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别慌!小摩喊话5月继续加仓?

別慌!摩通喊話5月繼續加倉?

格隆匯 ·  05/07 16:49

基金經理年薪封頂120萬?

隔夜美股繼續強勢,道指四連漲至近四周新高,標普和納指三連漲至逾三週新高,日股、韓股今日均漲超1%,A股卻縮量震盪,港股小幅回調,恒生指數跌0.53%,終結10連漲。

big

中國資產還能繼續強勢嗎?

1

摩根大通:中國股票還能漲!

在美國、歐元區、英國4月的勞動數據公佈後,摩根大通在“本週想法”的欄目中指出:儘管勞動力市場緊張,但通貨膨脹率仍繼續呈下降趨勢,遂認爲三國央行都應該能夠在年底前降息。

big

在美國低於預期的4月非農數據公佈後,疊加6月開始放緩縮錶速度,支撐美股走強的邏輯重新恢復,筆者開始有點擔心這是否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避險資金佈局海外資產的邏輯。但昨日北向資金繼續爆買A股近百億,似乎無需擔憂。

big

摩根大通也認爲儘管4月份的就業報告繼續顯示美國經濟健康,但投資者應該研究目前不那麼活躍,但成本低得多的海外市場存在的機會。

至於海外市場機會的具體方向上,摩根大通更是旗幟鮮明,Wendy Liu分析師團隊在上週的研究報告中喊話:

5月大舉加倉中國股票,然後耐心等待中國經濟加速復甦。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摩根大通認爲中國處於復甦的早期階段,且政策和市場動態顯示出積極跡象,預計中國下一個擴張週期高峰可能在2025年上半年到來。

摩根大通預計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在2024年年底分別將上升至66和3900,意味着後者還有6.59%的升值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摩根大通的分析師Wendy Liu在4月30日的電視報道中提及,從2023年的收益表現來看,看好A股的三個非必需消費行業:通信、醫療保健和公用事業。

big

2

合成生物爆了

拉長時間維度來看,在科網股一馬當先領漲的光環下,創新藥板塊的表現也不遑多讓,從4月22日就開始有一波拉升。

big

(本文內容均爲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一方面,醫藥行業本身就是外資偏愛的對象,另一方面近期關於合成生物產業的催化劑不斷增加,在醫藥行業本身跌幅就已經夠大的基礎上,無異於乾柴遇上烈火。

今日,A股的合成生物板塊熱度不減,富士萊20cm漲停。

5月4日的報道指出,江南大學未來食品科學中心合成生物創新團隊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藉助微生物發酵生產普通分子量的透明質酸,把成本從每公斤幾萬元降到每公斤幾百元。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機構普遍看好合成生物作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潛力,未來仍有望迎來政策催化。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天偉透露,由發改委牽頭,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國家部委正在聯合研製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製造行動計劃,並且有望在近期出臺。

資金也在借道ETF流入醫藥板塊,多隻醫療主題ETF位居4月ETF份額增幅榜top25。

華寶基金醫療ETF、博時基金恒生醫療ETF、易方達基金醫藥ETF、華夏基金恒生醫藥ETF的份額在4月分別增加20.92億份、15.38億份、7.82億份和6.9億份。

big

從全部ETF的4月的申贖情況來看,寬基ETF仍是吸金主力,上個月淨流入168億元,主題型ETF則有12.75億元流入。

big

從ETF的申贖情況來看。寬基ETF的份額在4月增加81.43億份,主題ETF同期增加51.33億份。

big

3

公募降薪事件最新進展

坊間討論得轟轟烈烈公募基金降薪一事又有最新進展了。

據報道,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上報薪酬方案,且有公司獲得批准,也有未獲得批准的。目前上報的薪酬方案上限同比折扣較大,尤其是銀行系公募降幅明顯,遠低於此前傳聞。

此前傳聞中的基金公司的薪酬上限從1500萬元、500萬元、350萬元、300萬,一步步退後到如今的最低120萬元。

對於某銀行系公募的限薪方案封頂年薪爲120萬的傳聞,今日最新報道援引該公募公司人士表示稱:“完全沒聽說”。

當社會從大幹快進的基建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二次分配的重要性會相應提升。

在“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長期未有改觀的現狀下,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現象被詬病已久。監管層近年也對公募行業的薪酬制度作出指引。

2022年4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到,要督促基金管理人嚴格執行薪酬遞延制度,嚴禁短期激勵和過度激勵行爲,將合規風控水平、長期投資業績、投資者實際盈利等納入績效考覈範疇。

2022年6月,中基協發佈《基金管理公司績效考覈與薪酬管理指引》,明確了基金公司應當建立實施績效薪酬遞延支付制度,遞延支付期限不少於3年,高級管理人員、基金經理等關鍵崗位人員遞延支付的金額原則上不少於40%。

總的來說,公募基金降薪的現象需要從行業發展、市場環境、監管政策等多個角度綜合考慮。

對基金公司來說,在降薪大潮下,公募基金管理人賴以生存的管理費收入在2023年大幅減少,基金公司經營收入、淨利潤也普遍下滑,進一步加快了降薪的步伐,甚至面臨裁員壓力。對於員工來說,這可能意味着收入的減少。

但公募基金作爲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角色,這也是必要的調整。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