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钢铁行业转型之艰:“节流”不断内卷 “开源”才是新出路?

鋼鐵行業轉型之艱:“節流”不斷內卷 “開源”才是新出路?

財聯社 ·  05/06 22:46

①2023年鋼鐵行業經營形勢未見根本好轉,售價走低成本居高不下,傳統地產週期遠去、普通製造用鋼競爭加劇,行業洗牌加快。 ②在汽車、新能源、造船等上升週期行業的需求帶動下,對鋼鐵市場形成有力支撐,並驅動着國內鋼鐵行業整體產品結構的升級。

財聯社5月6日訊(記者 張良德)中國鋼鐵行業正經歷着前所未有的市場與結構性變革,這與過去三十年的單一行業週期底部不同,此次鋼鐵行業的下行具有多重週期波動共振的特性,產業邏輯基礎發生較大變化。

此次行業變革不僅持續時間長,且波動幅度強,影響深度大,鋼鐵行業進入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洗牌階段。在這場已持續兩年的行業洗牌過程中,各家鋼企在“節流”方面不斷“內卷”,在壓縮成本、提高效率方面已做到“極致”,但“開源”才是行業發展的根本途徑,對比上市鋼企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業績來看,部分鋼材品種毛利率高於行業水平,市場需求不斷加大,有鋼企抓住機遇盈利能力得到改善,行業發展的前路似乎越來越清晰。

國內鋼鐵行業洗牌加劇

從2022年開始,鋼鐵行業利潤出現滑坡,成爲此次鋼鐵“新週期”的標誌性年份,統計局數字顯示,當年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與前一年相比下滑了91.3%,2023年行業經營形勢未見根本好轉,鋼材售價持續走低,而鐵礦石、焦煤等原材料成本卻居高不下,雙重壓力之下,企業利潤空間被極度壓縮,有大型鋼企負責人認爲,當前鋼鐵行業已進入“冰河時期”,正面臨慘烈競爭時代的嚴峻形勢。

2023年,鋼材價格同比下降。2023年中國鋼材價格指數(CSPI)平均值爲 111.60點,同比下降11.07點,降幅9.02%。我國鋼鐵行業呈現“需求減弱、價格下降、成本高企、利潤下滑”的走勢,由於供給強於需求,成本實際下移幅度小於鋼價降幅,提質增效難度加大。

對比上市鋼企近兩年的經營情況,可發現,行業分化現象顯著,部分鋼企持續虧損,深陷泥淖,奮力求生;也有鋼企能堅守陣地、保持盈利;少部分鋼企的盈利能力反而跳出週期,出現增長。

鋼鐵行業上市公司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營收與淨利潤(數據來源:公司公告、財聯社記者整理)

縱觀近兩年鋼鐵行業上市公司業績表現,整體來看2022年27家鋼鐵冶煉類公司盈虧相加,利潤總額約爲222億元,2023年回落至167億元左右,而今年一季度這27家上市公司合計利潤爲負10億元左右,行業洗牌加劇。

在經營環境發生鉅變的情況下,行業內適者生存。中信特鋼、華菱鋼鐵、河鋼股份、杭鋼股份、方大特鋼等鋼企憑藉產品結構、區位優勢、管理能力,讓公司在這場行業寒冬中保持較好盈利水平。

部分優秀企業變得更加優秀,寶鋼股份、南鋼股份、撫順特鋼等上市鋼企在2022年及2023年盈利能力與常規年份基本持平,而2024年一季度出現盈利逆勢增長的情況,這一方面是成本變化的因素,另一方面和公司產品及市場結構的調整高度相關。

建築用鋼需求持續下滑

業內周知,此次鋼鐵行業下行的主要因素是國內庫茲涅茨週期的回落,這也映射出房地產與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的變化,當前房地產市場投資、銷售及施工均處於收縮狀態,而基建領域則在房地產經濟影響下導致地方政府財力受到約束及投資的邊際效益遞減。

而在需求減少的同時,國內的鋼鐵生產仍保持高供給水平。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粗鋼產量101,908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生鐵產量87,101萬噸,同比增長0.7%;鋼材產量136,268萬噸,同比增長5.2%。

由於供給強於需求,且成本實際下移幅度小於鋼價降幅,鋼鐵行業呈現“需求減弱、價格下降、成本高企、利潤下滑”的走勢,提質增效難度加大。各家鋼企雖開啓了極致管理,但仍不能根本性改變公司經營困境。

正如山東鋼鐵(600022.SH)在其年報預告中的表述:2023年鋼鐵市場形勢異常嚴峻,公司積極應對鋼鐵市場下行壓力,持續深化精益管理,深度對標、極致挖潛,強化市場研判,緊緊圍繞提升購銷差價,加強產、購、銷聯動,仍舊無法消除市場大幅減利影響。

我的鋼鐵數據顯示,2021-2023年國內螺紋鋼年度消費量分別爲:1.7億噸、1.5億噸、1.32億噸,線材、盤螺消費量分別是7600萬噸、6800萬噸、5500萬噸,建築用鋼消費量降幅明顯。

由於終端市場需求減量影響,在各鋼材品種中,建材類的產品盈利能力明顯較其他產品更弱。從2023年山東鋼鐵的細分產品毛利率情況來看,板材類產品毛利率仍有10.03%,卷材類毛利率爲4.52%,鋼筋類產品毛利率則只有2.13%,棒材類產品利潤爲-5.58%,各產品的利潤率差異明顯。

南鋼股份2024年一季度各品種產量、銷量、售價(圖片來源:公司公告)

從南鋼股份今年一季度的產品結構、售價表也可以看出,建築用鋼的價格較其他鋼材品種價格走勢明顯偏弱,對鋼企盈利造成拖累。

在此輪鋼鐵寒冬中,除企業自身的區位、管理及財務因素外,產品結構成爲企業盈虧的主要因素。

鋼企轉產,普通製造用鋼毛利率壓縮

在建築用鋼需求走弱的情況下,鋼企也在積極轉產,其中製造業鋼材消費比例持續提升,但傳統制造業用鋼的增量不及鋼企供給增幅,導致鋼鐵行業整體利潤繼續收窄,行業盈利情況接近歷史底部。

有媒體從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獲知,當前我國鋼鐵行業產品結構調整速度明顯加快,製造業用鋼佔比從2020年的42%提高到2023年的48%。

我的鋼鐵數據顯示,2023年建築鋼材產量平均每週379.61萬噸,其中螺紋鋼平均周產量267.57萬噸,線材平均周產量112.04萬噸,2023年建築鋼材較2022年周平均產量減少35.10萬噸,其中螺紋鋼同比減少17.24萬噸,線材同比減少17.85萬噸。

在全年鋼材總產量不減的情況下,鋼企將建築用鋼轉爲製造業所需的卷、板。但是製造業用鋼供給的持續增加也使得鋼企卷材利潤也開始收窄。

以山東鋼鐵爲例,2021年公司卷材毛利率爲17.29%,2022年降低爲7.72%,2023年則降至4.52%。河鋼股份的線材帶鋼產品毛利率也下滑明顯,2021年-2023年毛利率分別爲10.03%、8.17%、7.61%。

此外,首鋼股份業績顯示,公司金屬軟磁材料(硅鋼)2023年毛利率爲4.92%,也較2022年回落6.64pct。對此,公司管理層在其近期調研及公司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硅鋼普通產品過剩明顯,拉低了產品售價及毛利率,而高端產品供需未來或將處於緊平衡狀態,預計到2025年,公司電工鋼總產量將達到220萬-230萬噸,高端產品產量佔比將達到70%以上。

普通製造用鋼的市場競爭也逐漸加劇,鋼企期望通過建築用鋼向普通製造用鋼的轉產已難以應對此輪鋼鐵行業的“寒冬”。

汽車、新能源、造船及特鋼等中高端鋼材價穩需強

在山東鋼鐵的年報中,公司管理層提到預計未來我國鋼鐵行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規模效應和生產效率將進一步提升,行業結構將逐步改變。鋼鐵生產也將由量轉向質,降低成本、提高鋼材質量、生產高附加值的品種、提高科技含量等將成爲提升鋼鐵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財聯社記者在分析了多家龍頭上市鋼企的業績發現,由於部分下游行業處於各自的上升週期,有鋼企部分品種在行業寒冬中依然保持較好的毛利率水平。

如河鋼股份的板材品種2021年到2023年的產品毛利率分別爲:12.59%、11.08%、12.13%;南鋼股份的專用板材2021年到2023年的產品毛利率分別爲:15.68%、15.37%、16.67%;中信特鋼的特種無縫鋼管2021年到2023年的產品毛利率分別爲:15.08%、17.48%、14.12%,上述幾家鋼企當家品種的產品毛利率保持較高水平。

其中南鋼股份的專用板材爲結構鋼、船舶及海工鋼、能源用鋼、工程機械用鋼,主要應用於油氣裝備、新能源、船舶與海工、汽車軸承彈簧、工程機械與軌交、橋樑高建結構等高端市場;而河鋼股份是我國第二大汽車用鋼供應商,家電用鋼第一大供應商,在上述兩個市場具有較強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在這些鋼企的高端鋼材產品的高毛利率與傳統制造用鋼不斷下降的利潤率對比下,也凸顯了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迫切性,以及鋼企對下游週期性機遇的把握。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其《2023年鋼鐵市場供需情況及2024年發展趨勢》報告中預測2024年汽車、家電、船舶、集裝箱、能源用鋼需求有所上升。

其中受益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興起,汽車行業預計將在2024年迎來鋼材消費量約6100萬噸的新高,實現約3%的同比增長;隨着新一輪造船業上行週期的開啓,國內造船廠在建量與手持訂單量的雙雙增長,以及新接訂單的穩定或微增,船舶行業2024年的鋼材消費量有望達到約1780萬噸,同樣預估有約3%的年度增長率;在能源領域,在AI及新能源的引領下新一輪康波週期開始帶動電力需求出現增長,國內特高壓輸電項目與新能源設施建設的加速,促進了電氣設備需求的增長,同時疊加新能源汽車的市佔率不斷提升,電工鋼需求量預計將穩定增加至1340萬噸,也將實現3%左右的增幅。

由於上述幾個行業所處的週期均屬於長波週期,因此預期這些行業的發展將對鋼鐵市場形成有力支撐,並驅動着國內鋼鐵行業整體產品結構的升級。

加強海外市場開拓

與內卷不斷加深的國內市場相比,國內鋼企在海外市場的表現更有競爭力,多家鋼企在2023年出口額大幅上漲。

寶鋼股份2023年海外市場銷售額爲490.6億元,較上年增長32.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場產品毛利率達到了10.19%,比國內市場產品毛利率高出4.59pct,較上一年度海外市場產品毛利率也大幅提高了6.49pct。

根據公司業績及業績會報告,2023年寶鋼股份鋼材出口銷量583.7萬噸,同比提高46%,創歷史新高。全年汽車板出口創歷史新高,硅鋼出口數量持續增長、高附加值產品比例提升顯著,酸洗汽車品種鋼出口量同比增長62%。今年寶鋼股份預計將繼續加大出口市場開發,設定鋼材出口目標爲600萬噸-670萬噸。

中信特鋼國外市場銷售額也達到了158.52億元,較上年增加53.36億元,增幅達50.74%,且海外市場毛利率達到了21.96%,較國內市場11.71%的平均毛利率高出10.85pct,較上一年度17.65%的毛利率也提高了4.31pct。

除上述兩家龍頭企業外,柳鋼股份(601003.SH)在完成防城港新廠搬遷後,出口業務也大幅增長。2023年公司出口額達到6.31億元,而上一年度公司出口額僅有1.73億元,增幅達到264.74%,產品毛利率爲8.66%,遠高於國內產品毛利率。

2023年度,海外市場對我國鋼鐵行業需求有明顯支撐,全國鋼材出口量躍升至9026萬噸,相較於前一年度大幅增加了2399萬噸,實現了36.2%增長率。海外市場的積極增長態勢,促使國內鋼鐵製造商加大對海外市場的關注度和參與度。

鋼鐵行業協會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共計出口成品鋼材2580.0萬噸,同比增長30.7%,同時鋼鐵出口結構持續優化,我國高附加值產品出口佔比超過35%,高端產品出口的增長,有力地提高了我國鋼鐵行業的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從品種來看,今年一季度,冷軋薄寬鋼帶、鍍層板(帶)、熱軋薄板爲產量增長較大的品種,同比分別增長16.5%、14.5%、63.8%。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