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星河湾11亿高息债提前兑付 老钱房企家族的债与赎

星河灣11億高息債提前兌付 老錢房企家族的債與贖

觀點網 ·  05/07 22:47

觀點網 在頭部房企尋求發債窗口的當下,星河灣決定提前贖回賬下唯一一筆公開債券。

5月7日,川財證券發佈公告稱,“21海怡01”2024年第一次債券持有人會議已成功舉行。該議案由廣東星河灣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提出,涉及廣州番禺海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2021年公開發行的公司債券(面向專業投資者)第一期的未償還本金及應計利息的提前兌付事宜。

債券發行金額11億元,票面利率8.50%,期限5年。

據數據統計,2024年一二季度房地產企業到期債券規模超過1500億元。房地產行業的融資乃至生存模式都已改變,星河灣選擇提前告別一筆昂貴的資金。

最後一支債券

業績顯示,2023年,星河灣地產營收98.29億元,同比增長約23%,但仍不足百億;年內歸母淨利潤1.88億元,同比大幅減少80.7%。

一定程度上,星河灣犧牲了規模與利潤,但至少不爲債務所累。

截至2023年末,星河灣地產負債合計543億元,所有者權益174.38億元,總資產717.37億元,負債率爲75.69%。

在非流動負債中,長期借款141.84億元,同比增長38.98%,抵押、保證借款40.36億元,質押、保證借款7.22億元,三管齊下的抵押、質押、保證借款94.27億元。

與之對應的是應付債券只有2.34億元,較2023年初的10.96億元減少約8.62億元。

需要注意,就在2023年6月20日,廣州番禺海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發佈“21海怡01”2023年債券回售實施結果,回售並註銷金額爲8.65億元。

從金額來看,“21海怡01”正是星河灣存續的最後一支公開債券,而且即將除牌。

在流動負債中,合同負債228.89億元,同比增長12.18%,體現銷售有所好轉,未來可結轉規模增加。剔除合同負債後的資產負債率僅爲43.79%,距離紅線有足夠安全距離,處於行業較低水平。

另外該公司應付賬款74.49億元,同比增長27.42%,其中大頭爲應付工程款64.08億元,同比增長45.44%。

不難發現,星河灣的主要融資渠道並非公開發債,而是利用應付賬款增加經營槓桿,通過供應鏈融資,達到變相延長賬齡和改善融資結構目的。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星河灣貨幣資金58.06億元,同比增長44.35%,其中主要爲銀行存款51.27億元,同比增長68.98%,其餘庫存現金和其他貨幣資金略微減少。

同時,星河灣2023年末所有權或使用權受到限制的資產共有153.38億元,除了抵押的存貨、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以及質押長期股權投資和固定資產售後回租以外,剩下的就是受限貨幣資金,具體有14.4億元,其中包含了7.82億元預售監管資金和5.42億元貸款按金。

據此,星河灣非受限的貨幣資金也有43.66億元。同時星河灣一年以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爲10.11億元,同比減少65.39%,非受限現金短債比來到4.32。

在手現金增厚,正是星河灣提前兌付債券最直接的底氣。

2022年1月26日,星河灣集團董事長黃文仔在年度講話時將星河灣的財務狀況歸納爲四個字:三無一低。“沒有發美元債、沒有商票、沒有集資,負債較低。”

作爲上個世紀起家的廣州“老錢”房企,一方面星河灣並未過度提升槓桿,另一方面藉助抵押擔保,也建立了自身的融資路徑。

家族與財富的自贖

回顧星河灣地產2022年業績,其受到關注的地方亦非債務管理,而是錯綜複雜的應收款。

在星河灣地產2022年高達130億元的“其他應收款”裏,產生了約16.19億元壞賬準備, 絕大部分來自關聯企業,而當年的淨利潤也只有9.57億元。

2022年應收款企業前五名分別是廣東煜豐建設、廣州盈峯投資、廣州開發區城市更新局、廣州宏富地產、北京星河灣地產,共產生52億元應收款,其中壞賬計提10.91億元。

除了廣州開發區城市更新局款項性質爲按金及按金,其餘四家與星河灣地產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款項均屬於關聯方往來款。

其中,煜豐建設是煜豐實業子公司,後者法人爲黃文仔的女兒黃健慧,主營大家居智能製造。

盈峯投資的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吳帆,通過層層股權穿透,參投星河灣蘿峯項目開發公司。

宏富地產由廣州星河灣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星河灣地產分別持股51%和49%,星河灣實業由宏宇企業集團(香港)持股98.31%,宏宇企業目前狀態顯示已解散。

最大的壞賬來自北京星河灣地產,該公司由黃文仔妻子吳惠珍全資控股,在2022年北京星河灣地產與星河地產集團的15億元關聯交易裏,產生了約6.5億元壞賬。

來到2023年,“其他應收款”一項期末賬面餘額來到134.34億元,其中屬於關聯方往來款的有83.57億元,兩項數值均有上升。

至於壞賬準備,也從16.19億元來到18.74億元。按照預期信用損失一般模型計提壞賬準備,第一階段壞賬準備(未來12個月預期信用損失)爲1.69億元,較期初2.17億元出現下降;第二階段壞賬準備(整個存續期預期信用損失)爲2.09億元,較期初1.33億元出現上升;第三階段壞賬準備(已發生信用減值)14.95億元,較期初12.69億元出現上升。從模型結構來看,其他應收款的壞賬準備變得更加嚴峻。

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餘額前五名也並無過多變動,只有盈峯投資的位置換成了廣東麗弘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後者由吳惠珍持股99%並擔任法人,款項同樣也屬於關聯方往來款。

值得慶幸的是,前五名壞賬準備期末餘額合計7.74億元,較上一年有所降低。

就在今年4 月 10 日,黃健慧辭去星河灣地產的法人和總經理職位,由吳惠珍接替。吳惠珍同時擔任星河灣集團聯席董事長,黃健慧則依然保留星河灣集團總裁一職。

星河灣,作爲一家非上市房企,權力與財富仍然在“老錢”家族內部流轉四季。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