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以价换量,盐津铺子“断臂求生”?

鈦媒體APP ·  May 8 19:57

文 | 牛刀财经,作者丨张超

盐津铺子很想向天再借五百年,让量贩零食的红利可以再持续得久一点。

3月份,盐津铺子公布2023年年报,以及2024年一季度业绩。

公司年度营业收入41.15亿元,同比增长42.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6亿元,同比增长67.76%。

成绩单挺好,公布财报的第二天,盐津铺子股价就出现逆势涨停,带动整个零食板块跟着一起上涨。

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股价狂欢的背后,是盐津铺子近几年来持续下滑的毛利率。

4月份,盐津铺子召开2023年业绩说明会,表示毛利率持续下降是受到渠道结构变化、物流费用归集到营业成本、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再把时间线拉长一点,会发现盐津铺子这几年换了一个打法,老对手良品铺子、三只松鼠还在走高端路线,它已经开始挖掘极致的性价比。

目前来看效果不错,但搭上零食量贩这条“大船”,盐津铺子就真的能够行稳致远吗?

盐津铺子风光不再,高增速长已成昨日黄花

盐津铺子是有点魄力在身上的。

从2005年创立,到2017年上市,盐津铺子只用了12年时间,就成为“休闲零食自主制造第一股”。

前几年一场突然其来的疫情,让各行各业遭遇寒冬,零食行业也没能逃过。

在大家都面临困境的时候,敢折腾,会折腾,就成了盐津铺子的一大特色。

之前几年,盐津铺子前有竞争对手围剿,后有零食量贩店追赶,发展空间一直被挤压,面临着“线上打不过、线下显颓势”的困境。

于是,盐津铺子开始了折腾之路,大刀阔斧的转型、变革,搞了很多花样。

一方面,盐津铺子从2021年起就开始布局零食量贩店,另一方面,盐津铺子开始改变销售渠道,从依赖线下门店,到电商、零食量贩店等新渠道为主,大型商超为辅。

2017年上市时,直营KA商超渠道在盐津铺子的营收占比高达54%,发展到2023年,占比只剩下8%。

新零售和其他渠道已成为盐津铺子的主要营收来源,营收占比超过70%。

改革带来的效果也是很显著的。刚开始那几年,盐津铺子搭上零食量贩渠道这趟顺风车,一直是在快车道狂奔。

盐津铺子2021年下半年入局零食量贩渠道,2022年、2023年,盐津铺子的KA商超直营渠道在不断萎缩,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43.63%、10.03%;而经销渠道则在平价零食的渠道红利下每年保持40%的增速;新媒体为主的电商渠道则在相对低的基数下以201.38%、98.04%的超高速扩张。

2017年上市时,盐津铺子的营业收入为7.54亿元,到了2023年增长至41.15亿元;净利润则从0.66亿元上升至5.06亿元,累计增长近7倍。

不过随着各大零食品牌都在零食量贩渠道跑马圈地,盐津铺子在2年时间的野蛮增长之后,已经初显颓势。

2023年年报当中可以看到,盐津铺子2023Q4总营收增速仅余20.22%,归母净利润增速仅剩32.64%,扣非归母增速仅有21.23%,与前期动辄翻倍的增速形成鲜明对比。

也就是说,盐津铺子的直营渠道营收仍然在持续萎缩,而经销商渠道及电商渠道增速也开始下滑。

除了增长速度放慢,盐津铺子的毛利率也在不断走低。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盐津铺子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4%、36%、35%和34%。

背后的原因其实不难猜。

零食量贩这种模式本身就是卷价格,当低毛利渠道收入占比越来越大,盐津铺子的综合毛利自然会下降。

如果盐津铺子继续现在的打法,当新零售、量贩零食、电商等新兴渠道的营收占比逐渐增加,销售毛利率可能还会长期保持在这个水平。

那么,盐津铺子会坐以待毙吗?

在业绩说明会上,盐津铺子管理曾表示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同时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想法是很美好的,但是最终能不能执行到位,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了。

吃尽红利后,盐津铺子该卷向何方?

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循环体系,上一个风口过去,总会有下一个风口出现,但很少会有一阵风永远吹。

不可否认,盐津铺当年布局零食量贩,确实是押对了宝,先人一步吃到了红利,但红利总有吃尽的一天。

目前,量贩零食业竞争白热化,各大品牌都在通过兼并和收购的行为跑马圈地,整个行业经过2年的野蛮生长后,行业红利期很快就会“电量不足”的困境。

市场逐渐饱和,预计未来两年零食量贩门店的扩张将大幅放缓。所以现在行业巨头们都在不断烧钱投资,只为争夺地盘,小品牌们见缝插针,蚕食市场。

对盐津铺子这样的传统零食企业来说,想要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持续实现高速增长,已经进入困难模式。

选择量贩式,本身就是选择低价换量。

虽然从表面来看,盐津铺子这几年一直在走自己研发自己生产的路线,一定程度受上可以控制成本,但是想要达到持续性的降本增效谈何容易,盐津铺子微不足道的优势又能持续多久?

现在的情况对盐津铺子来说,已经算得上是四面楚歌。

首先是超市版“拼多多”崛起,量贩零食正在进军线下市场。

目前一些线下商超也正在开启价格战。在湖南有一家叫做乐尔乐的本土连锁超市,是中国最大的硬折扣超市连锁企业。

2024年,乐尔乐宣布开放全国加盟,并预计今年会通过加盟招商的方式突破万店。

那么乐尔乐这样的大型商场开启低价模式,肯定会给量贩零食门店带来冲击,而这些年来盐津铺子的线下销售渠道已经萎缩不少,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受到挤压。

其次,盐津铺子现在依赖的渠道商是零食量贩企业,不过是把渠道A换成了渠道B,依赖渠道商获得增量的本质仍然没有改变。

当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变为存量竞争,零食量贩企业为了活下去,也不得不构筑属于自己的品牌力、产品力。

如果有朝一日,零食量贩企业不再需要依靠盐津铺子的品牌影响力就能活下去,那会不会反过来背刺盐津铺子?

到时候盐津铺子可能会丢失议价权,导致利润空间再次降低。

最后,盐津铺子还要面对早就在一边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们。

“性价比”已经卷到了极致,良品铺子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降价,这对盐津铺子来说又是一记重创。

三只松鼠早在2022年就已经践行“高端性价比”战略,而且还是主打的价值战,决心做到“好吃不贵”,兼顾价格与品质。

盐津铺子能够想到的降低本增效、优化供应链,与零食量贩店建立合作,竞争对手也不是想不到。

目前良品铺子、洽洽食品、甘源食品等零食品牌也陆续进军零食量贩行业。

也就是说现在的零食行业,性价比已经不再是王牌,那么零食量贩企业的低价红利吃到头了,盐津铺子该何去何从?

新品增加乏力,盐津铺子的下一个爆款单品在哪?

外人能想到的问题,盐津铺子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企业内部精英荟萃,现在自己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恐怕没有人比他们自己更清楚。

为了破局,盐津铺子一度想要当“零食界的华为”,喊出专注自主研发的口号,试图通过“实验工厂”的模式,从研发到生产做到两手抓,两手都硬。

可以说低成本,高品质,高性价比,是盐津铺子的愿景,然而始终缺少拳头产品才是盐津铺子要接受的现实。

起初,盐津铺子是靠凉果蜜饯起家,之后市场上火什么,盐津铺子卖什么。

目前盐津铺子拥有的七大核心品类,包括:辣卤零食、薯类零食、深海零食、休闲烘焙、蛋类零食、蒟蒻果冻布丁、果干坚果等,几乎涵盖了休闲零食的所有品类。

可说起三只松鼠就会想到坚果,提起洽洽就会想到瓜子,良品铺子的肉脯也是美名远扬,盐津铺子却始终没有“代表作品”。

品牌影响力不够,只能营收来凑。

从营收构成来看,盐津铺子的核心品类是辣卤零食,2023年的营收占比高达36%,休闲烘焙、深海零食的营收占比均为15%左右,其他品类的营收占比相对较低,都不到10%。

再细分看,盐津铺子的辣卤零食又分休闲魔芋制品、肉禽制品、休闲豆制品和辣卤礼包等四大类,其中休闲魔芋制品2023年实现营收4.76亿元,占2023年营收的12%,是盐津铺子的超级大单品。

有专业人士参考妙可蓝多的奶酪棒、洽洽食品的小黄袋坚果等零食单品的销售成绩,分析得出:企业想要靠一款零食新品来推动业绩、估值的提升,有效期大概在2年左右。

盐津铺子进军辣卤零食,大概是2021年的事情,按照这个周期推算,盐津铺子的休闲魔芋制品也已经处于“夕阳红”的阶段。

辣卤之后,盐津铺子把下一个爆款瞄准了鹌鹑蛋。

2024年成都糖酒会期间,盐津铺子的主推单品变成了“蛋皇”鹌鹑蛋制品,企业内部人士也表示这就是下一个全力孵化的品类品牌。

或许专注于鹌鹑蛋这个零食细分赛道,就是盐津铺子想要打造的又一个差异化竞争。

那鹌鹑蛋到底能不能成为盐津铺子的下一个超级大单品,推动盐津铺子的业绩增长?最终结果还要留给时间和市场来检验。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