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何享健家族又双叒叕要IPO敲钟了!

何享健家族又雙叒叕要IPO敲鐘了!

樂居財經 ·  05/06 11:22

big

作者/高遠山 編輯/李白玉 來源/野馬財經

正在走向全球的家電龍頭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美的集團”),二度奔向港交所。

4月29日晚,美的集團向港交所重新遞交《招股書》,加上2023年10月24日,這已是美的集團第二次遞交。若上市成功,美的集團將同時實現在港股、A股兩地上市。

與《招股書》一同更新的,還有美的集團2023年年報以及2024年一季報。

年報中,美的集團以一封“致股東”的信開頭,將野心寫在紙上,昭然若揭。“沒有人可以預測美的的未來,正如2014年不可能預測到2024年的美的是今天的這個模樣;也正如2022年底,我們不可能預測到2023年的滄桑鉅變一樣。但是美的的未來就在那裏,那些我們未觸及的市場、區域、國家是美的的未來,那些未觸及的領域是美的的未來。”

顯然,美的集團早已不滿足於做一家家電企業,對於“未觸及的市場、區域、國家、領域”等充滿野心。港交所IPO作爲美的集團全球化的重要一步,此次募集資金擬用於全球科技研發;智能製造體系的持續建設及供應鏈管理的升級;完善全球銷售渠道和網絡,以及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銷售等。

不過,二級市場對此反應並不熱烈。4月30日,美的集團報收69.78元/股,漲幅2.32%,總市值爲4865億元。

年入3737億元,

“新能源”成增長新動力?

美的集團,早已不是小時候大家眼裏的“家電製造廠商”。

《招股書》顯示,現在美的集團的業務主要分爲兩大板塊,爲智能家居業務和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

big

來源:《招股書》截圖

智能家居業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家用空調、冰箱、洗衣機、廚電等在內的各種家電。爲To C(面向消費者)端。

按照2023年銷量及收入計算,美的集團是全球最大的家電企業,按銷量計的市場份額爲7.9%。於2023年,按銷量計,美的集團的家用空調、洗衣機、冰箱以及廚電及其他家電領域均躋身全球前三名,分別佔23.7%、14.2%、10.5% 及6%的市場份額。

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又分爲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樓宇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和其他四大板塊,這四大板塊均爲To B(面向企業市場)端。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美的集團的收入分別爲3434.61億元、3457.09億元及3737.1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爲20.06%、0.79%和8.05%;歸母淨利潤爲285.87億元、295.53億元和337.2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爲4.96%、3.43%和14%。其中,2022年,公司淨利潤增速3.43%,爲美的集團A股上市10年以來最低。

雖然智能家居是美的集團的立足根本,也是主要營收來源,但多年來,增長速度已經乏力。2021年-2023年,該部分營收分別爲2349.18億元、2328.26億元、2463.5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僅2.4%。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也表示,從各個調研公司的數據來看,近年來,很多家電品類的市場容量萎縮,整體上來看,整個中國家電市場現在增長得非常緩慢。

在此行業背景下,美的集團提出“第二曲線”,發力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儲能)、智能樓宇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三個方向。

2021年-2023年,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的收入分別總收入的21.4%、24.2%及26.2%。年複合增長率達15.4%。“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是我們業務日益強大的增長引擎。”美的集團表示。

big

來源:《招股書》截圖

其中,新能源領域的增長速度最爲強勁,不僅營收從201.11億元增長至278.74億元,毛利率也從12.1%增長至18%。

美的集團與新能源汽車的結合最早可追溯到2018年,2018年創立美的威靈汽車零部件公司。

2023年6月,美的威靈汽車部件與小鵬汽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新能源汽車電動壓縮機等熱管理產品、領域進行戰略合作,實現量產和推廣。

2024年4月10日,蔚來董事長李斌與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同框,在李斌10日發佈的視頻中,李斌稱美的不僅是全球家電龍頭,在汽車領域也有深厚的佈局。方洪波則表示:“我們未來的目標是,希望每一輛蔚來汽車上面都有美的在安慶生產的零部件。”

對於是否有計劃進軍整車製造領域的問題,美的回應表示,暫時沒有做整車的規劃,聚焦核心零部件領域。

加快海外業務佈局

衝刺港股上市

梁振鵬還表示,相比於國內飽和的市場,國際市場仍存在增長空間,像東南亞、南美洲,還有非洲等地,都有較廣闊的家電應用市場。

顯然,海外市場也是美的集團的必爭之地。早在2006年,美的集團就已經開始啓動海外直接投資建廠(ODI)計劃,並在海外將一系列家電品牌收入囊中,其中,收購了埃及空調品牌miraco32.5%的股份、完成對德國庫卡機器人100%的股權收購、收購意大利空調品牌Clivet80%股權......

這幾年,美的集團也多次提及海外市場計劃,2021年,美的集團在投資者平台上談及海外市場發展計劃時表示,公司已經提出明確的目標,到2025年,海外銷售收入要突破400億美元(約2927億元人民幣),國際市佔率達到10%。

公司在2022年年報中也表示,將努力從中國本土化企業向全球化企業轉型發展,加快海外業務佈局與增長。

big

從業績來看,美的集團四成收入來自海外業務。2022年及2023年,美的集團的海外業務佔比分別爲41.48%、40.4%。在衝刺港股上市的《招股書》中,美的集團也將公司定位成“一家全球領先的科技集團”。

這次赴港二次上市,將會擴大美的集團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梁振鵬表示,若美的集團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不僅會收穫另一個融資渠道,而且香港的資本市場監管比較成熟、健全、規範,其歷史比A股要悠久,對於美的集團來說,有利於樹立其國際化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曝光度,美譽度。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爲,通過港股上市可爲公司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也有助於公司加速擴張,收購其他企業或投資新技術和新產品,以實現其業務目標。美的集團在港股上市的原因是爲了深化全球戰略佈局、滿足融資需求、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加速國際化進程。

實際上,在此之前,美的集團曾多次涉足港股。早在2004年,美的集團全額收購了彼時已在香港上市的華凌集團,成爲華凌集團的控股股東。

2007年,美的集團切入機電產業,美的機電產業則借殼華凌集團成功在香港上市,華凌集團更名爲“威靈控股”,不過該公司已於2018年退市。

此外,美的集團2023年還進行過兩次“分拆”子公司上市的計劃。

2023年4月,主營照明業務的美智光電衝擊創業板,不過2023年12月23日,美智光電終止IPO。2023年7月,主營智慧物流業務的安得智聯則衝刺深交所主板上市,目前仍在上市進程中。

何享健家族多元化擴張

被指“看不清方向了”?

《招股書》顯示,美的控股爲美的集團的控股股東,美的控股由何享健持股94.5%、何享健兒媳盧德燕女士持有5.5%股權。

big

圖源:《招股書》

在美的集團“分拆”動作的同時,公司進行了多年的“併購”,伴隨着業務佈局的多元化,以美的集團、何享健爲核心,橫跨製造、汽車、醫療、地產、環保、影視、金融等行業的資本版圖已蔚然呈現。

2020年底,美的集團將整體業務架構做了大規模調整,從原來的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創新業務四大板塊,更迭爲全新的五大業務板塊,即智能家居事業群、機電事業群、暖通與樓宇事業部、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和數字化創新業務。

伴隨着業務板塊的大調整,美的集團的新投資也是動作頻頻。2020年12月11日,美的集團旗下暖通與樓宇事業部收購菱王電梯,宣佈正式進軍電梯業務。

2021年1月26日,美的集團成立美墾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註冊資金2億元,主業爲集成電路芯片及產品的製造、銷售,電力電子元器件的製造、銷售,半導體分立器件的製造、銷售等。

同年,2月1日,美的(海南)跨境電商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準備乘着海南自貿港“東風”,要在跨境電商產業上“分一杯羹”。

除此之外,美的集團還計劃進一步佈局新能源汽車。2020年3月,美的集團通過下屬子公司廣東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收購了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購總價爲7.43億元。當時美的集團表示,合康新能在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業務方面的佈局,增加了美的集團業務的多元性。

目前,美的集團已經與BOSH、華爲、寶能、比亞迪等展開合作,研發建立車家互聯繫統,以實現車載系統遠程控制智能家電。美的集團高級副總裁殷必彤曾透露:“美的將會進一步踏入新能源汽車的能源管理系統,以應對未來可能存在的挑戰。”

可以發現,近3年來,美的集團已先後跨界佈局了諸如新能源汽車、電梯、半導體、醫療器械乃至與跨境電商等多項業務。

big

來源:罐頭圖庫

梁振鵬認爲,“美的集團靠資本市場融資,不斷的去收購,把公司規模越做越大。但收購的模式,不代表你就能在這個領域做得好,做得專業。因爲特別好的技術,你根本就花錢買不到。”

何氏家族除了何享健這位靈魂人物外,還有其兒子何劍峯,兒媳婦盧德燕、以及何倩嫦、何倩興兩個女兒,都是這個家族的左膀右臂。

big

據野馬財經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4月,何氏家族成員一共控制着8家上市公司,其中A股6家,港股1家,德國1家,另外還有1家新三板公司,還曾參股10餘家金融機構。

梁振鵬認爲“美的集團已經看不清自己的方向了。”他指出:“美的集團做多元化的發展的風格一直是不斷的通過收購,來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比如它做空調起家,就通過收購小天鵝來做洗衣機,收購德國庫卡做工業機器人,收購菱王電梯來進入電梯行業,收購萬東醫療進軍醫療行業。”

梁振鵬認爲,“對於美的集團最大的風險,就是你能不能搞清楚這些行業的遊戲規則和玩法。很多公司爲什麼收購之後,後期虧得一塌糊塗?因爲你現有技術人才和管理人員,並不懂這個新的領域。只是依靠股權上的收購,新的領域的公司怎麼運作,賺錢還是虧錢,銷售渠道有沒有問題,產品價格是否合理,你能不能消化得了這麼多不相干的領域嗎?”

“而且,進入的這些企業,比如萬東醫療、菱王電梯,在固有行業市場影響力有限,收購這種企業就能把這個行業打開嗎?我覺得未必。對於美的集團來說,它需要警惕,需要了解到這些行業暗藏的風險。”

梁振鵬建議,“在白色家電領域,美的集團的空調比較強勢,小家電業務是行業第一,但冰箱、洗衣機,以及廚電等領域和競爭對手仍有差距。”所以,應當在鞏固自身“安身立命根本”的基礎上,進行關聯化併購。

東方財富證券分析師於那則有不同意見。她認爲,美的集團考慮的是一個長期的提前佈局,一個戰略性質的規劃,短期的話未必馬上體現在業績或者反應在報表上。

於那指出,美的集團“在家電這塊有自己的一個非常強的壁壘和行業地位,還是比較透明的。而美的集團的小家電以及跨產業的投資,都有很高的預期或者想象空間。美的集團組織架構的靈活性,保證它能夠時刻走在行業的最前端,及時的響應市場需求。

你用過美的集團的家電產品嗎?體驗感如何?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來源:野馬財經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