通過打造自己的自媒體矩陣來爭奪話語權、影響公共意見?

在自媒體時代,很多企業試圖通過打造自媒體矩陣,以自我賦能、自我背書的方式來進行公關。乍看起來,這條道路成本最低,收效似乎也不錯。企業建立起自己的傳播渠道,可以充分利用自媒體及時快捷、費用低廉、易於控制等優勢,在有突發輿情事件時,通過企業自媒體陣地向社會發布信息。事實上,不只是企業,很多地方政府機構也選擇了建自媒體的方式與公衆溝通。

但這忽視一個關鍵且致命的問題,那就是溝通與傳播本身是有專業門檻和技巧的。企業在自建自媒體的過程中,看起來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但實際上在大規模養兵的過程中,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給企業聲譽埋下了不可控的地雷。

近段時間,昆明、長沙、西安、青島、南京等多地一大批基層政務微信公衆號、微博宣佈停止更新並啓動註銷程序,相關內容併入屬地政府網站。從這個角度也能看出,企業或政府機構自建的自媒體並非越多越好。

再進一步講,一個企業良好的公共形象,本質上還是應該來源於其業務本身的創新能力和社會價值。那些真正具有創新能力、對人類進步有所貢獻的企業,不需要網紅和流量的加持,也能夠贏得人們的尊敬。這不是否認百度的成績,其實我們也能夠看到,在AI(人工智能)時代來臨之時,百度過去的積累,使得這家企業成爲中國人工智能產業中反應最快的那一個。

對於百度來說,要想真正意義上逆轉形象,還需要回到產品業務能力和社會創新能力上——坦率地說,自從魏則西事件之後,它確實一直深陷公共聲譽的泥潭。百度以“成爲最懂用戶,並能幫助人們成長的全球頂級高科技公司”爲願景和使命,這就意味着它需要的其實不是那些站在臺前的網紅,而是在產品背後看不見的研發投入。商業世界從來沒有什麼捷徑可循,能不能紮紮實實把業務做好,才是改變企業形象的第一步。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